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尤氏溯源及台湾尤氏渊源线索
一、尤姓溯源?
“尤之先盖出于姬之聃季。食采于沈,胙土命氏,其由河南光州固始,同以各著姓从琅琊王入闽者,则以思礼公为肇祖。”?
“尤氏始祖驸马都尉讳宗字士主谥思礼,初始沈,其先祖河南光州固始人,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同光州德胜将军王审知入闽……辅政治军”?“思礼公才华超群,为闽王王审知所器重,托以重任。随军治乱,战功赫赫;施仁政,事国共心,获审知赏识,将其女配吾祖思礼公为郡主,又因唐皇褒扬思礼公辅助王审知治理八闽归顺大唐有功,于殿前加封思礼公为驸马都尉。至唐后期,为尊长事孝,因”沈“与”审“谐音,而避讳去水为尤,尤之姓从此而来,以思礼公为鼻祖。”?尤氏鼻祖至今公元(2009年)已1123年。
尤姓在今天的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台湾,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据《常州府志》所载,宋真宗天禧年间,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尤袤、尤子尤梁,尤袤子尤、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尤带等均名载史册。南宋时都城为临安(今浙江省杭州),由于仕宦等原因,浙江也成为尤姓大批涌入之地。五代至两宋,尤姓除继续繁衍于福建外,已开始播迁于福建周边省份。宋末,元兵大举南侵,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难,于是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胆的尤姓人则举家北上,因为当时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不会发生你来我往的拉锯战,相对稳定。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兴旺。明初,山西尤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郑和下西洋,表明中国造船水平的提高,时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因此尤姓进入台湾的一百大姓,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尤安礼随父由江苏省长洲(今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清代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如今,尤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28%,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76%。“……子孙有守是里(按:晋江、南安南厅)者;有入桃源(按:永春的魁源、汤城、蓬莱)者;有仍隶温陵(按:泉州)者。虽各蕃衍分支,而实盘根一本。”?“……夫分支外徙,如浙江之温州;广东之潮州;江苏之常州、长州、无锡;皆以思礼公为鼻祖,而远莫能致,西堂谱序可考也。至于本省福州之罗源、上镜;漳州之龙溪、海澄;莆田之仙游、兴泰里;同安之岑兜;惠安之芳美;虽同一省郡,明知为驸马公后,而历年既久,各自为族,绝少往来。时相往来者,惟永之蓬壶、蓬莱、〖HT5,7〗土〖KG-*3〗皆〖HT〗兜;南之卿田(南厅)、后塘;晋之佳藩、御里、鲁东、永宁、金溪;郡城内之东、西、南三隅……”?“柳公后派外迁不详。杨公派下十七世、十九世时,人文鹊起,瓜瓞绵绵。魁源天、地、人,蓬莱长、二、三房,后派陆续播迁县内外、省内外乃至台湾、侨居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近年来,陆续有历代迁居于江西之紫湖,广东之揭阳、澄海,江苏之镇江、宜兴,浙江之苍南、义乌,以及山东枣庄,辽宁、香港、澳门,台湾之台南、台中、屏东,和侨居菲律宾、印尼、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族人前来南安南厅、永春桃源、晋江佳藩庵前砌坑后坑……等地认祖,互通乡情信息和生意往来。尤氏鼻祖至今(2009年)已经1123年,历数十代,分派既远,散处各方,遍及中华,直至东南各国及澳大利亚、欧美各地。
二、肇居闽泉?
“审知公兄弟三人以兵克闽,分镇三州,长镇漳,次审知公镇泉,三镇福也。其后审知公镇五州……”?
“……自思礼公始,肇居于泉州,与留从交力,分掌四门学。厥后,鼻祖思礼公葬于武荣(泉州),因公封域号其乡曰:”卿田“。南厅尤氏以”卿田“为堂号。
三、分支蕃衍?
尤氏鼻祖思礼公生子有三,长子志雄,次子志勇,三子志威。?
志雄公传至五世,六世及以下之蕃衍情况未详,疑是外迁其他省郡,因而情况不明。?
志勇公派下至五世杨公、柳公,自武荣卜迁入永,为蓬壶、蓬莱、土皆兜尤氏之祖,俗称:''''''''尤氏永春派系。''''''''?
志威公仍居泉郡,系温陵派下佳藩、金奚谷、鲁东、卿田、御里、解魁,泉州城区东隅、西隅、南隅之祖,俗称“尤氏温陵派系”。?
分述如下:?
(一)志雄公传至五世,六世及以下之蕃衍情况未详。?
