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全国小麦跨区机收“第一镰”在“遂平”县石寨铺乡张楼村“开镰”,拉开了全国“三夏”麦收大会战的序幕。 这一天,在“首战场”驻马店,麦浪滚滚,空
6月1日,全国小麦跨区机收“第一镰”在“遂平”县石寨铺乡张楼村“开镰”,拉开了全国“三夏”麦收大会战的序幕。这一天,在“首战场”驻马店,麦浪滚滚,空气里都弥漫着收获的兴奋和喜悦。
上午9点钟,在跨区机收启动仪式现场,坐在高高的福田雷沃收割机驾驶室里,确山“麦客”冯明路难掩兴奋之情,只等一声“开镰”令下,就发动机器开始收割。
伴随着农机的轰鸣声,一支支服务大军也在紧张忙碌着。
“今天是多云天气,一直到6号都以晴好天气为主,抢收抢打这几天很关键。”在张楼村,省气象局副局长孙景兰站在气象应急服务指挥车前,实时发布气象信息,“这个移动气象台在麦收地区流动服务,随时收集方圆100公里范围内的气象资料,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包括手机为麦收提供动态气象服务。”
汽油柴油今天降价的消息让农机手们很高兴,每升降了差不多一毛九,降价降得及时,送油送得也很及时。在107国道关王庙乡路口,中石油的移动加油车停在路边,只要拨打服务热线,就把油送到地里。
在遂平县的南北主干道上,遂平县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高贺军正带人察看交通情况,“今天一‘开镰’,南来北往的收割机就更多了,我们加强了路面巡逻,随时处理交通堵塞、拦截收割机等情况,保持路面畅通。”
这已经是驻马店连续第三年赢得麦收“第一镰”了,从“开镰”的第一天起,各个环节都在紧张、高效、有序地运转着,“大家都是一个想法:全力服务‘三夏’,确保颗粒归仓。”当地一位负责人表示。②7
麦收时节问“农机”
□本报记者 鲍铁英 田宜龙
赵振杰 芦瑞
驻马店是我省较早开镰收麦的地区之一。
5月28日至31日,记者走在驻马店市乡间道路上,看到越来越多成队的收割机匆匆而过。在107国道驿城区段,记者数了一个车队,足足有21辆大型联合收割机,似长龙般蜿蜒前进。
“老乡,这是往哪里去呀?”记者拦下其中一辆问。
“往泌阳那边,那儿麦熟得比这早些。”
“看你像个老机手?一路上看今年麦子咋样?”
“呵呵,你说得不错,我开这台大机器已经好几年了。”他笑着说,“看这天,如果10天里不下雨的话,丰收没问题。”
5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确山县城郊,一个“三夏”联合收割机接待站正忙着登记、引导车辆。
“要是往年这个时候也该收差不多了。今年麦熟得晚,还要四五天才能大面积收割。”接待站工作人员介绍,从5月18日起,已经有100多台外地收割机到接待站登记。
在三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子里停放着七八辆来自河北藁城、山西晋城等地的收割机。
在一张全国地图前,合作社理事长张大生忙着筹划今年的收割路线。地图上用小旗标着要去的收割地点,红、黄、蓝三色代表着不同的粮食物种。记者随手拿起一张他专门制作的“阳谷→蓟县”路线图,背面则把从起点到终点如何走写得很清楚,还标有当地农机局长的电话号码。
“除了本省,我组织的140台机器南到四川,最北到黑龙江。”张大生介绍说,“从6月2日起,我可能就基本不睡觉了,要想办法保证我的机手有收入又安全,实现‘想发财,跟我来;跟我干,一年挣三万’的目标。”
“我买机器办合作社,国家和省财政给补贴。今年省委、省政府又给我披红戴花奖励了一台价值10多万元的收割机,我高兴得都睡不着觉。”张大生抚摸着一台系着大红花的大型收割机,激动地说,“我这台机器给党员困难户、五保户收割不收费。”
在确山县,记者连线采访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得知,今年我省扩大了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由2009年84个品目扩大到116个品目。截至5月31日,补贴购置农机具5.76万台,受益农户4.9万户。②3
. . . .
. . . .. . . .
. . . .^_^
^_^^_^
^_^. . . .
. . . .^_^
^_^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