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网
标题:
古人为何“八不归”——“八”字趣释
[打印本页]
作者:
费振龙
时间:
2013-1-8 22:40
标题:
古人为何“八不归”——“八”字趣释
甲骨文的“八”字作“”,金文作“”,其形体相同,均是由两条相背、分开的曲线构成,是一种近似符号性质的指事字。“八”的小篆作“”,与甲骨文稍有不同,像由两个背靠背的人构成。《说文解字•八部》:“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别”与“八”为同义词,都有“分”的意思。安子介先生认为,中国人的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翘起来分开表示“八”,“八”字就是由此而构形。(见《解开汉字之谜》第108页)“八”字的形成,与中国民间流传的“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相吻合。所谓“七不出”是说所有逢七的日子,即每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出门做生意,因为逢七出门不吉利;所谓“八不归”是说所有逢八的日子,凡是游历在外的人不宜于归家,因为这一天是分离的日子,此理不能违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八”作分别用在文献中似乎未曾见过。“八”假借为表数目的字以后,便失去它的本义,致使许多人只知“八”表示数目,不知它的本义为“分”、“分别”。就是在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也只见到“八”字用以表数目,不曾见到“八”用作“分别”的意思。当然,我们并不能以此否认“八”字本义的存在。
在汉语中,作为数目的“八”大写为“捌”,是个假借字。“捌”的本义并不表示数目,最早见于汉代的《急就章》:“无齿为捌,有齿为杷(即耙)。”可见“捌”是古代一种农具的名称。
由于“八”与“发”谐音,因而成了生意兴旺发达之数,所以民间有了“要得发,不离八”的说法。“八”更是深受商业界、企业界人士的青睐。他们在商品定价时几乎离不开“八”。“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是“8”。前几年,据说上海一个“8888888”的电话号码,拍卖价为几万元,有的单位开业择日时,也要选择带有“8”字的日子。
不仅中国人喜欢“8”,欧洲人也非常喜欢“8”。他们喜欢“8”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欧洲以“8”字竖写,表示幸福;“8“字横写“∞”,在数学上表示“无穷大”。因而他们认为“8”有幸福绵绵,无穷无尽之意。(2)传说耶稣的兄弟雅当生了8个孩子,因此“8”字有多子多孙的意思。(3)传说上帝用洪水惩罚人类时,在大洪水中逃生的只有8个人,因此“8”有幸运的意思。东西方都喜好“八”(8),正好反映了人类的一种共同心理。
民间流传着“八字还没见一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中国古代用以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项,每项两个字,因而一个人完整的出生年月日时只要8个字就表述清楚了。在古人看来,这个“八”字决定人生的一切,因而“八字还没见一撇”的意思是说人的命运还未算准。由此引申出事情才开始,好坏成败还看不清楚的意思。
欢迎光临 乡约网 (http://www.rootwat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