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非物质文化]武皇十万宫廷乐 [打印本页]

作者: 武皇十万宫廷乐    时间: 2013-3-20 16:48
标题: [非物质文化]武皇十万宫廷乐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田山“武皇十万宫廷乐”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田山村,乐队有30余人,古乐器有管子、笙、笛、背鼓、云锣、云板、碰铃等。田山“武皇十万宫廷乐”是从大唐传承绵延而来的。据史料记载,大唐武则天年间“武皇十万宫廷乐舞”规模盛大,气势恢宏,乐器有300余种,表演人员1600余人,武则天为其作词、作曲、编导。武则天驾崩,“武皇十万宫廷乐舞”的乐师们纷纷归隐寺庙和流落民间。白居易后裔白长乐,系白居易第18代孙,在宋宣和年间到汝州风穴寺进香,偶听和尚奏乐,恳求传艺,在寺中一学就是三个春秋。他回村后组织乐队传艺,自此,“武皇十万宫廷乐”被这位老人发扬光大,在龙门石窟、关林庙上演绎着一曲曲皇家雅乐,“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这支乐队到明嘉靖年间由白氏传入张氏由张本立主吹管子,一直绵延到今天第二十代。随着朝代变迁和社会变化,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这支乐队仍然保持着祖传下来的规矩,从不参加民间婚丧嫁娶,只在龙门石窟、关林庙朝圣大典上展示自己的精湛的技艺。现保留有民国年间关林庙朝圣大典用的清道旗和令旗各两面。
    “十万宫廷乐”使用的乐器均为“文物级”的唐代古乐器,如管子,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圆笙为数百年,圆笙内的笙苗上的文字古老,是东汉时期发明的数学筹码文字。笛有数百年历史是古老方法制作的,笛身6等孔,不设半音,而现代笛子孔间不等分,所以能吹奏出半音。云板也有数百年历史,在乐器中起节拍作用,马啼长号、传锣起清道作用。从80年代后,乐队参加了关林庙国际朝圣大典(关林庙有碑记载),牡丹花会开幕式等演出近百场,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进行了多次报道(保留中央电视台录制专题片“田山绝响”光盘一套),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称赞其为“音乐化石”、“河洛一绝”、“千古绝响”、“中原第一家”。现乐队资金短缺、乐器品种单调、演奏队伍老龄化,使“武皇十万宫廷乐”这一古老的艺术处于苟延残喘的境地。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武皇十万宫廷乐”这一千古绝响必将走向新生。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128

20101216124449738.jpg (65.22 KB, 下载次数: 46)

20101216124449738.jpg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