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非物质文化]枣梆 [打印本页]

作者: 枣梆    时间: 2013-2-28 16:34
标题: [非物质文化]枣梆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枣梆〗 在山东又称“本地●”,“●(人山西)”读如“找”(zhǎo),系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个新造字,是指山西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发生变化,学唱者又多为本地人,所以传出了这个名称,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故一称“●梆”,其源出自山西东南部的“上党梆子”,因而又名“泽州调”。1960年,菏泽专署枣梆剧团参加全省戏曲汇演,在审验节目时,时任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发现山西人与合体字“●”,认为带有讽刺意味,随以剧团击节所用的梆子皆枣木制作,建议改“●”为谐音字“枣”,从此,该剧种正式定名为:枣梆。

  

  该剧种流行于山东菏泽一带以及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1915年到1938年间,山东境内先后办起了郓城吕公堂科班、唐店科班、鄄城县苏楼科班等七家班社,进而涌现出一批名伶。如樊武扎(旦)、吴凤珠(旦)、王新鼎(黑脸)、梁圣奇(红脸)、赵凤来等。

  枣梆虽不是山东土生,却是在山东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个剧种,多少年来一直深受鲁西南群众的热爱,今后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608

2007119172057236.jpg (24.11 KB, 下载次数: 41)

2007119172057236.jpg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