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氏宗亲】试解高力士保鲜荔枝千古之谜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听众

9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8
注册时间
2010-1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王者归来   发表于 2010-11-18 08:54: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王者归来 于 2010-11-18 08:54 编辑

                     试解高力士保鲜荔枝千古之谜



传说中杨贵妃所吃荔枝是由岭南飞马送去的,但这一路上荔枝是怎样保鲜的呢?近日,我市一群研究荔枝文化的热心人进行了一项有趣又有益的试验


试解高力士保鲜荔枝千古之谜


本报记者 潘雪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杨贵妃吃荔枝的诗句。然而这荔枝到底是源于何地,一直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不少专家认为这荔枝来自岭南,但是这种观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岭南到长安迢迢几千里,即使是飞马传送日夜兼程,也要好几天的时间,在缺少现代保鲜技术的年代,人们是怎样确保送到杨贵妃手上的荔枝鲜美如初呢?最近,我市的一群研究荔枝文化的热心人士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试验,通过模拟传说的高力士当年用竹筒封装、储运荔枝的土办法,来验证用竹筒封装、储运荔枝的保鲜效果。


这个试验是如何实施又获得了怎样的试验结果的呢?且听记者一一道来。


试验简单而有成效


  据介绍,此次试验的发起人为茂名报社社长侯六一,实验人员为茂名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吕游、茂南区委宣传部郭树润、高州市根子镇农技站站长吕华强和高州市曹江镇果农黄志锋。试验时间为今年6月21日至27日,试验材料为桂味荔枝、妃子笑荔枝及两头有节的麻竹筒32个、清凉井水、蜂腊、竹箩。试验方法有三种,分别是:A法:以麻竹天然水分对荔枝进行保鲜。B法:用清凉井水在麻竹筒内对荔枝进行保鲜。C法:用竹箩自然存放荔枝。在A法中使用16个采自信宜的麻竹筒,竹筒先用水浸二天,等水分充满到竹筒里,再将荔枝装进竹筒,用蜂蜡封口。在B法中也使用16个竹筒,用来保鲜荔枝的清凉井水每两天换一次。所有的竹筒都放室外离地五尺的阴凉处。试验的步骤是,从6月21日起,封装两个品种荔枝的A、B两种竹筒每天各开两个,观察和鉴别荔枝色泽、香气、味道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试解千古之谜


试验的过程并不复杂,但结果却很引人注目。


三种试验方法以A法(用麻竹天然水分对荔枝进行保鲜)效果最佳。试验进行到第七天时,桂味荔枝的好果率仍达到67%,妃子笑荔枝好果率更达到80%,荔枝果皮免于褐变,保持原色,质地柔韧,果肉质地良好,晶莹洁白,基本保持原来的新鲜风味。而B法(用清凉井水在麻竹筒内对荔枝进行保鲜)从第三天开始果皮色泽变白,从第四天开始完全失色,颜色被漂白、红色消失,果肉变成哑白色、果皮质地变软、果肉带有霉味。B法保鲜荔枝好果率虽然到第七天还有100%,但出水后存放于空气中15分钟果皮完全变成铁锈色,果肉一小时后变成褐黄色,味道完全霉变。C法(用竹箩自然存放的荔枝)效果最差,荔枝从第三天起色泽开始褪去,果肉色泽转黄,味道香气均有变化,第四天开始果皮失色、失水现象已十分严重,第五天开始果皮有霉状,果枝已干枯,损坏率相当严重,果肉发生质变和腐变,短期内失去其食用价值。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9 02:10 , Processed in 0.22891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