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江苏海门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较多地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并开始新诗创作。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次年又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 汉园集》。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1942年《十年诗草》出版。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次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从事研究。1949年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1951年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79年出版自选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 1949年起,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W.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著译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