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
[打印本页]
作者:
liujuan
时间:
2011-1-18 22:05
标题:
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
在周村大街的北首,立有一块六角形石碑,上刻“今日无税”,这就是著名的
安华茶楼
“今日无税碑”。说起这块碑,周村人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
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保税区”!说起这个保税区,就不能不提起一位对周村商业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的
历史人物
———李化熙。
在封建社会传统的
重农抑商
观念下,周村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重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传统的商业环境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一批高官及地方名人的产生和促进。如“
东阁大学士
”刘鸿训、“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武状元”王应统、“东方商人”孟雒川、“宫保”李化熙等,他们在这里或经商或居住,吟诗作赋,深山结庐,声名远扬,客观上大大刺激了周村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周村的知名度,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其中李化熙对周村商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化熙原为明
崇祯
七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至
四川
巡抚;后归顺清王朝,官至
刑部尚书
;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辞官回乡。当时周村大集繁盛,数集并存,形成城市雏形。但是官府的苛捐杂税和豪猾恶棍的敲诈盘剥,影响着周村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发展家乡经济,辞官回乡的李化熙,“岁备周村市税”(《长山县志·李化熙
石碑
传》),代替商人缴纳税款,在周村城内开设义集,在周村大街的北首立“今日无税”碑,自己承担了全部市税,使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
康周村突然兴旺繁荣的原因时指出:“昔市税银两豪猾多就中取利,商困难苏。五弦大司寇(李化熙)予告侍养时,于周村市力捐课税”,从而使得周村“地僻而业盛”(金《周村义集记》)。清末王遂善所撰《重修宫保李公周村祠堂碑记》中也说:“当清顺治间,周村在
长山
仅一小墟落,而逋为奸薮,行旅相戒,不出其途。公予告归,闻其民蠹国也,则上言周村粟布征请以身任,勿设驵侩,其商旅则世世复无所与。当事义之,俞其请著为令。于是,东徂海,西逾河,过于
秦晋
,南尽湖湘,北抵燕云,而辽而沈,商贾闻风慕说,羽萃
麟游
。周村一隅屹焉,为东南大都会。”(周村区政协《
文史资料选辑
》)。周村古商埠的形成和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