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庙会既是佛、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是人们娱乐商贸集会。人们赶庙会,是为了进香求福,也是为了买些土特产和日用品,品尝风味小吃,看看戏曲和杂耍,总之庙会上人们总要转悠半天,转悠的人多了,转悠久了,风味小吃的摊子人就多了,小吃的品种就多了,经典的小吃就筛选出来了。
豆汁:庙会上卖豆汁的一般是从粉房将生豆汁挑到庙会上,就地熬煮,前边设个长条案,摆辣咸菜;一个放萝卜干、芝麻酱、烧饼,案上铺着桌布,挂着蓝布围子,卖豆汁的不停地向游人喊道:“您请吧,豆汁热烧饼,里边有座儿哪!”
扒糕、凉粉:扒糕是用荞麦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年糕,加油炒热,谓之热炒扒糕。夏天卖扒糕的多是与凉粉一起卖,有粉块、粉皮,案上摆着佐料罐,经营者不停地吆唤:“筋道的扒糕,酸辣的凉粉啦,请吧您哪!”
灌肠:庙会上所卖的灌肠却只用淀粉点上红色,作成肠形,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茶汤、油茶:庙会上的茶汤是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开水一冲即成;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放上糖,用滚开的水一冲。再加上山楂条、青红丝、葡萄干、核桃瓤、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别有风味。
豆面糕:是粘糕的一种,其做法是将黄粘米面蒸熟后摊平,撒上熟豆面和红糖,然后卷起来一切,状如螺丝转儿。还有的用豆沙或红糖包成像鸡蛋大小的团子,滚上炒豆面,放在小碟里,有的还浇上“糖稀”,吆唤道:“豆面糕来,要糖钱!”。
老豆腐:庙会上通常是把磨好的豆浆放在锅里,点上适量的石膏,便成了老豆腐,然后放上芝麻酱、韭菜花、辣椒油等调料。
豌豆黄儿:庙会上卖的多是粗豌豆黄儿,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制成块状,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
爱窝窝:是将蒸熟的江米擀成小饼,包上冰糖渣儿、山楂糕、芝麻、青梅,制成元宵形,裹上糯米粉。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