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中华老字号-叶成屋-厦门市思明区叶氏麻糍创始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殊随
时间:
2013-4-13 15:52
标题:
中华老字号-叶成屋-厦门市思明区叶氏麻糍创始人
12岁的叶成屋父母双亡,他和哥哥一起从安溪到鼓浪屿讨生活,刚开始是在店里打杂,几年后开始学做茯苓糕、碗糕、麻糍等几十种厦门小吃,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他在鼓浪屿沿街叫卖。
2013-4-13 15:52 上传
下载附件
(26.92 KB)
当时,年轻的叶成屋挑着担子,一头是麻糍,一头是井水,边喊“麻糍”边走街串巷。就着清凉的井水吃甜糯麻糍,成了一代又一代鼓浪屿人美好的童年记忆。多年以后,很多华侨回鼓浪屿,一定不忘买麻糍吃麻糍。
和很多那时代的手工艺人一样,叶成屋淳朴厚道,凡事首先为他人着想。当年,叶成屋的麻糍担还有一样特殊的物品:粗糠壳。原来,这是为搬运工准备的。搬运工劳动量大,气喘吁吁,如果一口气喝下冰凉的井水,会伤到内脏。叶成屋就在水碗内加些米糠,搬运工喝时得先把米糠吹开,这样就能舒气。
叶成屋育有4子4女。为了养家糊口,他经常是白天挑担叫卖,晚上连夜磨米备料,睡眠严重不足。实在熬不住时,他会往额头上拍些井水,之后又挺起精神劳作。
1958年公私合营,叶氏麻糍并入鼓浪屿食品厂,叶成屋被安排做年糕、发糕或豆浆腐竹。此后20年间,鼓浪屿没人再做麻糍卖。
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有了发展的大好时机。1978年,叶成屋的三子叶建佳、四子叶建胜,在父亲指导下做起了麻糍生意。1981年,叶成屋退休后,也上街卖麻糍。为方便游客购买,有关部门特批他们在龙头路三优街边摆摊销售。
独特的口味、过硬的质量、经营者的热情服务,成就了叶氏麻糍的口碑。小摊生意日渐红火,每日销售量约数百粒,旅游旺季可达上千粒,近些年还在中山路设了分销点。
“说来简单,其实就这份坚持,就让人另眼相看。鼓浪屿,应该是有文化的。”一位游客品尝了叶氏麻糍后,这样写道。十几年来,叶氏麻糍成了鼓浪屿的一张名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品尝麻糍香糯滋味的同时,也在感受一份坚守的感动。
“很多游客排队购买麻糍时,会和老人交谈,告诉他报纸网络有很多关于他的报道,老人可乐了。”曾孙叶伟荣说,有些外地游客回去后,还会发邮件来问候老人。
不在摊上的时光,老人会上日光岩或到海底世界。他和海洋精灵们之间有一套沟通“密码”,动物们会根据他的“指令”,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常逗得游客哈哈大笑。老人每天在鼓浪屿上散步,一路上人们争相与他打招呼。老人俨然成了岛上人气最旺的老人之一。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