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58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球村的乡约 | 汶川十年,世界见证中国力量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28

听众

284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868 枚
乡约宝
13 枚
最后登录
2019-6-18
注册时间
2010-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东方雅   发表于 2018-5-12 10:25: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东方雅 于 2018-5-12 10:34 编辑

07B2F838-B29D-4080-8B68-5DCAD95998E8.jpeg


460E4C7D-08BB-4B32-A6E1-2311E1C0A9D5.jpeg




地球村的乡约 | 汶川十年,世界见证中国力量


  新华社记者韩梁

  灾难,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与韧性。从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十年间,劫后重生的汶川迈入崭新时代。中国力量创造出世界惊叹的奇迹,彰显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带给世人温暖和启迪。

  今日汶川,民居白墙青瓦,校园书声琅琅,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山茶、樱桃、猕猴桃通过电商网络销往全国乃至全球;精品民宿、生态旅游把青山绿水变成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4AA6C800-BCB2-42EF-AEED-0EDECA018749.jpeg


  前往灾区的中外人士无不赞叹:唯有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汶川的重生与崛起,彰显了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和制度优势。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脆弱渺小。但基于制度优势形成的“再生能力”,常常迸发出惊人伟力。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危难前的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体现在危难后的快速恢复、高效运转。

  制度的优越性,在比较中尤为鲜明。一些西方媒体评价,“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像中国那样集中资源和注意力”。一名美国学者感慨,对比汶川地震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中国的反应速度、社会动员能力远超美国。实地采访汶川灾后重建的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霍华德·弗伦奇则感叹,中国政府强大的执行力让汶川奇迹“以一种让新奥尔良嫉妒的速度发生”。


4F87C391-E1EE-4C6D-8EEC-DA5BE139A0A7.jpeg


0BFE8437-4032-4C6C-BA8F-A528F6869C07.jpeg



83C59963-893E-48A2-8CA8-D5FC4B7E8832.jpeg   


从汶川到玉树,从芦山到九寨沟,经历一次次灾难考验,中国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救灾速度更快,重建效率更高,救助模式更加成熟,体系机制日趋完善……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和深厚积累,则为创造汶川奇迹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初心与担当,是创造汶川奇迹的原动力。“始终和人民在一起”的信念坚守,让党和政府在最短时间内科学决策、周密组织,实现高效的资源调配;着眼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理念,与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理念彼此呼应,凝聚起民众的精气神,使大灾之后重现欣欣向荣。


2DF6B7B2-64C5-4FCE-8C52-5C197E16B1C5.jpeg

  透过汶川奇迹,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人民带来持续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引领中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汶川灾后救援与重建,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鼎力相助。这是展现跨越国界的大爱,是人类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例证。作为“地球公民”,中国已把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抗震精神转化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动力。从国际救援到国际维和,中国以实际行动为遭受磨难的生命点亮明灯,为世界和平安宁带来希望。

  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以不屈的精神,汇聚磅礴力量,正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


B52424AE-3E6B-4CFA-84E0-EB7E5BA6F36B.jpeg (93.62 KB, 下载次数: 223)

B52424AE-3E6B-4CFA-84E0-EB7E5BA6F36B.jpeg

西方女儿洋,东方女儿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17:02 , Processed in 0.28053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