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县木雕】:见证百年古俗传承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0

听众

923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199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5
注册时间
2010-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菲儿   发表于 2010-11-12 20:1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曹县木雕:见证百年古俗传承





  “曹县木雕传承已有数百年历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特征。如相糖模、食品模多用于丧事祭祀用品、婚嫁寿诞、年节祭祀等,题材颇多,有十二生肖、八仙人物、丞相、牌坊、狮子、石榴、寿桃等,这些用品都具备教化伦理的民俗功能特征和吉祥寓意,它同风俗活动一起成为古俗传承的见证。”11月20日,记者赶赴曹县采访时,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潘鲁建对记者说。
  在潘鲁建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传统艺人制作木雕的全过程,主要分备料、下料、依样描画(上墨线)、制坯、粗雕、修光、精雕等步骤,木雕艺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懂得雕刻工序,还需要很好的悟性,雕刻时多一气呵成,用刀讲究干净利落,长线条流利顺畅,短线条干脆有节奏。
  曹县文化局局长张云涛说,曹县木雕渊源与中国传统木雕一脉相承,发展至明清代时已颇为盛行。曹县木雕花纹图案种类繁多,样式有悬雕、透雕、浮雕、圆雕、平雕等,题材多以吉庆祥瑞寓意的内容为主,它是适应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祭祀信仰需求而产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曹县木雕自明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兴盛于清。据《曹县志》载,清代乾隆年间,有的雕刻老艺人作品被选进宫,后来又发展到雕刻民间一些生活、祭祀的用品,逐步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民国时期曹县木雕老艺人曾成立 “文光雕刻社”,徒弟众多。辛亥革命以后,曹县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全国各地,形成产品的又一盛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曹县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只能靠雕刻各种制作点心的模具来维持生计。建国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使其产品又一次远销全国各地,曹县木雕老艺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截至目前,曹县木雕发展传承到今天已有七大类三千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立体艺术台屏、神龛、罗汉、佛像以及各种家具雕刻装饰组件等艺术性较高的制品,是近年来曹县木雕行业在传统雕刻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曹县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0.jpg (144.14 KB, 下载次数: 113)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9 11:51 , Processed in 0.472656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