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北医科大学

[复制链接]
查看1402 | 回复0 | 2010-11-16 1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医科大学坐落在华北平原、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由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的。其中原河北医学院建校最早,前身是1894年清政府批准建立的北洋医学堂。原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都有近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概况  
  
河北医科大学

目前河北医科大学已成为集西医、中医、药学等学科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现设有16个学院、14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招收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40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全日制在校生11800人,还招收了50多名韩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并取得了招收台、港、澳学生的资格。

师资力量  全校系统共有教职员工71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职441人,副高职1134人。校区现有职工1781人,专任教师765人,其中教授173人,副教授231人。在所有教师中,博士生导师81人,硕士生导师85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两院院士后备人选2名,燕赵学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12人,省管优秀专家13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省级中青年专家67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21人,有40余人担任国家级专业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

办学设施  河北医科大学具有完善的办学条件。全校占地面积75.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6.5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

  
  
河北医科大学

值14342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88.1万册,电子图书82万册;有6所省级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开设病床4000张,其中四所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另有16所非隶属附属医院,60余所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

  河北医科大学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设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研究所,年承担科研课题250余项。此外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及省级9种学术刊物。

历史沿革  西校区的前身是河北省中医学院,曾是名动一时的中医名校

  ,全国公立大学中首个中西医结合学院即在这里,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西校区建筑风格古朴,绿树茵茵,位于石家庄西南高教区与河北经贸大学南校区,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比邻,学术氛围浓厚,古朴与现代并立,沉稳与活泼共存。

  河北医科大学校史

  1894年,清政府批准建立北洋医学堂

  1913年,在保定创办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

  1921年,并入河北大学为医科。

  1932年,河北大学停办后,成立独立学院,称河北省立医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共停办9年。

  1947年,学校由保定迁往天津。

  1949年,天津解放后,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4月改由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领导,学校改称河

  北医学院; 鞍山卫生学校建立,先后更名为鞍钢卫生学校、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

  1952年,河北医学院由天津迁回保定。

  1956年,河北中医学校建立。

  1958年,河北医学院由保定迁到石家庄;河北中医学校改称河北中医学院。

  1962年,河北中医学院建制天津中医学院。

  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与河北医学院合并,改称河北新医大学,设医学、中医两个专业。

  1979年8月,河北省委决定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独立建制。

  1988年,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迁至石家庄 ,改名为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5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为河北医科大学。

  2005年,河北医科大学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优秀。

校训  明德博学 行方智圆

重点学科及实验室  
学科学科类别批准时间
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
生理学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
病理学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
内科学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
外科学(骨科)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
麻醉学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
肿瘤学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
药学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
中西医结合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
法医学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
神经病学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
 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学(药理学)、肿瘤学、内科学于2005年被河北省

  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实验室名称
  类别
  批准时间
  神经与血管生物学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
  河北省实验动物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1991年
  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0年
  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0年
  河北省新药药理毒理研究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1年
  河北省肿瘤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2年
  河北省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2年
  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5年
  河北省法医学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6年
  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7年



现任领导  
姓 名
职 务
温进坤
党委书记
蔡文清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佃贵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陈继生
副书记
倪铁军
副书记
段惠军
副校长
季海金
副校长
张占奎
副校长
丛 斌
副校长
张英泽
副校长
王亚利
副校长
王宝山
副校长
崔慧先
副校长
闻宏海
纪委书记


院士资料  李春岩,男,汉族,1938 年9 月生,河北省大城县人,1962 年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神经病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物理学杂志》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等十一家专业杂志的编委或主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河北省省长特别奖,“燕赵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劳动模范。2005年6月—2007年3月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李春岩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他通过对2000 余例患者临床观察以及300余例患者进行连续电生理学检查检查,并亲自解剖20 余例尸体,对解剖资料进行研究,发现GBS 不仅存在着脱髓鞘病变,并有以运动神经轴索变性为特征的病理改变。他在国内首先从GBS 患者粪便中培养出空肠弯曲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命名急性运动轴索型GBS , 是一个新的亚型,应用该菌及菌体成份脂多糖诱发出轴索型GBS 动物模型。他对GBS 易感性与HLA 多态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显示HLA —B35 、B15 等位基因与轴索型GBS 的易感性相关联。他还进行了“气管切开后套管气囊压迫的实验研究”,提出气囊压迫的理想压力和压迫的时间,为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出了理论根据。近年来又对神经科另一疑难疾病一一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展开多方位研究,李春岩教授带领他的科研小组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已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建立ALS 体外器官培养技术,同时引进了国际上公认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有望在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有所突破。 李春岩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25 名。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40 余篇,被SCI 收录18 篇,被MEDLINE 收录13 篇,被他人引用近200 次,论文影响因子为9 ,著作2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2 项。成果发表后美国神经病学专著《周围神经疾病》 以及众多期刊引用了本成果,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也增添了相应内容。

主要附属医院介绍  1.医大一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省级医院,设有河北省神经介入治疗中心、河北省内腔镜诊疗中心、河北省周围血管病研究治疗中心、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中心、河北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河北省健康促进基地、河北医科大学先心病诊疗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等50多个专业中心和科室,开设病床800张,拥有高职医疗专家近200名。