(二)尤氏永春派系:以志勇公为一世祖。志勇曾孙(五世)杨公,偕弟柳公,羡慕永春桃源山水秀丽,土地富饶,自武荣(泉州)跋山涉水卜居桃源、蓬壶、魁源、立不朽之丕基,为桃源尤氏始祖。?杨公派下十二世,有天麒、天麟二兄弟。天麒居土皆兜,为土皆兜之祖。后派部分居桃源,另一部分迁居五里街停林等地;而天麟居魁源,为魁源之祖。?奴之曾孙(十六世)有麟儿、观保兄弟。麟儿公生二子:德荣、德华。观保生德俊。观保早逝,麟儿公视侄犹子,抚养长大,财产平分三份,兄弟三人取意为天、地、人三房。?琮公迁达埔蓬莱。?
十八世奋生公,生有俊、胜、尾三子。分为长、二、三房。?
廿五世能信、能佳二兄弟迁居江西省玉山县生繁。?
尤氏永春派系至今(2004年)已蕃衍至三十八世。?
(三)尤氏温陵派系:?
福建泉州及由此迁往江苏、浙江定居之尤氏族人以志威公为一世祖。?
五世叔保公避难入吴,成为江南江苏、浙江尤氏之一世祖。战乱平息后,其后裔部分返泉州。?
十世贤公授建宁总管,升授镇国将军,而家入闽,子孙四代,袭爵登第,分支居住各省郡。
十四世义公随父任漳州,后伯兄与弟居漳州、尤溪、西界。公招二季自漳归泉,住城西铁炉铺魁星堂边。泉州派以义公为一世祖,以后分派漳州、尤溪、西界等地。?十五世良佐公系笋江派下,肇基于佳藩、庵前、金溪。其弟惠公,乃泉州之郡东、郡西、郡南;晋江之御里、古东;南安之卿田(南厅)之一世祖。同安之岑兜、五方;晋江之鲁东、深沪、所内等处尤氏俱出于惠公派下。?十七世长孙公徙居西门,为佳藩、庵前之祖。又鲁东致政公派下秉正公由锡坑移居佳藩为鲁东房。公孙公为金溪、?内等处之祖。天保公为卿田、御里之祖。仕铭公分派于郡东。
十八世仕斌公为御里一世祖。庚生公为郡西一世祖。公安公为解魁、小快之一世祖。佛礻右公开基?内。?
十九世阮斋公为笋江、郡南之祖。?
二十世毅然公开基卿田。?
二十一世进治公为天保公长房派。明公为天礻右公长房派。烈公为天礻右公三房派。?
二十五世辉侨公与弟陟如公,徙居南邑、卿田西门乡。?
尤氏温陵派系至今(2004年)已蕃衍至大宗四十一世(即温陵派系之二十二世)“畴”字行。?
(四)闽泉尤氏总支分为十二房(聚居在泉州、晋江、南安、永春一带):?
子房:郡东(泉)丑房:蓬莱(永)寅房:郡西(泉)?
卯房:鲁东(晋)辰房:卿田(南)已房:佳藩(晋)?
午房:魁源(永)未房:金溪(晋)申房:郡南(泉)?
酉房:御里(泉)戍房:永宁(晋)亥房:〖HT5,7〗土〖KG-*3〗皆〖HT〗兜(永)?
四、历史名人?
?
