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非物质文化]胶东八角鼓 [打印本页]

作者: 胶东八角鼓    时间: 2013-4-16 22:37
标题: [非物质文化]胶东八角鼓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胶州八角鼓,是一朵扎根于山东省胶州市沃土中的艺术奇葩。
    胶州八角鼓与山东琴书、山东大鼓属同类体制,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曲艺。说唱者立在一张八仙桌前,手持一个八角形的手鼓边打边说边唱,以三弦、坠琴、二胡等乐器伴奏,听者围坐在四周,所以也称八角鼓为“桌戏”和“鼓子”。“八角鼓”常常一个段子用几种不同曲调的曲牌联在一起演唱,散、韵兼收,有板有眼。其柔美婉转的曲调、迂回曲折的旋律、和谐流畅的唱腔、朗朗上口的鼓词,使演唱者一开口就牢牢吸引住听众。
    胶州八角鼓最初是由京城“旗人八角鼓”演变而来的。清朝雍正年间,一位在京做官的胶州人因故遭贬,携眷属返回故里,逢年过节便组织亲朋好友,演唱自京城带回的“旗人八角鼓”段子自娱自乐,久之,八角鼓便在一些财主和乡绅中逐渐传播开来。文字多是反映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等上层社会生活,乡绅们自称为“厅房戏”、“学士戏”、“清客戏”。道光年间,一位富家子弟因家境败落,便与他的儿子唱着八角鼓走街串巷,赶堂会、庙会唱“桌戏”,听唱的多为普通百姓,胶州八角鼓才走出了深宅大院,在百姓中传播开来。20世纪初,胶州城南关马台子(现水寨街)鉴古堂药店账房先生孙瞎汉,与塾师赵华南、商人王述堂一起,经过数年探讨、改革、创新,改换了胶州八角鼓原来那些晦涩难懂的唱段和词汇,创作了《劝世词》、《渔翁乐》、《母女顶嘴》等80多个反映普通百姓生活、通俗易懂的唱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当时胶州人有“听着鼓子戏,就把营生撂”的说法。到1911年,胶州里巷市井中能演唱八角鼓的已超过百人。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704

u=777276021,2995506956&fm=23&gp=0.jpg (22.37 KB, 下载次数: 38)

u=777276021,2995506956&fm=23&gp=0.jpg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