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就是幸福 发表于 2013-3-25 18:55:43

【艺术】泥痴沈语的泥人世界

本帖最后由 有你就是幸福 于 2013-3-25 18:56 编辑

憨态可掬的娃娃、害羞纯朴的小姑娘、神情各异的小动物……

    沈语“工作室”的柜子里摆放着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泥人作品。这些生动的泥人作品都出自他手,靠着对泥人的热爱和多年的自学,现在68岁的泥痴沈语沉醉于创作的快乐中。用沈语的话说:“捏泥人纯属个人爱好,就是喜欢这样东西,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追求利益。”

    沈语是聊城市一所机关单位的退休职工,他捏泥人已十余年了。一手拿泥胚子一手拿刻刀,埋头雕刻,没有美术功底的沈语凭借爱好和钻研创作了多种惟妙惟肖的泥人作品,得到了周围朋友和市民的认可。
   
    不到5分钟捏出一泥人

    3月11日,记者来到沈语家。沈语正在不足五平方米的阳台“工作室”忙着创作。

    一张桌子和一个柜子几乎占满了阳台,柜子里摆着四五十个已经捏好的泥人,桌子上摆着正在创作中的泥人和泥胚子,还摆着各种制作工具,竹刀、画笔、颜料等。

    沈语手里拿着一小块胶泥,只见他将泥搓成直径约5厘米的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一端按、捏,直到出现球体,接着往下按,胸部、胳膊、腰、腿,一会儿工夫就出现了一个小姑娘的轮廓。随后他拿起工具,进行雕刻、打磨,对泥人的五官进行修饰,眼睛、鼻子、带有弧线的嘴巴,不到5分钟,一个小姑娘便被塑造完成了。

    沈语将小人放到桌子上,说:“晾得发硬时,再仔细处理表情,大约两天后就干了。干后还要往上涂颜色,那样看起来更漂亮些。”他说。
   
    看见东西就想捏
    “他年轻时就喜欢捏东西,那时家里一年能分到几斤面。我们不舍得吃,都留给孩子。和好的面他拽一块下来,看见东西就比着捏,别说,捏的倒是挺像。”沈语的妻子潘女士说,沈语年轻时工作忙没时间,退休后天天待在“工作室”捏泥人。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捏泥人

    有时看他眼睛都发红,劝他别捏了。可不一会儿,又见他跑到阳台上忙活起来了。“看他这么喜欢,我慢慢也就支持他了。”潘女士说。

    “这些都是他的作品,你看,这个人物就是他的第一件作品。”潘女士指着屋里柜子上的泥人说,他第一次捏的这个人物表情丰富还挺生动的,朋友都说捏的不错。从那之后,他便迷上了捏泥人,真成了“泥痴”。

    沈语说,他没有美术基础,刚开始捏泥人就是感兴趣。慢慢地就自己钻研,到书店里买相关书籍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书上的讲解自己再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想捏什么就观察什么,动物的表情特征、小孩的脸部特征等,慢慢地泥人越捏越生动。

    “后来,一些泥人被朋友拿到国外送人,还有一些送给朋友。他们都很喜欢我做的东西。”沈语说。

    沈语的工具很简单,小竹刀、画笔和颜料,剩下的就靠他一双灵活的手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了。沈语一边捏泥人一边说:“其实,捏泥人主要就是靠想象力,我们不会按照图片上的原型来捏,因为图片上的人物都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靠想象做出来的泥人才生动。”

    正如沈语所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钻研这一行,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有所成就。而艺术的宝贵并不在于它们是什么材质,而在于它们被赋予了什么样的艺术生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泥痴沈语的泥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