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江苏省无锡人,南宋诗人、大臣。绍兴进士。任泰兴令时有政绩。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诗人。孝宗时进士,历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殁。有《绿云寮诗草》。
尤育:宋代著名儒将,尤袤的孙子,据传他守边时威惠兼济,十分成功,后来并因功累官至工部尚书。
尤台、尤彬:也都是宋代知名的高士,他们二人同样的词藻绝出,同样的不求仕达,优游林石,被誉为宋代的两大高士。
尤瑛:常州府无锡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留心韬略,绘《九边图》,著论三十余篇。任广东按察佥事期间,数平地方骚乱。官至江西布政使参议。
尤怡:江苏省吴县(今苏州)人,清代医学家、诗人。家道中落,好为诗。晚年医术益精。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静香楼医案》等。
尤珍:尤侗子,号沧湄,清代官吏、诗人。康熙年间进士,由编修累擢右赞善。工诗,每作一诗,字字求安。有《沧湄类稿》、《日卒示录》。
尤侗:字同人,号悔庵,晚号艮斋,江南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三年后辞官回乡。诗词古文俱佳,被康熙称为“老名士”。有《艮斋杂记》、《鹤栖堂文集》、《西堂杂俎》及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等。
尤荫:江苏省仪征人,清代书画家。山水、画鸟、兰竹皆入逸品,尤长写竹,得文、苏法。其作苍古浑厚,如挟风雨之势,书法从画竹中来,有金错刀遗意。有《出塞诗钞》、《出塞集》、《黄山集》。
尤渤:甘肃省武威人,清朝将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击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锦:江苏省太仓人,清代画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所画《芦竹凫雁图》极为工致,尺幅之中。
尤翔:当代江苏省吴县人。原名志庠。南社社友。著有《碧玉串》、《新苏州导游》等。又与蒋箸超、张冥飞等合作《古今小说评林》。
尤叔保:常州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宋代书画家、富翁。为人正直,以书画名世。晚年颇雄于财,其园亭池馆,为一时绝胜。
尤澹仙:江苏省长洲人,清代学者。工词赋及骈体文。年十八,名列吴中十子。有《晓春阁诗词》。
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宋代名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明末将领。长兄世功出身武举,累官至总兵,清兵破沈阳时战死。次兄世威与清作战屡立战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杀。弟世威为宁夏总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时,守城死。
尤维熊:字祖望,号二娱,江苏长洲人,清代官吏、诗人。拔贡出身,官蒙自知县。工诗词。有《二娱小庐诗词钞》。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三国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南)。辖境相当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等地。唐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1年)置汝南郡。治上蔡(相当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河南省汝南县。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2.堂号
尤姓堂号有:“树德堂”、“志清堂”、“吴兴堂”、“归闲堂”、“鹤栖堂”、“遂初堂”等。
六、纂修谱牒
(一)《闽泉吴兴分派卿田尤氏族谱》
“唐季世,吾祖驸马公入闽,托始开基,自是而下,谱未兴修,不知几传,世远年湮,姑阙以俟。?
九世时,正值南宋绍兴间,焕章阁礼部尚书文简公讳袤,字延之,号梁溪,既四子贤公,同立家法条例,纂集世谱。?
代代相承,元时尤氏传至十五世惠公……谱授第五子六世孙琮公收庄世谱。公世居笋江,时值明朝兵火,家乘残缺,及旌表匾额谱志俱被焚无存,而郡志犹可稽也。幸而见洲公发迹乡闱,谋应榕公重修世谱,时稿未就,先去。?继而明万历年间,汇所讳拔公及弦室二君,辈少登科第,爵列大夫,又以官事鞍掌,始谋其事,未几,又登仙矣。?
明中叶,二十二世梦鳌公家得遗稿数篇,及闻诸故考传记,能言先世事,繳世愈久愈失其真,於是手辑宗支世系,纂述成章……若夫大宗之全谱,则尚有所待。”
(二)《泉南卿田尤氏族谱》?
“吾泉南卿田尤氏,其祖毅然公(按:明朝•1422年--1483年)因守坟墓,遂家卿田,以生以聚,蕃衍日盛,称为巨族。今其裔重修谱志,自入闽以后,次其昭穆,详其支派,将以合耳癸萃涣,兴孝存仁。”?“尤氏谱辑,始于文简公,自明季被兵火残缺,幸二十二世梦鳌公(生于明末1559年,卒于崇祯年间的1628-1643年),字国重,号戴东居士,寿八十余,能辑先世谱系,授伪公,伪公又授子稚章公,以郡西、卿田、御里、郡南合纂为一。而谱将成,稚章公虑叔保公以昭穆未详,恐久后愈失,渐抄誊分送各房,未曾刊梓,以俟有志者再辑。延至於今将三百载未有续修。直至清末民初,卿田世著南渡数次,劝诸同志题金重修谱牒,诸族亲乐从,起自宣统庚戍(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至甲寅(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春,复南渡鸠资,并劝郡西裔家标倡捐,向诸族亲输金合谱,亦各乐从。世著以旧谱未备,广为搜罗,并与郡西房原有谱志,再考旧编而辑,本支复修采校,合纂为一。乙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之春谱成。?
(三)《闽桃源尤氏族谱》?
