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非物质文化]黄帝陵祭典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帝陵祭典
时间:
2013-4-18 20:22
标题:
[非物质文化]黄帝陵祭典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黄陵县位于陕西中部、延安市南端,因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所在地而得名。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中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绎史》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最早见诸史料的后世帝王祭祀是周威烈王四年(前422)秦灵公作吴阳上,专祭黄帝。汉代以后,祭祀黄帝形成朝廷定例。
1911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专程派人赴黄帝陵祭祖。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同祭黄帝陵,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祭文。黄帝陵祭祀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祭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官(公)祭、民祭两种形式。
现在的公祭黄帝陵仪式庄严、肃穆,祭陵现场的布置是:在祭亭上悬挂一横额,上书\"公祭黄帝陵典礼\",祭亭内悬挂吊幅,两边柱子上悬挂每年新撰的对联,祭桌上摆放祭器、时鲜水果、鲜花、蜡烛、面花等,祭陵的仪程是:1、全体肃立;2、主祭人,陪祭人就位;3、奏古乐;4、敬献花篮、花圈;5、行三鞠躬礼;6、恭读祭文(由主祭人宣读);7、讲话;8、鸣放鞭炮、绕陵一周;9、留影;10、植纪念树。
民间祭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和重阳节期间,无固定的仪式,往往根据祭奠者的愿望及习俗而自己确定。民祭程序是:1、全体肃立;2、各界代表就位;3、击鼓鸣钟;4、奏古乐;5、祭奠(敬献花篮、花圈,群众代表敬献三牲祭品,上香,烧纸,奠酒等);6、行三鞠躬礼;7、恭读祭文;8、鸣放鞭炮、绕陵一周(由鼓乐队前导,主祭、陪祭人依次绕行);9、祭陵留影;10、植纪念树。民祭活动除保持了公祭活动中的一些内容外,更突出了民间性,增加了鼓乐队、唢呐队、仪仗队、三牲队。
黄帝陵被称为\"中华第一陵\",千百年来,到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黄帝陵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祭祀规模也日渐隆重,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开创美好生活的一项重大活动。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871
u=2374914186,2513540769&fm=21&gp=0.jpg
(8.55 KB, 下载次数: 36)
2013-4-18 20:2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