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国国际贸易是拿美元结算,结算后强制性换成人民币。为了防范汇率波动,所以我们要采用人民币直接结算,以改变“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并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直接投资,且带动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这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2015年1月27日,世界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券。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人民币已于2014年11月取代加元和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此前一年左右人民币一直位列第七。
据SWIFT发布,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币全球付款价值不断取得新高,以2.17%的全球占有率紧随市场份额为2.69%的日元。而在2013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仅为0.63%,全球排名第13位。
目前中国已在15个内地以外的国家地区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它们分别位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北、新加坡、首尔、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瑞士、卢森堡、马来西亚、曼谷、悉尼、多伦多和迪拜。这个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SWIFT数据还显示,2014年12月,全球人民币支付价值总额增长20.3%,所有货币的支付额增长了14.9%。过去两年,人民币的支付价值总额持续三位数增长,增幅高达321%,美国的支付额也在持续增长,但欧元的支付额较两年前减少。2014年,人民币支付价值总额上涨102%,同期全球所有货币价值总额仅增长4.4%。
2014年全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分别下跌2.52%和2.76%。《南华早报》报道援引渣打和汇丰等银行预测称,2015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将下跌。
2015年1月2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报6.1282,上调幅度为去年12月8日来最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涨0.17%,创2014年12月30日以来最大涨幅。中美之间汇率较量在所难免。
《华尔街见闻》文章此前提到,因上周欧洲央行计划启动全面QE和全球各大央行竞相宽松,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与日俱增。欧洲央行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从2015年3月起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欧洲国家债券,持续到2016年9月,总规模接近了一点二万亿欧元。
人民币国际化阻力很大,五强争峰局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央行与智利央行2015年5月25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智利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并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地区扩大到智利,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这是落子拉美之举。
2015年5月26日,英国指数公司富时集团发布声明称,启动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性股票基准指教的过渡计划,将推出两个包括A股的新兴市场指数。此外,市场也正期待A股能在6月份顺利纳入MSCI指数。A股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全球化的尝试。
2015年5月29日,主持七国( 7)会议的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表示( 7)财经首脑达成一致,愿接受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再度提速。
2015年,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极大拓宽,便利性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扩容;人民币顺利成为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的组成货币,预示着境外主体会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也会有更多国家官方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展望新的一年,尽管面临境内外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国际化仍将继续推进,并且将扩展至多新兴领域。
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不断扩大。从“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即CRI指数),该指数通过跟踪人民币“跨境流出、境外流转、跨境回流”来反映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活跃度走势来看,2015年10月已达266点,较上年末增长16点,是2011年基值(100点)的2.6倍。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体来看,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框架日趋完善。目前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领域的政策框架已经初步建立。2015年是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出台较为密集的一年,一方面,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政策进一步放宽,更加便利企业跨境调拨资金;另一方面,新兴主体、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陆续推出,包括境外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等可以在一定额度内投资中国银行间市场,境外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筹集资金。此外,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均出台了新的鼓励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越来越便利。
二是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使用进一步扩大。从2009年开始,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以贸易和投资结算为基础,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人民币不仅是中国跨境收支第二大货币,而且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支付货币。2015年前11个月,人民币在中国本外币跨境收付中的比重接近三成,成为中国跨境收支中的第二大货币。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6.43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中国海关进出口的比重近四分之一。
三是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业务成为新的推动力。2015年前11个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量分别为6575亿元和1.33万亿元,合计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增速远超过经常项目。这表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人民币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未来,随着境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持续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量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四是人民币国际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15年以来,特别是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短期看,一方面汇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意愿;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缩小了人民币境内外利率差异,人民币兑换和融资组合类产品的空间收窄。
五是人民币境外使用的地区不断拓展,国际货币合作不断深化。就前者而言,目前与中国大陆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89个;就后者而言,截止2015年11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3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超过三点一万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货币合作无论是规模还是范围都得到极大拓展。
六是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扩容。中国银行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ORI)显示,三季度末,ORI数值为1.40%,较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目前,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2.38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存量约5300亿元;离岸市场人民币外汇日交易额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份额约为4.25%,成为全球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离岸市场投融资、衍生品、股票、保险等人民币产品也不断丰富。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于未来扩大人民币跨境流通,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回顾六年多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主要是一个市场选择和推动的过程,一些顺应市场需求的必要的制度安排,不断打开新的发展空间。进入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仍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拓展空间,人民币也将继续向着国际货币迈进。
汇率和利率改革,将长期利好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推出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深化,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步伐也将继续加快。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富有弹性,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对货币保值的需求会因此进一步提升,从而有助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发更加丰富的人民币产品。从利率改革来看,2015年多次降息降准后,人民币利率水平逐步下行,企业借用人民币债务的成本逐步降低,人民币有望成为企业全球融资的新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将继续向纵深发展。下一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主要沿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有序推进。对于企业来说,使用人民币开展直接投资(FDI/ODI)将更为简化。特别是对境外企业来说,不仅能够更便利地投资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而且能够通过发行人民币“熊猫债”等方式开展人民币融资。未来,如果能够继续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试点(QDII2)等政策,海外金融市场将获得新的资金注入。
境内外企业需求,将继续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力。2015年,中国银行对全球近3500家企业客户进行了市场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编制、发布了2015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全球企业客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更加积极,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也更强烈:73%的受访企业认为,人民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72%的中国境外企业,计划在跨境交易中使用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比例。调研结果还表明,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能较成熟和理性地加以应对,特别是自贸区的建立,使企业对跨境人民币产品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但此次调研也显示,人民币的国际计价货币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开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渠道。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更紧密地与各国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使用人民币交易,可以使双方企业避免因美元币值的波动和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引起的潜在风险;同时,“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铁路、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带来一定比例的人民币资本输出机会。可以说。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全球存在大量潜在投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潜在投资需求变成实际投资,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拉动作用,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开辟了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综合改革。2015年10月30日,上海自贸区新政策出台,提出“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同年12月10日,人民银行分别出台金融支持广东、福建、天津三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成为新政策的重点领域。这将加快推动资本和人民币“走出去”,促进人民币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循环。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2016年,随着人民币作为IMF的SDR组成货币正式生效、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继续推进以及各项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人民币将继续向国际货币迈进。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发展很快,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但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中国货币想称霸。而是更便于人民币在国际经济领域取得平等地位,以便世界互联网时代超主权统一货币的产生,这种货币就是数字网币。 网币=互联网+各国货币数字化。简称网联各国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