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attach]4096[/attach] [/align][align=center]百年前的德中丝绸工业公司缫丝厂[/align
百年前的德中丝绸工业公司缫丝厂 青岛是著名的的纺织工业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有中国“上、青、天”之地位。打开我们城市的纺织工业史,追根溯源会发现,青岛现代纺织工业的发源地在沧口,其发端就是德国殖民青岛时期创建的德中丝绸工业公司缫丝厂。我们今天在这张照片里看到的场景,正是百年前的德中丝绸工业公司缫丝厂。在这个几乎把缫丝厂全景尽收眼底的画面上,最有冲击力的莫过于那座高高耸立的大烟囱,远远看去,这根象征着现代工业的烟囱,就像一座里程碑,宣告着胶澳殖民地现代工业的诞生。与这个“巨无霸”式的烟囱相比较,画面中的厂房、车间、办公楼显得非常矮小,小得看起来几乎微不足道;然而,我们知道,这些矮小的厂房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它们才是眼前这座工厂的灵魂和生命。在这个巨大的烟囱与矮小的厂房构所成的画面里,我们好像悟出了一个哲学道理,那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这个画面看,缫丝厂的厂房分为成两部分:烟囱下的楼群由办公楼和生产车间组成,前排的两层楼房为办公楼,侧面成锯齿形的厂房是生产车间;画面右侧弧形屋顶的建筑是工厂仓库,仓库前的大广场可能是缫丝厂的货场与蚕茧凉晒场。在车间楼房与仓库之间的空隙处,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工厂的大门和不远处的胶济铁路线。
德中丝绸工业公司,是德国16位商人共同投资组建的,于1901年在柏林成立,其目标是以德国胶澳租借地为依托,进行丝绸工业生产和丝绸贸易经营。1902年,德中丝绸工业公司择址沧口、在临近胶济铁路处开工兴建缫丝厂。工厂建成后,先是使用胶东野生蚕茧生产蚕丝,但因质量不好导致销路不畅,后采用辽东出产的野生蚕茧,效果甚佳,生产销售前景一度看好。于是,德中丝绸工业公司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于1904年投资建设了一个新的大型蒸汽缫丝生产车间。根据1905年10月至1906年10月的《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的记载,蚕丝公司在沧口的厂房设备本年度内继续得到了扩建并趋于完备。特别是一大批新的生产机器已投入运转,为正在增长的生产而修建的另一座安装了全部新式设备的蚕茧栈房,也已经启用。
然而,生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不仅没能实现德中丝绸工业公司决策者们预想的美好前景,反而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特别是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造成丝绸产品的原材料价格飞涨,致使德中丝绸工业公司陷入深深的困境。此后,虽然公司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包括以发行“优待券”的形式募集资金、聘请中国商人参与经营等,都没能让这个一度被人看好的企业起死回生。1913年8月,中国民族实业家周学熙,出资30万买下了德中丝绸工业公司缫丝厂,创办了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工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