财政助推茌平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
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辽宁省鞍山市举行,会议公布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茌平县位列第98位,是今年全国8个新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市之一,也是山东省惟一新进入的县市,实现了“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的目标。“县以财兴”。财政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全县经济和社会重要资源之一,在跨入全国百强县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当经济总开关的茌平县财政部门,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争创全国百强县目标,积极转变理财思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杠杆作用,努力提高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效果,既做奋力崛起的排头兵,又做奋力崛起的助推器,为茌平进百强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后盾。几年时间,茌平迅速实现了从“吃补贴县”到“对上贡献大县”,从“吃饭财政”到“发展财政”,从全市“跟跑”到全面“领跑”,从全省欠发达县份到中等发达县份的“四大跨越”,成为鲁西地区率先实现洼地崛起的“排头兵”,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科学发展的后起之秀。
步入21世纪,茌平发展从弱到强,经济实力翻五倍,财政收入翻七倍,社会发展长足进步,连续七年摘取全市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桂冠,财政收支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总量跃居全市县市区首位,彻底消除了县乡工资差距,实现县乡人员同工同酬,连续十年确保工资发放和增长,人均月工资水平翻四番,在全市8县市处于领先位置。
按照惠民生、促发展的思路,精细谋划项目、精细安排工期、精细调度资金,实施了系列民生和公共基础设施工程,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每年科学调度资金,实施“十大民心工程”。在农村,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通科普宣传栏,建成了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乡镇敬老院建设规模、设计标准、室内外配套设施和财政投入全省一流,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水平和财政扶持力度鲁西领先。在城区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建成了全省首个高密度电子监控县。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管理、社保资金管理、村级帐户资金“双印鉴”乡村共管等各项财政改革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聊城乃至山东的前列。
创新思维,发挥职能,走服务推动型财源建设之路,建成了全国单体最大的热电、氧化铝、电解铝、碳素、味精、密度板生产基地和山东最大的大输液生产基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