  拥有从美国、德国等进口的1.5T双梯度核磁共振、大C型臂血管造影机、螺旋CT、三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手术导航系统、细胞刀、血管腔内超声消融仪等200多台套大型诊疗设备。在先心病治疗、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腔镜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精神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等诊疗方面达到了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医大一院是国家级爱婴医院,中国医学基金会“爱心病房”单位,河北省首批“百佳医院”,河北省文明服务三星级“窗口单位”,河北省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也是省、市医保定点单位,市生育、工伤保险定点单位, 省级首家农民工定点医院,河北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省级医院,设有河北省神经介入治疗中心、河北省内腔镜诊疗中心、河北省周围血管病研究治疗中心、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中心、河北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河北省健康促进基地、河北医科大学先心病诊疗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等50多个专业中心和科室,开设病床800张,拥有高职医疗专家近200名。

  2.医大二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康、保、急救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 56个,开放床位 1280 张,年门诊量约9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4 万人次。 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眼科、妇产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是河北省特色学科。医院 16 个专业为博士学位培养点; 33 个专业为硕士学位培养点。医院拥有 19 个科研机构, 3 个省级b重点实验室,是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医院现有职工 2086 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 458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共58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234 人。

  医院的多项技术居国内先进、省内第一。神经内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眼科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神经外科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神经导航手术;河北省首例试管婴儿、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第二代双胞胎单精子注射试管婴儿在本院诞生;肝脏移植、活体肝脏移植、肾脏移植、活体肾移植、心脏移植及多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医院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固定资产12.亿元。医院拥有 3.0 MRI,16 排 CT、 电子腹腔镜、V7 彩超、双波长激光仪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多年来,医院以其良好的行业作风、优秀的人才队伍、精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及全年365天开诊、急诊24小时接待患者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广大患者的青睐。

  医院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医院电话:0311—87046901

  3.医大三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始建于1958年,现在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先后荣获“河北省首批文明服务示范医院”、河北省卫生系统“百佳医院”、“河北省三星级精神文明窗口单位”、“河北省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诚信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12年被评为河北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院长张英泽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4.医大四院

  医院功能:河北医大大学第四医院又称河北省肿瘤医院,是一所以诊治肿瘤为重点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河北省肿瘤研究所、河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河北省抗癌协会、河北省中日友好癌检诊中心均设在该院。

  基本概况:始建于1956年,占地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临床、医技科室52个,编制床位920张,拥有PET/CT、高档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多螺旋CT扫描机等十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360台(件),固定资产10亿元。

  人才队伍:职工1410名,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0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名,省管优秀专家3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名,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126名。

  学科建设:肿瘤学为省强势特色学科,获资助1000万元。胸心外科、麻醉科、放疗科、普通外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科研中心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肿瘤影像学科、妇产科为重点发展学科。

  专业特色:以诊治肿瘤为特色,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系,特别是在食管癌诊治方面到目前完成了26000多例,是世界上完成该病种手术例数最多的医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疗工作:近年来开展了肿瘤的适形、调强放疗、放射性粒子植入、基因治疗、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肝肾移植、心脏手术、试管婴儿等高新技术。年门诊50万人次,住院4.3万人次,手术1.3万例,床位使用率160%。

  教学工作:设有14个二级学科教研室,拥有6个教学基地。内科和外科均有博士授予权,同时建有河北省第一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内镜科为全国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护理学院1997年升格为高等护理专科学校。每年承担着河北医科大学1000多名本专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获教育部优秀课件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

  科研成绩:建有国内先进的科研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累计承担科研课题1061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2项,获科研成果445项,被SCI收录论文45篇。磁县肿瘤防治点为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 “十五”以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3项,承担了14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主办着4种杂志:《实用疼痛学杂志》、《现代电生理杂志》、《食管外科学杂志》、《肿瘤基础与临床》。

  学术交流:近年来共承办国际放疗会议、全国免疫学大会、全国食管癌、胃癌诊治会议等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32次。组团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肿瘤大会及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肿瘤大会,均创会议投稿数量、参会人数、大会发言人次的“三个之最”,特别是成功举办了2008年第五届中国肿瘤大会,来自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中外31名院士,19个国家的嘉宾,以及加盟大会的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的代表共4000余位国内外肿瘤界精英与会交流。

  下乡普查:1972年以来,长期坚持下乡普查,行程百万公里,普查百万人群,共查出各种早期癌2100多例、癌前病变13000多例,都得到了及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建立了6个肿瘤防治点,其中磁县、涉县肿瘤防治点相继建成为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

  对外交流:坚持开放办院方针,1986年以来共派出200多名医务人员赴日本、加拿大、法国、美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出国留学人员136名,同时接待了来自14个国家的386名国外学者来院交流,并有24名外国专家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国内首个以“肿瘤诊治”为研究方向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户我院。

  荣誉称号: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十四个部委授予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

成就与荣誉  河北医科大学名人校友

  中国首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作者、著名解剖学专家张岩教授

  我国第二位“南丁格尔”国际奖获得者,优秀护理专家司堃范;
  
司堃范

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卫生群英会的刘震华教授,曾在1979年成功开展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达 到 国内先进水平;

  骨科专家凌彤教授1965年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一例右中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

  生理学专家贺维彦教授

  工程院院士李春岩教授

  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英勇献身的李晓红烈士

  中西医结合鼻祖李恩

  河医和北中医两院博导,国家级名中医李世懋

  络病学创始人吴以岭

发展前景  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已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的15所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协作关系,聘请了24名外国专家担任学校的名誉职务,派出300多名专家教授出国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百名青年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同国内高等学校的合作也日益增多。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十七。该校在05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一路攀升。

近年河北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00518509--2本科二批2004494--501----不详


e6508eef920135dfcf1b3e5d.jpg
0.jpg
1.jpg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