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麻将热潮 美国人阻止不了中国麻将
[打印本页]
作者:
lfh6813662
时间:
2013-3-20 20:21
标题:
麻将热潮 美国人阻止不了中国麻将
你相信吗?早在1920年麻将就已经进入美国,开始流行起来。而现在美国又再度掀起麻将热,还不会玩麻将就OUT啦!
2013-3-20 20:21 上传
下载附件
(39.87 KB)
麻将作为中国的经典娱乐项目,已然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它的“精深博大”还真的是一门“国粹”呢。随着很多年轻女性重新发现中国麻将的魅力,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玩具,麻将在美国的桌游吧、酒吧里面再次成为了很
流行
的娱乐方式。
今夏,洛杉矶Skirball博物馆(Skirball Cultural Center)推出“千古奇观”麻将展览会。展览一经推出,便成为博物馆中最热门的展区。许多美国人争着预定麻将桌,尤其是美籍犹太人一定要打足一下午,才肯离去。
“千古奇观”麻将展览馆内每天接待十个参观团,讲解麻将
文化
。有兴趣深入了解的人,还可以参加周一和周三的麻将速成学习班。位于展区中心的麻将桌炙手可热,9月份的桌位早在7月中旬就被预订一空。白人老太太Sharon表示,她早在5月就联系预订,才订到7月25日的位子。她说,自从退休后就投入麻将生活,每周约上固定牌友打一次。牌友Golden笑称,周围的朋友都会打麻将,若她不加入这个队伍,迟早会被朋友抛弃。她正努力教先生玩麻将,希望他也能同乐。
博物馆馆长Erin Clancey指出,麻将早在上世纪20年代随着早期的华裔移民传入美国,此时正值犹太人大批移民至美国,“华人与犹太人都是同一时期的外来移民,又都是两大非基督教信仰者族裔,麻将很巧合的将他们连结在一起”。
2013-3-20 20:21 上传
下载附件
(29.15 KB)
据博物馆历史照片记载,早在1924年犹太妇女就开始频繁聚集在一起打麻将,无论是家里还是小区活动室。夏天甚至泡在泳池中一边消暑一边打麻将。对犹太人而言,麻将不仅只是一种游戏,更是上层社会中富太太们的重要社交工具。
在
上海
居住过的约瑟夫·班库克也许是第一个拜倒在中国麻将魅力之下的美国人。早在1920年前后,他就为麻将起了英文名称“Mah-jong”,还写了一本关于麻将术语的英文小册子,至今这本小册子还被很多海外的麻将入门者们奉为金科玉律。
1920年,第一批麻将远赴重洋,来到美国纽约,之后,这种复杂精巧的博弈游戏迅速地吸引了美国人的兴趣,麻将很快就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1922年,美国进口了13万多副麻将,售价高达500美元一副,但很快就被抢购一空;1923年,美国麻将销售猛增到150万副,有1500万人玩起了麻将。由于抢购麻将的人太多,市场一度出现了麻将供不应求的情况。进口商们为此特派一些雇员前往中国各地乡村从麻将玩家手中收购,无论新旧,只要是麻将,都买下来送到美国玩家的手中。美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麻将热潮,还出现了专门描绘这种状况的词语“Mah-jonggcraze”。
1927年胡适旅美,发现美国俱乐部里居然到处都在打麻将,书店里研究麻将的小册子也随处可见,还有中国留学生靠教美国人打麻将挣钱。目睹这样的情形,胡适大受刺激,感叹地说:“谁也梦想不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方的先锋队,却是那一百三十六个麻将军!”
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妇女中还流行“麻将之夜”聚会,她们在家里挂上中国式灯笼,穿着中式
服饰
打麻将,营造出浓浓的东方情调。
而网络给麻将带来了新的契机。由于网络麻将的盛行,玩麻将的美国人正变得越来越年轻,尤其是很多年轻女性十分热衷。她们在酒吧、公园和咖啡厅里面聚齐了牌搭子,就开始旁若无人地大打麻将。
麻将在美国还被视为能增进智慧和友谊的活动。美国很多学校里面都会开设麻将课程,让学生通过麻将游戏学习算术和简单的汉字,辨认东、西、南、北等中国字。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学,在2006年开办了麻将兴趣班,学生们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学习麻将技巧、策略和规则。
2013-3-20 20:21 上传
下载附件
(30.5 KB)
不过美国麻将和中国麻将还是有很多区别,中国麻将的东西南北,被改成了纽约、墨西哥、旧金山、加拿大,红中、青发、白板则变成红蓝白的网状图案,筒子变成美国国旗上的星星,条子是红色条纹,万子是美金,花牌则变成饮料、汽车、飞机等图案。不过也有美国麻友使用传统中国麻将,只是按照美国麻将的规则打牌。中国人打牌习惯喊出“东风”、“四筒”,到打美国麻将的时候,就变成喊“纽约”、“四星”,别有一番新奇趣味。到最后和牌的时候,中国人是大喊:“和牌。”而美国人则是大喊一声:“麻将。”
虽然美国人对麻将的态度比中国人要严肃得多,但不得不说的是美国麻将在难度上实在无法与花样百出的中国麻将比肩。中国人脑子好使果然不是盖的,地球已经无法阻止中国麻将了。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