永春桃源魁源尤氏族谱第十三次续谱(1913年)距今已经九十年,本族已蕃衍至三十八世,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人才辈出。……台湾族亲大力倡议并率先为续修谱牒捐资,家乡贤达带头响应,族亲踊跃解囊,筹集资金,同时积极筹划,成立第十四次续谱理事会,制定续谱凡例,调查登记,发函联系,汇集资料,反复甄别,悉心编辑,认真校对,以求至臻。终于2003年10月实现了全桃源尤氏族谱统一修编,谱写了桃源尤氏历史新篇章。
七、迁台线索
据记载,在台湾,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台湾尤姓宗亲频繁来大陆寻根溯源,积极参与内地修谱活动。江苏盐城、福建厦门、泉州、漳州等地纂修谱牒都得到台湾宗亲的积极响应。从目前情况看,台湾尤氏支脉繁多,来源各不相同,甚至原住民俳湾族人中也有尤姓(如著名音乐人《动力火车》歌手尤秋兴),目前已知的台湾尤姓的组织有嘉義市的王游尤沈姓宗親會(地址:嘉義市民生北路三○○號)。对于台湾尤姓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有赖今后进一步地开展。所幸于2009年4月,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尤氏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这为未来深入研究台湾尤姓族史、中华尤姓族史、乃至天下尤姓族史打造了很好的平台。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必有所成。以下是两份比较成熟的关于台湾尤姓渊源的资料。
1.据晋江文化丛书之《晋台宗祠及其姓氏源流》记载
族谱中关于元宣抚使尤贤的传记值得注意:”贤公,字瑰斋,居泉郡,宋忠训郎带行环卫官、福建路都钤辖。至元十三年归元,十四年宣授虎符、昭威将军,管军万户,总管漳州知府尹。当攻泉州九十余日,公晨夜血战,城赖以安。上功升怀远将军、万户侯,征人觐,升怀远将军万户、建宁路总管兼府尹。十一月进镇远将军加九锡,又授占城充马八儿等国宣抚使,奉旨昭谕。盖南毗国航海逾年,始至八儿国,宣上威德,国人从风而靡,以治舟以归。十九年抵占城。继而天来伐占城人,以宣抚为治。举国判(叛),宣抚暨副将三十余人皆被害。占城破,行省拘八儿表章礼物赴阙,朝命赐世袭,公长子思宗、次子思仁、三子思义其爵秩已载于上。“对照《元史》”卷十、本纪第十、世祖七“记载:至元十六年”占城、马八儿诸国遣使,以珍物及象犀各一来献。“及”卷十二、本纪第十二、世祖九“记载:至元十九年”以占城既服复叛,发淮、浙、福建、湖广军五千、海船百艘、战船二百五十,命唆都为将讨之。“与族谱所记都能相符。可以认定尤贤在宋末元初泉州降元、海外招谕等历史事件中都是关键人物,但在后来的史书方志中却被遗漏了。谱载泉州尤氏”迨元之世,人丁约四百余“。其中有一派徙漳州,又有自漳州迁潮州饶平县的。其居住泉城的,亦因元末兵乱而迁晋江乡间。现在陈埭双沟、坊脚,池店下辇,安海庵前、加坂、西门,内坑砌坑、后坑,龙湖鲁东,金井福全,深沪东垵的尤氏计有6000余人,以安海最集中,在加坂建有尤氏宗祠。
元末,尤氏一支从泉州迁衙口后山,继迁鲁东,传七世至尤秉清,始造《鲁东房小宗族谱》,时一族虽陆续有迁徙南安、安平、竿柄、锡坑的,却也慢慢发展至数十人。但是在嘉靖年间遇到倭乱,一族蒙受惨重的损失:”嘉靖四十二年六月十日,倭乱肆掠,四十二人长幼及妇女六十有余,俱没龙湖之中,仅禹忠逃脱,不与其难,住湖尾。“
