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7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约母婴|专家呼吁规范月子中心

[复制链接]

31

主题

7

听众

3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20-10-28
注册时间
2017-1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乡约母婴   发表于 2018-2-7 21:0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定位医疗机构还是护理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如何规范?”“是否需要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月子中心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经历青春期般的快速生长,问题频现。由南方日报主办的“首届广东十大月子中心”评荐活动组建了一个由10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来自月子行业、医院、院校、专业协会的十多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就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标准制定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实习生 王泽坤

    卫生部门应介入月子中心监管

    广东优生优育协会会长 冯鎏祥

    “月子期在医学上属于产褥期,期间的护理调养都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去操作”,尤其是现在高龄产妇增加,孩子与母亲的健康问题增多,更需要专业机构和从业者。

    目前,月子机构虽然有国家级的规范标准《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但只是推荐性执行标准,整个行业准入门槛过低,仅需要工商局登记便可合法开业。月子机构可以说是准医疗机构,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护理,对产妇以及新生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指导,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接受严格培训。其所承担的风险更像是医疗卫生机构所需承担的风险,所以它的监管不应该仅仅只是工商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政府卫生部门的参与。

    月子中心并不是普通的生活服务机构,“个人建议将产后康复护理、新生儿护理服务纳入当地的妇幼保健机构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监督。”

    新生儿护理需专业人员指导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肖昕

    和医院建立合作是月子中心在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从市场的情况上也可以看到,一般情况下靠近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的可能医疗条件更便利,相应地,该月子中心的生意也会更好。产妇的护理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但也要重视新生儿的健康护理。

    新生儿最容易出现的一个情况是感染,月子中心一般有育婴室,采取婴儿集中式管理,这样有一定的集体爆发感染的风险,如何控制预防?育婴室如何管理?这都需要专业医疗支持。新生儿喂养的过程中易发生呛奶等危险,应具备一定的急救手段,人员须具备抢救技能,还要一些基本抢救设备与生命体征监测仪器。

    新生儿防护是月子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月子中心坐诊的专家不能简单只是儿科专家,必须是新生儿科专家,有应对新生儿问题的丰富临床经验。

    月子中心应借鉴医院管理流程

    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主任护师 姚叶姗

    月子机构的设备、人员必须要有专业医疗支持,现在有些月子会所老板在酒店公寓租几间房,招几个所谓资深月嫂、由护士管理,这样非常不专业,也存在相当的健康甚至生命风险。环境,设备,人员专业化是月子会所的基本,尤其是人员方面。

    月子中心的人员流动性大,有些机构在招聘时仅关注相关资格证明的证件,忽略了人员的经验问题,往往亟需解决的恰恰是这一问题。“月子中心的护理人员最好有在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工作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在上岗前还需要经过专业严格培训与考核。”

    月子中心需要借鉴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流程,但其本身的运营理念应该更加体现人文关怀。

    现阶段,月子中心需要承担的一大社会责任是改变家庭与社会的母婴观念。“现在的家庭对于母婴观念的理解差异性太大,老一辈的人观念太守旧,而新一代的人观念又太超前。月子中心要做的其实是沿袭老一辈中有效的方法,又体现新一代的科学新观念。”

    由卫生部门监管是大势所趋

    上海交通大学母婴管理研修班主任 秦小文

    “二孩政策带来了月子产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又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而月子中心名为生活服务机构,实则更偏向医疗健康机构,其所承担的是新生儿和产后妈妈的健康责任。个人认为,由卫生部门监管,是大势所趋。”

    “要想做一家好的月子中心不仅需要人员技术上过硬,整个月子会所的管理制度更要严格把控。作为月子产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机构,我们更希望通过完善人员与技术的管理来保障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使月子中心能够承担起属于这个行业的责任。”

    同行之间需要相互借鉴学习,交流经验。在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方面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探索行业前行的方向,尽早认清行业的标准规范。

    月子中心要“授人以渔”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 方邓兴

    月子中心是一个朝阳产业,充满机遇,但这个行业也伴随着每天有店关门的尴尬局面。在外界看来,月子会所行业呈现的现象是“三低一高”,趋势看好。具体观感是准入门槛低,技术门槛低,资金门槛低,利润高,暴利。就是因为这样的误解导致月子产业良莠不齐,月子中心产妇不适、宝宝感染等纠纷也时见媒体。

    月子中心向消费者提供的是综合服务,涉及妇幼保健、食品、住宿等多方面,可以理解为集护理、酒店、餐厅、美容、早教于一体的综合康复机构。无论规模大小维护专业团队的成本都非常高。

    对于月子中心来说,护理好妈妈和宝宝是首要任务,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月子中心的另外一项职责则要教会新生家庭母婴护理技能,让妈妈们出了月子中心也懂得如何科学喂养,遇到突发问题也能做出正确判断。

    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非常必要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职业(岗位)培训基地广州教培中心教授 高晓坚

    月子中心应与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建立深度合作,开启医院绿色通道,比如新生儿黄疸,需要去医院治疗,现在的情况都是依靠个人力量去挂号找医生。再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新生儿呛奶窒息等,那怎么办?

    月子行业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较大的问题,便是如何与医院建立对接关系。如果,能与医生建立联系可以保证立即送医处理,即使一家医院床位不够,也能立即联系转入其他医院,避免因时间耽搁所造成的悲剧。

    除了硬件设备环境,月子中心的人员也要具备足够的经验,尤其是一线护理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每一位工作的护士都在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有应对突发状况的护理经验。

    月子机构毕竟是服务机构,与医院还是有较大的不同,月子中心的安全标准可以参考医院,但不能完全复制。月子中心没有检验科等硬件设备,做不到天天检验,人人检验的标准。月子机构做服务,应更加人性化一点。在医院,医生会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都告诉患者,但在月子中心,过于直白例如每天强调孩子有意外死亡的风险,估计会遭到客户投诉。  

    细化评价标准建立规范“刻不容缓”

    英群集团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月子中心总裁研修班导师 邱隽熹

    目前建立全面的评价标准,规范月子产业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可以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每年由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月子中心进行等级评价并公示。这样做对于产妇来说,有更好的参考标准来选择月子机构;对于月子中心来说,减少了线上线下宣传方面的投入,企业可以将资金用于提高服务质量,回归行业发展的初心。

    对于月子中心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行政与安全管理,母婴照顾服务,推广急救教育,质量管理与意外事故管理,人员管理,感染控制,人员在职教育,餐饮等八个部分。每一方面所包含的内容如新生儿急救,感染防控,护理人员是否定期参加培训甚至包括洗手等细节都要设立标准流程,该标准流程与评定细目表都会在网站上公开,让月子中心根据标准规范自己的运营。该标准的公开也可以让妈妈们对于月子中心的工作更加了解与放心。

    “另外,月子中心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不仅医护人员要做到急救方面的演练培训,月子中心内部应定期组织逃生路线演练,减小意外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不能为了盈利忽略母婴的健康安全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

    以往坐月子都在家,依靠老一辈经验去做,如今月子中心的出现有助大家更科学坐月子,但关键在于月子机构要专业、规范。

    月子期在医学上属于产褥期,产妇恢复、新生儿护理都需要专业人员去进行,月子机构不是简单的服务机构,还涉及医疗行为,所以对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要具有母婴护理相关资质,不能说社会人员培训几个月就来做,不要待到出现新生儿安全问题等,才想到来规范经营。

    在此希望提醒从业者,不要为了盈利,而忽略产妇、婴儿的健康安全。做好专业服务,严把安全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22:04 , Processed in 0.26008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