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德不是敏感词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2-1-31 13:16: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道德不是敏感词

□ 肖擎

道德不是敏感词

□ 肖擎

广东汕头一名女医生在微博上讲述与濒死患者的故事,说了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话。像“半夜极有可能得起床收尸,还是希望她能顶过今晚,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病人宣布临床死亡,今晚可以睡个好觉!明天可以出游了!”等等。

女医生说,微博密码早已丢失,她本人没有发表过这样的文字。有没有发表对当事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人的权利与尊严。医院已对这名医生做出了处理,但又称调查还在继续。是女医生在撒谎,还是医院的处理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事实。

从网络意见来看,这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重点在于有一个医生真的就这么做了,大家怎么看?

“没有影响本职工作,只是实事求是地说点心里话,无可厚非,不值得大惊小怪”,“少往道德层面靠,也就是混口饭吃,他尽到了他的职责,就是好医生”,这是网络上对于医生言论的一种认知。大地震时范美忠丢下学生跑掉后,我们曾经看到围绕道德产生的诸多争论,现在,这样的声音仍然代表着社会中一些人对类似事件的基本评价:自己拒绝从道德层面来认识,也排斥别人从道德层面来认识。

一名医生希望病患等她下班了再死,这不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说起,而是把它发布在微博上。微博是一种个人信息平台,但一个医生在微博上对病患表达这样的态度,就不再是一种私人信息,而成为一种公共信息,一个公共道德话题。有意还是无意,无从分辨,但作为一种有悖于职业身份的语言,人们就此质疑,难道有什么冤枉的吗?

说话不构成一种罪,这是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特征。医生希望病患等她下班再死,不是一个法律问题,但法律做不出评判,人心可以做出评判,人们质疑、批评,就是社会人心在表达态度,作出评价。

有些职业,从业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不会事无巨细地规定清楚,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它们有基本的形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操守。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然后跑下来在网上讥笑那些学生笨傻,没有规定。一个警察解除了一次劫持危机,但完了对着大家说被解救的人耽误了他的时间,应该晚一点被劫持,也没有规定。但这表示教师、警察就可以这么干吗?不管这位医生是否在医务行为中尽了职责,但随后在网络上表达感想,希望病患晚一点再死,这是不能接受的言行。

“少往道德层面靠”,是一种并不正常的反道德,不止在一个场合,这样的声音被理直气壮地喊出口。讲道德不能上纲上线,这是当然,一个再怎么不被认同的人,都有基本的人格与尊严,但这绝不意味着对所有的道德讨论都应钳制,甚至回避“道德”二字,“道德”不是敏感词,道德讨论也不是敏感话题。哈维尔说,“根植于政治最深的是道德”,“国家必须是有精神、有灵魂和有道德的”,我们很难理解在一个不讲道德、避谈道德的社会基础上,将要如何理解文明、理性、教养这些基本的词汇。

道德不像石油,它不是垄断资源,道德也不是武器,并非攻击性力量,把“道德”一词换成“反道德”,道理同样成立。那道德是什么?简单讲,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文明的底线,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原则。我们没有一部道德法,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法律,但道德如日月永恒般地作为我们内心服膺的律条。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8 06:11 , Processed in 0.33886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