及至清初,沿海迁界,鲁东亦属界外,尤氏又被驱四处奔走,有迁温州、迁南安、同安的,有迁澎湖、台湾的。及复界后,其一支自鲁东迁深沪东垵。”十三世祖(《温陵鲁东分派开基沪江尤氏族谱》作十四世)伯万公……生而颖异,少怀壮心,常自谓日:丈夫子志在四方,岂可株守故园,终老于樵苏之间乎!时适明社己屋,台湾版图归附,闽人移徙其间,实繁有徒。伯万公乘时而兴,辞家东渡,寓于台之淡水。奈天不赋其志,事业未成而身先陨。“尤伯万殁后,葬于台湾。其次子子参,字隐明,号从善(1777—1845),少失怙,十岁始迁来深沪,”长而艺精舟师,所人颇饶,家计外便以赢余学计然,而所获益裕。由是买宅建船,居然素封。“而子参的长子开江(1804—1875)继承父业,发扬光大,”袭父业起家舟楫,弱冠逐末于吴越齐鲁幽冀之间,握算居奇,谋无弗遂,以故得大恢其业。“尤开江在台湾与大陆之间经营得利,慷慨解囊用于公益事业,”同治己巳(1869)庚午(1870)岁频歉……于外乡同姓及亲戚姻娅,先以钱而继之以米,无不满其意。去时沪江奉宪平赈……捐米千石为倡,乡人赖以不饥。“又修桥造路,建祠堂宫观,施棺木,舍药材。贼艇突入梅林乡澳,掠其商舶,尤开江奋不顾身,驾舟击贼于海上。故乡人无不称义。其弟尤开海(1821—1897),又名开河,字秀山,国子监生,以纳粟得授布政司经历。开江三子(继承开灿)名基鼎,又讳恩元(1832一1876),同治元年(1862)进台郡武庠生,以督修台湾郡城功封三品衔武义大夫、武翼将军。开江也得诰封武义大夫。其子侄一部分居住在台湾,一部分居住在深沪。在深沪建有成片的宅院十余座,人称”尤厝“。而今经过世事更迁,尤氏有相当一部分侨居菲律宾、迁居香港、厦门等外地,居住深沪的尤氏族人约有上百人。一部分仍然居住在称为”顶尤“、”中尤“、”下尤“这三座古大厝里。
三座尤氏祖厝中,以”顶尤“规模最大,五开间两落带一列护厝,前铺石埕,后有花园。硬山式燕尾脊屋顶,点缀着泥灰雕塑的图案;红砖面墙,白石墙裙;双凹寿,门路木雕、石雕精美华丽。厅堂中安放着雕镂精美的楠木桌,寿屏上挂着一幅幅祖先的画像。”中尤“、”下尤“都是三开间两落带护厝红砖墙、燕尾脊大厝,一样在厅堂上摆着精美的案桌,挂着祖宗画像。”中尤“厅门口还悬挂着一方清代留下的”节寿并高“的金字黑漆牌匾。”下尤“的门路装饰着精美的砖雕和拼砖万字图案。
民国三十六年(1947),因”十三世祖伯万公由鲁东迁沪之东坡,迄今己二百余年,历八世,枝叶繁荣,子孙茂盛,生产日众,诚恐历久系统乖张,贻有数典忘祖之羞“,深沪尤氏接《鲁东尤氏族谱》修《温陵沪江鲁东分派尤氏家谱》。编有自十二世起的《沪江深沪尤氏祖厝尤氏命讳行》:”公侯伯子开基茂,奕世传芳祖泽长。“同时编人其分支台湾的族人的资料。如族谱十九世世系表就记载着:
奕强(18701895),光绪己丑(1889)岁试,取进台湾府安平县武庠生。子世佑,女一缎治。
奕爵(1879一?)……侧室苏氏,葬台南小北门外北玄边坐东南面西北。子三:长世禄,次世懋,三世椿。弈传(1889一?)妻蔡氏,名市,台南市药皇庙人。子世杰、世彬,女素治。现全家住台湾台南市南势里神农街八十一号。
奕猷,生卒未详,殁于台湾。
奕铎,生卒未详,殁于台湾郡城。
奕渠,又名奇,字象祖(1896一?),妻陈氏(1900一?),名笑官,又名毓芬,台南牛磨后清祺长女,子世才。
从民国三十六年修的族谱看来,海峡两岸尤氏在当时还有一定的联系。不久以后,这一联系即告中断。一直到了1992年3月,台南市秀峰公记慈善会考察团到故乡深沪访问考察时,家住台南的尤俊达先生陪同他年届古稀、乘着轮椅的父亲尤文(世)彬来到故里。一段久违的情缘终于得以续上。
台南市秀峰公记成立于1926年,是旅台深沪人同乡会形式的组织。当年深沪有不少商船往来于泉州和台南,船商做生意要依托台南的大行郊,受其盘剥。于是深沪船商翁螺、蔡培楚、侯贤杭、陈尚文、尤弈传等7人发起成立秀峰公记,作为自成一家的行会,并向前来挂靠的商船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经历年积累,秀峰公记拥有相当数量的资产。1992年,秀峰公记派陈东河先生带领该会董事及家属15人组成的考察团第一次到家乡访问考察,拟对家乡公益事业有所帮助。尤俊达先生也是该会世代相承的董事之一,他带着苦苦思念着故里的父亲来到深沪,参谒祖厝,走访族亲,圆了父亲多年的夙愿。从此也开始了尤俊达先生新的行程。这些年来,尤先生为秀峰公记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等事情多次来往于海峡两岸,大大增进了两岸的乡情族谊,在深沪留下很好的口碑。
