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济南】地理交通因素
[打印本页]
作者:
liujuan
时间:
2010-11-9 12:17
标题:
【济南】地理交通因素
济南接近于山东省的中心,与各个地区的距离都比较合理,不存在路程过远的问题,各个地区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方便的到达。这在省内统筹调度、集中会议、出访调研、教育咨询、灾害救助、医疗援助、应急处置等方面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为何山东省会不是更为接近中心的临淄和青州呢?因为,人类文明大都在平原地带分布,而大型的城镇群落也都分布在平原地带。在山东的地理上,鲁中山区和黄河(古为
济水
、
大清河
)将山东省的平原分割为三大部分:山前冲击平原、黄泛平原和鲁西南低丘平原。山前冲击平原包括
淄博
、潍坊,一直通向
胶东半岛
;黄泛平原是
华北平原
的一部分,包括
德州
、
聊城
、
滨州
,向北通向
北京
、
山海关
,向西通向
太行山
区;鲁西南低丘平原是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包括济宁、
泰安
、菏泽,向西通向
中原
,向南通向
江浙
。山东省大部分城镇都集中在这三个平原地带上,且地理上以此划界。济南处于鲁中山前冲击平原西部,是这三个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这三个平原的交叉联结点,从而成为三个平原上的城镇群落的交通联络枢纽。
济南向东除了极少部分地区有低丘分布,基本上是以平原为主,交通畅通无阻。在南北方向的交通上,济南拥有多条跨越黄河
桥梁
(历史上为黄河、济水或大清河渡口),能够方便的穿越德州、聊城等华北平原的地区,到达北京和山海关以及山西的部分地区。同时,通过济南西南部
长清
地区的山谷平原能够平缓的穿越鲁中山区,而且其山区线路坡度更小、路程更短、弯度更小,且穿越山区的线路,径直向南立刻到达以济宁、
徐州
为中心的淮海平原,从而通向江浙或中原地区。这是临淄和青州所不具备的交通优势。因而在历史上济南成为江浙
鱼米之乡
与北京联系的重要交通节点之一。近代,由于
津浦铁路
在此修建,该线路取代
京杭大运河
成为江浙进京最重要的交通线路。历史上还有小
清河
可以进行盐业运输,这是济南成为
鲁菜
发源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本身济南不处于大的地震带,相对来说受到大的地震灾害的可能性较低,这也是能够保证济南成为省会城市的相关参考之一。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