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济南】相声

[复制链接]

22

主题

0

听众

22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0
注册时间
2010-10-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illy1   发表于 2010-10-29 14:2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济南相声
  所属地区: 山东 ·济南
  遗产编号:Ⅴ-33
  遗产类别:曲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济南市曲艺团
  遗产级别: 市
曲艺概述  相声产生于北京,20世纪20年代传入济南。20年代,济南曲艺曲种交流频繁,地方曲目繁多,已有“书山曲海”之誉。进入30年代,商埠区的经二路“青莲阁”成为热火的曲艺演出场所,外地曲艺名家纷纷来济南献艺,促进了济南相声的迅速发展。
  相声在济南的兴盛,以1943年9月2日晨光茶社的开业为标志。晨光的创始人之一孙少林,与侯宝林、张永熙并称“北侯南张中少林”。据说当时的相声名家如侯宝林、张寿臣、马三立、吉坪三、周德山、刘宝瑞、郭全宝、白全福、刘桂田、高德先、王世臣、孙宝才、阎笑茹、高笑林、刘中升、善宝林、连秀全、张宝屿、王长友等都来过晨光。
  而当时茶社的收费方式也与众不同。观众从入口进时,领一张盖有进入时间的纸条;从出口出时看表计时收费。而且,当时晨光的演出是一个相声演员说一段单口开场,然后等另一位演员上台合说一段对口相声。这时前一位下台,后来的再说一段单口,再等下一位演员上台合说对口的,依次下推,直到相声大会结束。也就是说在晨光的相声演员都得会说单口的,又得会捧又得会逗,且一个人会的段子不得低于80个段子,免得演员之间“撞车”。演员们都铆足了劲演,这样才能留住观众。所以,当时的晨光茶社相声大会异常火爆。
  当年,全国各地的相声演员都要到济南晨光茶社来“拜码头”。晨光茶社与北京的启明茶社并称南晨北启,是当时全国最有人气的相声大会。
  1966年,晨光茶社因故关闭。[2]
  相声,产生于北京地区,20世纪20年代传入济南。当时在济南较有名气的相声前辈,是撂地于大观园的来福如;而在济南说相声最早的则是1933年12月30日去世的崔金霖老先生。
  来福如,又名来德如,师承恩绪。原为票友,后下海作艺。他原来是竹板书艺人,按“万、福、来、临、贺”排名,后由李德祥代拉师弟,改习相声,逐改排“德”字。1926年居家来济南作艺。长女来小如、长子来平如(来振华),次子来少如(来平月)均以相声见长。当时家住商埠三里庄(现在经五路粮食局附近),在大观园撂地谋生。30年代后期,相声艺人刘化民(刘立叶)绰号“小地梨”,张寿臣弟子,来济南加入来家班,为其添色不少。
  来小如是济南最早的女相声艺人,也是全国最早的女相声艺人之一。生于1907年,中等个,常梳大背头,着男人装。她表演认真,使活规矩,擅长捧哏,有时也逗。后来嫁给金小山之子金钰堂(相声名家卢德竣的弟子)。单弦名家谭伯如(谭凤元之兄,侯一臣的师弟)曾为来小如搭档演出多年。
  来少如(小怪物),生于1923年,拜师李寿增,捧逗俱佳。
  20年代,济南曲艺曲种交流频繁,地方曲目繁多,已有“书山曲海”之誉。进入30年代,商埠区的经二路“青莲阁”成为热火的曲艺演出场所,外地曲艺名家纷纷来济南献艺。有京、津名家罗荣寿、赵连生、李寿增、王常友、高德光、高德明、刘宝瑞、郭全宝等。再加上在济南早期经营的马玉林、马玉山兄弟及王数田,撂地南岗子(今新市场)的崔金霖、黄景利和吴景春、吴景利、吴焕文兄弟共同搭班,从而促进了济南相声的迅速发展。
  济南相声前辈黄景利(又名黄德利),号福民,祖籍北京,1912年生于济南,6岁随父母在奉天(沈阳)演出,后到大连、烟台、青岛。其父“黄小辫儿”蜚声曲坛,其母是唱天津时调的,也很著名。黄景利10岁回济南,拜师崔金霖,学艺8年。1933年出徒,在济南四面亭茶社(1938年改名“共和厅茶社”,在大观园西侧)演出及南岗子撂地演出。同场演出的还有何少(寿)亭,高元钧、吴景春兄弟。