2.据南靖县奎洋镇仙岭尤氏族史记载
仙岭尤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景泰三年(1452年)开基祖尤六郎就在昔时漳州府靖邑和溪总仙岭社开基立籍。至今有500多年之久,繁衍到现在第21代,人口达1000多人。
衍传到第10代时,有长房子章、子可迁往台湾建基立业,发展至今亦瓜瓞绵绵、事业兴旺,在台尤氏达千多人。上世纪子章、子可其后裔尤万昌、尤信昌、尤南惠、尤改浮、尤秋男、尤秋源、尤秋吉等一行曾数次跨洋过海返乡寻根谒祖。旅台游子尤万昌等一行踏上海峡西岸,怀着浓浓的家乡缘,归心似箭,从闽东永春寻觅到闽南的书洋、南坑,再绕道到仙岭故乡。经反复辗转,一路风尘,到达桑梓后捧上从台湾携过来的简易谱系与仙岭尤氏旧谱一一查考、核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对上号,来者与居者无不欢颜鼓舞,旅台宗亲们动情地说:”美不美、家乡景;亲不亲,家乡人。“大家扬握手言欢,对酒叙旧,畅谈不休。
到家了!大家毕竟都是龙的传人,旅台游子们看到祖国的家乡建设新貌,感受到乡亲的坦荡胸怀、爱祖之心、爱国之情油然而升。为了感恩祖先,纪念先祖,他们当即慷慨解囊、捐出2万元人民币作为见面礼。家乡赠送2本祖谱给他们。
仙岭尤氏大宗祠——洋美祠神主重新入龛时,台胞尤万昌又捐2万元人民币作为家乡拜祖、祭祖费用。万昌、改浮系后又陆续迂回大陆与台湾之间,带领一批旅台宗亲到家乡。他们深深感到人生是旅途,家乡的驿站。
尤万昌还携带爱妻、叔侄、兄弟姐妹等举家到故土。到仙岭后,台胞游子们本着”书不读子孙愚,愚而礼义疏“的古训。牵头发动在台尤氏宗亲献款11万元人民币为故里兴建一座三层楼15间、宽敞明亮、风格古朴、功能齐全的别墅式的读书楼——辛郎书馆。这座书屋在社里其建筑真可、谓鹤立鸡群。书屋被漳州市委宣传部定为”漳州市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示范点“藏书达3000册。本书馆有南靖县文化局批文。厦大及南平师专教授到此授课、讲讲演。有县市科技人员到此传授科学技术,县委书记、县长到此落宿调研。县、市、省宣传部、组织部、省文化厅、县市老区办等领导到此参观、调研、题词,有厦大师生、及哈尔滨、武汉、上海、广州等地嘉宾到此游览交流。九年来,在此集会调研、阅览图书等受惠人数达800多人次。领导及毗邻乡镇来者称有”文化底蕴“、有”历史的内涵。“书馆已成为全村学习中心地址。
仙岭洋美祠于2008年修葺重建,万昌、信昌兄弟还带领、发动在尤氏宗亲捐资4-5万元人民币作为建祠用,使总耗资25万元的新宗祠圆满竣工,古色古香、优美典雅、藏风聚气、成为怀古圣地。
尤氏先祖惟耕育才、礼重诗书、克勤置业、哺育裔孙、薪火相传、淳风绵绵,有莘莘学子、济济人才。台海两地均有大学生、硕士生,台湾还有留美博士。现在有的就职于政府部门、有的就业于教育战线、有的奋战在军营,有的奋斗在商贾。台湾尤氏宗亲还有许多其子弟在深圳建厂办公司,在泉州置业办船厂……可谓人才辈出、人杰地灵。
仙岭地处漳龙交界,有万亩山林(盛产竹、杂木、杉、松等),办竹凉席厂、产竹凉席受到台胞青睐,质优、正宗,耐用、有利按摩健身;还盛产茶叶、巴戟(俗称”南方参“),受到台胞欢迎,常来购买,茫茫竹海又是天然氧吧,台胞返乡常来到这”天然森林公园“呼吸新鲜空气,除此之外,仙岭还户户养群猪、全村约2万头,既增加经济收入,又科学环保。
如今,家乡尤氏裔孙在先祖开辟的基业中,勤劳经营,努力建设家园,使家乡呈现出一片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社里和谐、文明处世,欢迎在台宗亲多回家看看,大家携手共进。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