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0.5pt]◆[/size][size=3]山东最早爆发农民革命暴动[/size] [font=仿宋_GB2312][size=3] [/
◆山东最早爆发农民革命暴动谈起坡里暴动,同来的王教授说,1928年1月发生的坡里农民暴动,是中国产党领导的鲁西人民向国民党反动势力打响的第一枪。随后,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南昌起义爆发后,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革命进入低潮。1927年下半年,中共东昌县委组织了有几十杆枪的武装,并在聊城、茌平、博平、阳谷等县发展共青团员,联络“红枪会”等会道门部分首领,准备起义。
当时,阳谷县杂牌武装众多,“司令”多如牛毛。韩庄一带的农民武装首领韩建德因受本村地主韩丕显、韩丕厚的压迫和官府的欺凌,愤而拉起队伍,与地主豪绅抗衡。在北伐战争兴起、华北大乱的形势下,韩建德投靠了阳谷籍退役北洋军阀军队旅长徐登朝的门下。后来,韩建德发现徐登朝极为霸道,并企图献媚统治山东的张宗昌。此时,中共阳谷九都杨支部共产党员杨耕心与韩建德建立了联系,韩建德表示,愿跟共产党干革命。
1927年12月,杨耕心、聂子政和韩建德根据东昌县委的指示,决定在旧历腊月三十日下午,一举攻占教堂。为防止泄密,韩建德决定提前行动,遂将暴动时间改为腊月二十二日。
1928年1月14日(旧历丁卯年腊月二十二日)下午,韩建德、聂子政率领农会会员和韩部骨干30人左右,携带18支长短枪和腰刀、标枪、木棍等武器,悄悄运动到教堂北1里路远的金线河(今徒骇河)的河湾里埋伏起来。由韩建德率领十几人组成的尖刀排,扮做“晚祷”的教徒混入教堂,伺机起事,然后以枪声为号。当埋伏在河湾里的起义队伍听到枪声后,迅猛冲进教堂,将护院、打手等二三百人集中控制起来,并缴获长短枪近50支,子弹2万余发,银元2万7千元,以及大批粮食和其他物资。
起义军占领教堂后,中共山东省委委员王寅生和东昌县委书记张干民赶到教堂,成立了“东临地区工农革命委员会”。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四五百人,建立了以韩建德为总司令、聂子政为政治委员的领导机构,辖4路起义军。起义军广泛张贴《告民众书》,发布了《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宣言》,打开教堂和地主的粮仓,将粮食分发给贫苦的百姓。至此,坡里暴动打响了中共领导的鲁西农民革命的第一枪。后来,由于形势复杂,暴动失败。“门前的东临地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碑”就是为此次暴动立的。
◆坡里教堂价值不菲
对于坡里教堂的价值,多年研究坡里教堂的阳谷县政协原文史科科长李印元似乎更有发言权。我记得他曾经说过,坡里教堂建于1882年,当时外国传教士刚刚踏入中国的领土,历史较早,并且它是山东西部最大的教堂,管辖范围广;其次,建筑规模大,非常精美,古老的坡里教堂体现的是中西建筑文化的结合,堪称建筑精品。教堂尽管已破旧,但整体结构保存还算完整,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的尖顶曾直刺天空,与邻近的低矮的平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百多年来,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突兀地矗立着这样一个建筑,处于长期在封建统治下生活的农民肯定产生过心灵的震动。
坡里教堂作为一种文化遗址,值得研究。尤其是教堂出了个世界级的红衣主教田耕莘,更为这座教堂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当时的天主教堂不但是传教的场所,也是一种福利机构,孤苦老人、孤儿、残疾人均能把这里当避风港,甚至一些学生也在此上学,接收西方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外国传教士带来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医学,对当时受封建统治的鲁西百姓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李印元是这样论述的。
当我们走出教堂时,发现部分村民前来打扫教堂庭院。李明箴说,村民不定期地来教堂义务打扫卫生,因为教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耀。不过,一些村民向我们表达了期盼整修教堂的心愿。
当我们离开教堂时,隐约的诵经声依然在耳畔回响……
^_^
^_^^_^
^_^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