  吴景春、吴焕文是济南早期的相声前辈。吴景春早年拜裕德隆(“相声八德”之首)为师,擅长“文哏”,单口相声等。吴焕文为景春之弟,师承崔金霖,门外徒3年,后拜师杨凤歧(“杨派山东快书”创始人杨立德的叔父)。1948年收女徒吴萍(艺名“小苹果”),1957年与吴萍合说的相声《杂学唱》,在山东省第一届曲艺汇演中获三等奖。
  高元钧1934年来济南,在“泰祥书场”唱山东快书,并和他哥哥高元才说相声。1940年高元钧和韩子康在电台录音,在南京和刘宝瑞合作,蜚声曲坛,1950年,在天津拜师常连安。
  相声在济南真正兴盛时期,却是在40年代,并且以1943年9月大观园晨光茶社开业为标志。
  关于晨光茶社这个名称的由来,已故相声演员袁佩楼曾谈到:北平有个启明茶社,是个相声大会。当时有个“南晨北启”的说法,“南晨”是指济南的晨光茶社;“北启”是指北平的启明茶社。可是,先有“启明”,后有“晨光”,也可以说“晨光”是仿效“启明”而产生的。
  1941年,马玉山(青莲阁老板)又邀请天津相声演员李寿增、孙少林、赵兰亭到济南演出。演出时,观众情绪火暴,收入亦甚为可观,经两年,势头未衰。孙少林认为:济南是一方曲艺宝地,完全可以落脚谋生。孙少林前往天津,邀来了刘广文、高桂清、高少亭、袁佩楼、冯立章、冯立铎等一批颇有造诣的相声演员。这样,京、津、济三路相声前辈会集济南,组成了晨光最早的艺术班底。在晨光第一阶段(1943-1948)的5年间,曾有诸多名家到这里演出。他们不仅把相声艺术从北京引入济南;同时为济南培养了一代相声演员和观众。……据知情人讲,除了侯宝林之外,当时的相声名家都来过晨光,其中有:有相声大王之称的张寿臣,相声秀才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吉坪三,老艺人周德山(周蛤蟆),以及全国著名演员刘宝瑞、郭全宝、白全福、刘桂田、高德先、王世臣、孙宝才、阎笑茹、高笑林、刘中升、善宝林、连秀全、张宝屿、王长友等。
  晨光茶社自诞生以来,还培养了一些年轻演员,诸如李伯祥(小神童)、于春藻、赵振铎、孙少臣、赵文启等,后来多数成了颇有影响的相声演员。当时晨光演员阵容确实强大,可以说相声界精英荟萃,故而门庭若市,观众排长龙等在门口,只得采取计时收费方法。
  在当时,晨光茶社是两个门的,一个专供观众进入,另一个是专供观众出去的门。在观众进门的时候,要领一张纸条,上面盖有年月日几点几分进入,您就可以安心的听相声了。等您老听腻了,从出口看表计时,该多少钱您交多少钱吧您。大概当时是10分钟2分钱吧!这样计时收费绝对锻炼演员啊!您要是演得不好,观众可就出去了,人家多呆一分钟多花一分钟的钱啊!所以演员都铆足了劲演!故而相声大会火爆异常!
  另有记述,晨光的演出不似今天的演出形式。它是由一个相声演员说一段单口开场,说完了却不下台,而是等另一位演员上台合说一段对口相声,前一位下台,后来的再说一段单口,再等下一位演员上台合说对口的,依次下推,直到相声大会结束。时间是:每天上午9:00---晚上9:00,也就是说在晨光的相声演员都得会说单口的,又得会捧又得会逗,且一个人会的段子不得低于80个段子,免得演员之间“撞车”!
  以上所述,足见晨光之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啊!观众按水牌上的节目表,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员或段子,看时间到了就进去,看不喜欢的演员就出去,两个门口出出进进,人流不断。演员们为了不流失观众,保住面子和饭碗,拼命地演出,每时每刻都在研究相声艺术,研究舞台表演艺术,相声怎能不繁荣,观众焉有不喜欢之理啊!
  1962年末,中国曲协山东分会、济南市曲协,在济南联合举办相声大会,前卫曲艺队、省曲艺团、市曲艺团、晨光茶社相声队,群英荟粹。除演出外,还举行了座谈会,提出了相声的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济南的相声达到了历史最繁荣的局面。 文革后,取消了山东省曲艺团。把晨光的部分演员纳入济南市曲艺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9 10:22 , Processed in 0.26300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