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的精神】永远做不到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2-2-13 12:45: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然而,在我定论之前,让我再举一个书面汉语的例子,以此来说明我所言的简单而质朴的感情,即使是在那种低级的古典汉语以及正式通用的汉语中,也可以随处可见。这是一首现代诗人写于除夕之夜的四行诗,汉语如下:

  示内(36)

  莫道家贫卒岁难,

  北风曾过几番寒;

  明年桃柳堂前树,

  还汝春光满眼看。

  这首诗,逐字逐句翻译成英文,则是--

  Don'tsayhomepoorpassyearhard,

  Northwindhasblownmanytimescold,

  Nextyearpeachwillowhallfronttrees,

  Pay-backyouspringlightfulleyessee.

  如果自由一点,则可以译为如下:

  TOMYWIFEFretnot,thoughpoorweyetcanpasstheyear;

  Letthenorthwindblowne'ersochillanddrear,

  Nextyearwhenpeachandwillowareinbloom,

  You'IIyetseeSpringandsunlightinourhome.

  在此我可以列举一个更悠久的作品。它是中国的华兹华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下文我首先给出我的英文翻译,其内容为:(s-15)

  MEETINGWITHANOLDFRIENDInlife,friendsseldomarebroughtnear;

  Likestars,eachoneshinesinitssphere.To-night,_oh\whatahappynight[Wesitbeneaththesamelamplight.Ouryouthandstrengthlastbutaday.

  YouandI_ah!ourhairsaregrey.Friends!Halfareinabetterland,Withtearswegraspeachother'shand.

  Twentymoreyears,_short,afterall,Ionceagainascendyourhall.

  Whenwemet,youhadnotawife;Nowyouhavechildren,_suchislife\Beaming,

  theygreettheirfather'^chum;TheyaskmefromwhereIhavecome.

  Beforeoursay,weeachhavesaid,Thetableisalreadylaid.

  Freshsaladsfromthegardennear,Ricemixedwithmillet,_frugalcheer.

  Whenshallwemeet?'tishardtoknow.Andsoletthewinefreelyflow.

  Thiswine,Iknow,willdonoharm.Myoldfriend'swelcomeissowarm.To-morrowIgo,_tobewhirled.Againintothewide,wideworld.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37)

  我承认,上述译文几乎是拙劣的,它仅仅译出了汉语诗的大意而已。但是,这首诗中,它那如口语般简洁的行文,却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优雅、高贵以及悲伤,所有这些我都无法用英语表达。或许,那是永远做不到的。

  约翰·史密斯(38)在中国

  腓力斯人不仅忽视一切非自身的生活条件,而且还要求除它之外的其他人类都去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歌德

  斯特德(39)先生曾经问道:"马丽·果勒里受大众欢迎的秘密何在?"他自己的回答为:"有什么样的作家,就有什么样的读者。因为那些阅读小说,沉醉于马丽·果勒里世界中的忠实信徒约翰·史密斯们,将她捧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他们生活于其中,活动于其中,并在其中体现其价值。"在英国,马丽·果勒里之于约翰·史密斯们,就如阿瑟·史密斯之于中国的约翰·史密斯们一样。

  但是,那些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和半受教育的人们的差别也在于此。真正受过教育的人都想读那些能告诉事物的真相的书,而半受教育之徒,他们宁肯读那些告诉他想要什么,以及受虚荣心的刺激,而想使事物成为什么样的书。中国的约翰·史密斯们都想成为凌驾于别人之上的优越者,但是阿瑟·史密斯则基于此,而写了一本书,最终他证明他以及约翰·史密斯实际上比中国人优越得多。因此,阿瑟·史密斯自然成了约翰·史密斯很亲近的人了,他那本《中国人的特性》因此而成了约翰·史密斯的圣经。

  然而,斯特德说:"正是约翰·史密斯以及他的邻居现在统治着大英帝国。"因此,最近我不厌其烦地阅读那些给约翰·史密斯提供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观念的书籍。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6 08:20 , Processed in 0.29882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