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旅游品牌]马鞍山风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马鞍山风景区
时间:
2013-2-6 15:46
标题:
[旅游品牌]马鞍山风景区
分类:
旅游品牌
口号:暂无
简介:马鞍山风景区坐落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东30公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境内,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辖区7个行政村,分别为淄河村、东石门村、前怀村、小口头村、西石门村、北镇后村、南镇后村,土地约15000亩。景区内有齐长城兵营遗址、并可观赏淄河全貌。现马鞍山风景区共有各种树木200余万株,草木本植物300余种,鸟类近百种,林木覆盖率达40%以上。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优美。马鞍山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名胜风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鞍山因形似马鞍而得名,风景秀丽,气势雄伟。主峰海拔618米。山上原有玉皇阁等若干建筑,初建唐宋年间,可惜多次毁于战火,现有建筑多是近年来才修建的。史料记载,其古为名山,年年“三月三”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都来这里赶庙会。清官至吏、户、兵三部尚书的孙廷铨谢官后曾来马鞍山游览,并写了《游马鞍山记》。马鞍山还是鲁中一带道教的发源地,山上的“古洞石冢”、道士们修炼的“神仙府”等都印证了这一点。风景区内现有“三泰卧佛”、“梦泉”、“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百余处。
马鞍山因地势险要,历史上曾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其作为齐国南部边陲要塞,曾在此驻扎大批官兵。2001年在马鞍山两侧的山梁上发现了100多间石屋和烽火台,经山东大学考古专家和山东齐文化研究所教授认定,此为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齐兵营。其学术和研究价值可与秦始皇兵马俑共媲美。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生的马鞍山抗日保卫战,更为马鞍山添上了悲壮的色彩。1942年11月9日,日寇为了截断我通往鲁南、胶东的这一交通要道,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马鞍山进行了进攻。而我当时守山的连老人、小孩、伤病员在内才共30余人,武器弹药也很少。但他们在就此养伤的我八路军115师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的带领下,面对敌人数十倍于我的优势兵力和现代化优良装备,毫不畏惧,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搏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做敌人俘虏,毅然跳崖殉国,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之歌!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抗战纪念馆和抗战纪念碑,曾在此战斗过的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钱均、原海军副司令员吴瑞林、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廖容标、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都曾先后题词或撰文祭悼在此牺牲的战友和英烈。
马鞍山现已形成融革命传统教育与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十几万人。风景区以马鞍山为主,奇峰林立,险峻挺拔,莲花山、劈山塞、鹿角山,九十九岳阳山等各具特色,在淄河沿岸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数十米高的悬崖上架设了“步云钢桥”,将马鞍山和齐兵营连在了一起,使人们在数百米之内就能领略到飞机、大炮的现代战争和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古战气氛。
马鞍山主峰西南侧樵峪溜总面积1594亩,其中:耕地90亩,林地276亩,村庄占地53亩,于1995年底全部搬迁到双沟镇孟机村。根据区委办川办发[1996]号文件第九条规定“整建制人口迁出村的山、林、果、树资源由迁出村所在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调配、开发”。第十条规定“关于搬迁村耕地管理问题”整建制迁出村的耕地资源由迁出村所在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调配、开发。此处植被覆盖严密,地处淄河与马鞍山之间,在特色景点、餐饮服务、会议招待等方面极具开发价值。
景区地处鲁中腹地,交通便利。距辛(店)泰(安)铁路淄河站1公里,济青高速公路50公里,滨(州)莱(芜)高速公路35公里。北临蒲松龄故里,齐国车马馆,南接鲁山风景区、开元溶洞。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mas.jpg
(62.59 KB, 下载次数: 249)
2013-2-6 15:4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