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御龙阁 武夷岩茶大红袍罐装 正岩中火 岩骨花香高山茶叶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0

听众

148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0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9
注册时间
2011-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r嚣张   发表于 2011-1-29 15:00: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政和县”源于南宋微宗帝。因贡品茶 “白毫银针”御笔冠以县名“政和”,地处福建省北部山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其茶叶内质甘甜,顺口,品种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白茶生产基地。以及“政和工夫”(红茶类)主产区。八十年代*其当地出产的茉莉花茶荣获中国国家轻工业部优质称号。  政和功夫是福建省名茶,红茶中精品,有100多年历史,品质优美,肥壮重实,乌黑油润,汤色红艳,金黄美观,内质浓郁芳香,具有紫罗兰型香气,滋味醇和回甘,金圈显目,呈红铜色,耐冲泡,素有“三泡味不淡”之誉,驰名中外。是无公害绿色优质天然饮料。政和功夫用政和大白茶一芽二、三叶的嫩芽,科学制造而成,鲜叶内含矿物质极为丰富,据福建省茶科所测定,含单宁19.22%,蛋白22.9%儿茶素3.04%,水浸物43.61%,采制中严格掌握制作工艺,按标准采摘嫩叶,鲜叶按标准进行分级,分别付制,主要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成茶要防潮、密封、保香、贮存。
政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芽茶茶叶,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政和由此而来。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茶商来政和倡制工夫红茶,轰动一时。光绪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红茶,成为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留洋苏联、欧美……享誉海外!
政和工夫,起源有近千年历史,民间传说,南宋以前,茶为何物,当地群众并不知道。有一仙人看到此处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可制成茶中佳品,因而化为乞丐入村讨茶水喝,一村妇拿出一碗白开水,乞丐认为这村妇太过吝啬,连一杯茶水也不给,但当他进一步问清,当地人竟连茶为何物都不知道,自家也是喝白开水之后,乞丐就带村民至茶树前,教其辨认茶叶,并教他们采摘和初制,村民泡饮之后,感到芳香扑鼻,入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于是茶叶的制法从此流传了下来。
“政和工夫”,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政和工夫茶以大茶为主体,扬其毫多味浓之优点,又适当加以高香之小茶,因此高级政和工夫茶体态匀称,毫心显露,香味俱佳。红茶犹如风姿绰约的风韵少妇,充溢着绽放的热情和美艳的成熟;红茶那琥珀般醇厚的颜色,淡淡的苦涩,那沉淀了生活般的质感,优雅、小资、高贵

“政和工夫”,产于福建东北部,界于东经118.33′至119.17′,北纬27.05′至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工夫”,因其精制手续精细,颇费工夫,故得名。它外形条索紧细、匀齐,色泽乌润, 富有光泽;泡开后叶底红艳而明亮,香气馥郁, 隐约之间颇类似紫罗兰的香气;滋味醇和而甘浓,既宜于清饮,又适于掺和砂糖、牛奶。一百多年来“政和工夫”历久不衰,蜚声于国内外,畅销俄、美欧等国,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国内外多项奖。   
静心 闭目 品一杯红茶   红茶,在成熟中体现高贵,去浮躁又保持香味,安静、舒畅、自然地流淌在心里、眼里……其色、其香、其韵,都值得你细细品味。   在纷繁的现代都市,还生命一些平和与淡泊,以东方人独有的方式,在缕缕茶香中享受闲情与散漫。静心闭目,品一杯茗茶,过滤忧郁心情,稀释心中久久郁积,让整颗心轻松起来!   红茶之景致、需用舌尝,用神思,用心体会。浓香解媚,清艳含娇,玲珑四映,犹带采香风趣——那分明是流动的诗歌和飘香的旋律。  


政和工夫红茶  
时间改变一切,
唯有传世之作,
才可一脉相传,  
源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世代相传、百年基业。  
驰名中外皇室贵族800年,领秀尊荣生活。

百年御龙茶业有限公司,茶叶从定点茶园――直接到顾客手中,实现最短通路,一手货源,打造最实惠价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2 16:31 , Processed in 0.21814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