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红书收藏爱好者想为书籍找个"家"
他十年藏书1200余本,《毛泽东语》录、《毛泽东选集》等红书应有尽有,成为他收藏的一大特点。 今年56岁的鞠树银是东阿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因为爱好读书,他十年间收藏1200多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图书。 家里空间有限,摆放图书遇到了难处,看着眼前这些宝贝,鞠树银犯了愁。他希望找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够为这些书画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收集 利用出差之便收藏1200多本书 4月23日,记者在东阿县鞠树银的家中看到,书房里有一整面墙的大书柜,满满当当全是书。 据鞠树银介绍,除了家里书柜上的图书,储物间还有二十箱。鞠树银的藏书种类丰富,既有专业的法律书籍,又有生活百科,红色书籍是其藏书特色。记者看到书架上摆放最多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图书。 鞠树银是东阿县法院一名退休职工,从2003年起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去济南、北京等地出差,工作之余,他经常逛文化市场。于是,爱读书的他萌生了藏书的念头。鞠树银介绍:“我在出发期间了解到有的同志收藏古董、书画、烟盒酒瓶。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看书,所以我当时就产生了一种收藏图书的意向。” 十年的时间,利用出差之便,鞠树银在北京、济南、杭州等地的文化市场上搜集来1200多本书,还有不少领袖画像,其中红书成为最大特色。 今年56岁的鞠树银介绍:“我们这个年龄段都是生长在红旗下,在毛泽东时代的时候,已经是青年人了,所以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印象比较深刻比较怀念,这也是一种怀念方式。” ◎趣事 买书遭妻子反对 自创三字心经 目前,鞠树银收藏有1200多本书,能分成领袖专辑、领袖著作、战斗故事、中外故事、中外名人专辑、法律专辑等十个类别。 搜集这些书并非易事,鞠树银只是一个普通的法院职工,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缺少资金。“这些图书总投入得两万多了。” 鞠树银介绍,自己的妻子在企业上班,工资没有保障,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很拮据。“开始的时候,妻子不理解,也不支持我。”鞠树银说,“出差买来书后只能偷偷地往家里运,不让妻子发现。” 可是,后来家里积累得越来越多,鞠树银逐渐隐瞒不住了。他向记者介绍了“对付”妻子的三字经秘诀:“爱人唠叨时,不吭声;高兴时,劝其听;满意时,就行动!” 起初,鞠树银的妻子对他大批量地往家运书颇有微词,然而,事到如今妻子看到在鞠树银的带动下儿子、儿媳甚至连小孙子都开始爱上读书。鞠树银的妻子也转变了态度。 “别人约我下饭店,我就说要看书。节约每一分钱来买书。”有一次,鞠树银遇到了毛泽东选集一二卷,这一套书就花了一百二十元,当时老板要价两百元,鞠树银与卖家聊了很久,他的诚意打动了卖家,最终120元买到了手。 ◎困境 家中空间有限 想为书籍找个“家” 眼看着家里的书越来越多,家里的两个书柜已经摆放不开。鞠树银专门对书分类建了一个图书登记簿,对各类书进行编号登记,“这一类书一共几本,我都写得很清楚,用英文字母ABCDEFG编号,我给它分为了12类 大约1200余册。”鞠树银说。 除了书柜里,鞠树银家里的储藏室里也放着几十箱子书。为防止图书发霉,每年他都要拿出来晒晒,将坏了的地方进行补修。 藏书如此之多,鞠树银不敢说每本都细细看过,但是他钟爱的书籍都反复翻阅并做笔记。这其中他最青睐的是《烈火金刚》一类的讲述战斗故事的书籍,收藏了有四百多册。说到他收藏的宝贝,鞠树银如数家珍。 目前,鞠树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书画太多,而家中空间有限。鞠树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为这些书画寻个住处。而他开出的条件也很简单,能够妥善保管这些书籍,让更多的人深刻清晰了解历史。如果有可能,他也希望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能得到装裱展示,让更多的人受到红色教育。(张娜 张承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