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河南】河南工业大学1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海豚    时间: 2011-2-26 15:30
标题: 【河南】河南工业大学1
  [attach]24375[/attach] 河南工业大学 校徽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1959年开始本科教育,197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建校初至上个世纪末,学校为部属院校,1998年8月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学校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7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attach]24376[/attach]
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

学校简介
  河南工业大学,英文: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河南工业大学位于全国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
  河南工业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在1956 年创建的全国唯一一所粮食工程类大学,她的前身曾是亚洲惟一的一所培养粮油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最高学府,有“亚洲粮院”的美誉。如今的河南工业大学——
  是国家粮食局和河南省政府省部共建的高校
  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
  是进入河南省重点本科批次招生序列的高校
  是理、工、商三大学科协调发展,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硬件设施     [attach]24377[/attach]
  

学校包括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255亩,其中坐落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莲花街新校区占地面积2843亩,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硬件设施省内一流,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建有河南省第一个万兆校园网。图书馆藏书250余万册。另外,学校还与社会共建了“河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和河南高校首家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产学研平台。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1 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772 人。学校有双聘及特聘客座院士12人,省级特聘教授5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 人,全国优秀教师20 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10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共151人。2010年,国际知名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结构力学专业博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秦庆华教授加盟河南工业大学。
  建校以来,涌现了大批知名专家。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教授,粮食缺氧储藏研究的开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掌握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的张根旺教授,解决了粮食筒仓防爆难题的周乃如教授,开创了国内砂轮制造、研磨工业学的汪璠、张国贤教授等,均在我校担任教职。他们潜心学术,立德树人,奖掖后进,功勋卓著,为国家粮食事业和超硬材料行业及学校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
  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当选主席王凤成教授三届奥运会田径裁判王晏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精诚奉献,堪称楷模。
  历史沿革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1959年开始本科教育,197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建校初至上个世纪末,学校分别为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和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1998年8月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2010年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attach]24378[/attach]
嵩山路校区校门

河南工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以下时期:
  1952年9月1日,国家粮食总局更名为粮食部。粮食系统急需大量专门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1956年6月,粮食部成立中央粮食干部学校,1956年9月,举行开学典礼。粮食部领导专程祝贺并讲话,要求学员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为国家的粮食工作做贡献。
  1957年6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和邓小平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培训班全体毕业生,并合影留念。
  1960年6月16日,粮食部在北京宣告,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粮食学校——郑州粮食学院正式成立,学校受粮食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以粮食部为主。
  1960年8月,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分3批搬迁郑州。
  1998年,分别隶属于国内贸易部的郑州粮食学院和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的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
  2000年,郑州粮食学院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
  2004年5月,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合校的成功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搭建了更为宽阔的平台。
  2010年1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粮食局共建河南工业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市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出席仪式,并代表双方在共建协议上签字。至此,河南工业大学成为国家粮食局唯一共建、重点支持的大学,按照协议,国家粮食局将支持河南工业大学申报和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基地,支持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支持在河南工业大学建设“中国粮食博物馆”。河南省政府将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支持河南工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国家粮食局重点依托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将在省局共建基础上跃升一个新台阶。
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理、工,商为骨干,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河南省立项的重点建设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51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名牌或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具有完善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气调储粮理论及技术、储粮昆虫分类学、磷脂粉末化技术及理论、粮食散体物料压力理论、筒仓防爆技术、低温陶瓷结合剂超硬磨具、高温树脂结合剂超硬磨具、柔软耐水砂布等研究方面,诞生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
  近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4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 98 项,承担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 272 项;主持、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162 项; SCI 、 EI 、 ISTP 等收录论文 10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 184 部。
  学校是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主要成员单位,是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体单位之一。《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
  2009年, 由学校主持完成的“国家粮仓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J-221-2-01) 和参加完成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应用”(J-203-2-01)两个项目获得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开创了河南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先河.
  2010年8月,由河南工业大学参加申报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和主持申报的《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两个项目分别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国家级科技奖励工作中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   [attach]24379[/attach]
河南工业大学

现有教职工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0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1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者700余人,占40%,教师队伍中有有双聘及特聘客座院士12 人,河南省特聘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及专家83人,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0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2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学校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86.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8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62万平方米,各类教室面积9.54万平方米,教室座位数41847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1495个,语音室座位数1608个,教学用计算机4793台。
  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习实验条件。2005年~2007年共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学校现有实验中心25个,其中包括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一批在国家及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4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6952.96元。学校已经初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还拥有249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20356平方米。目前馆藏中外文献总量达224.5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多种。
  学校是首批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单位。现有各类应用系统20余个,可以提供包括综合教务、电子校务、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网络监控等多种应用服务,初步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宇的校园网络,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场总面积53696平方米,生均达2.5平方米,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05年~2007年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1.2%、32%、33.8%。

0.jpg (11.15 KB, 下载次数: 94)

0.jpg

1.jpg (3.68 KB, 下载次数: 95)

1.jpg

2.jpg (5.96 KB, 下载次数: 92)

2.jpg

3.jpg (8.62 KB, 下载次数: 99)

3.jpg

4.jpg (5.68 KB, 下载次数: 92)

4.jpg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