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乡约乡宁 | 端午香囊(袋) [打印本页]

作者: 东方雅    时间: 2018-6-9 20:43
标题: 乡约乡宁 | 端午香囊(袋)

乡约乡宁 | 端午香囊(袋)


曹东平/文



654397AE-5158-4686-8A25-4DDE2CAFDD35.jpeg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们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要戴香囊,手腕上还有挽五色线(长命线)。大人不好意思把香囊戴在脖子上,也要在衣服口袋里装一个香囊。家家门上都要插艾叶,家家都要吃软米做的粽子。据说这个习俗已经传承了上千年。那么这些习俗是咋来的呢?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286CC6D9-34AB-4965-90D5-4E374FFA0ED8.jpeg



        传说古时候,每年的四、五月间各种虫害、瘟疫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访民情,治理瘟害。神仙发现同是天下人,心眼不一般,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便惩恶护善,掏出五色香袋对善良的人说:每年五月初五,你们同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凡是带香袋的大人小孩,虫害见了便逃之夭夭,而没有香袋的恶人们不免被虫害毒疫毒死了。

B9811F6B-AD55-4983-BFEB-7F22B9850B0A.jpeg



  
        传说难免附有神秘的迷信色彩,据查阅有关科学资料,还是有科学道理的。《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都记载有艾叶茗含芳香油,可用来杀虫,防止病害,亦可用作调香原料。早在先秦时期,艾就被采集作药用,制灸条治病。据说山西的五月初,正是春夏之际,虫害复生,时疫流行。此时人们首要的就是要消毒防病,民间艺人用香袋包药佩带,既治病除臭驱虫散浊,薰香去汗味,又是人们盼望孩子们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为孩子们增添了如意的玩物,耍起来小巧玲珑,香爽周身,真是一举多得。山西乡村的香袋是用棉织布和丝线绣制成各种精巧玲珑的小布包,装上雄黄、苍木、艾等中药。其中有的绣制成“五毒”形象的蛇、蝎子、壁虎、千爪虫、疥蛤蟆,还有虎、鸡等动物形象的香袋;有的缝绣成瓜果蔬菜,花鸟草虫。最复杂的是“虎踩五毒串”,最上的一个较大的老虎脚下吊着五种毒虫,意为踩死毒害,消毒免灾。用五彩丝垂金锡钱锁挂于婴儿胸前,缠纸帛,折菱角,缀于儿童腰间,把孩子装扮得漂亮可爱,既有香洁避秽的功能,又是儿童们随手可抓的玩具。孩子们把香袋作为端午的耍货,同布虎枕、小石狮一样,集装饰、实用、戏耍于一身。



91845BDA-00A2-40CE-A2F6-7E67A68F729D.jpeg



        乡宁县历史悠久,端午节饰品也丰富多彩。2017年,乡宁县老干局还举办了迎端午饰品大展销,效果很好。目前,离端午节还有10天,乡宁老城街道已拉开端午节香囊饰品的帷幕。我随意拍了几张照片,一飨读者朋友!


F462B0B7-79B1-4995-9694-53250EF5B1C8.jpeg




648CEFE2-42C1-4A52-9083-5F6F1DB99000.jpeg (554.16 KB, 下载次数: 26)

648CEFE2-42C1-4A52-9083-5F6F1DB99000.jpeg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