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氏宗亲】旅法女画家高醇芳:把中国的优雅和美介绍给世界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听众

9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0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8
注册时间
2010-1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王者归来   发表于 2010-11-18 09:0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旅法女画家高醇芳:把中国的优雅和美介绍给世界


                                       

                                                                             高醇芳

一只小蚂蚁拖扛着一根大稻草,一根稻草有稻粒,一根没有。这是法国著名画家高醇芳1985年画的两幅自画像,她以此来表达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艰难。高醇芳对此的注释是,“来法十年,特别是近年来,为举办一些中国文化活动到处奔走,颇有蚂蚁奋力拖物之感……亦不知为拖草一根徒劳无益,或为搬穗一颗因劳得果。幸有李老可染先生赐字一幅‘天道酬勤’。此乃白石翁语借以自勉自慰。”


手把手教摩纳哥王妃学书法

  

高醇芳的艺术人生也是她传播中国文化的人生。旅居巴黎30多年来,她一边从事艺术创作,一边致力于中国书画和中文的教学工作。借精通法语和英语之便,她在法国和其他国家已进行过数百场中国书画和中文讲座。法国的一些政要、名人、明星,以及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丽等都曾向她学过绘画、书法和中文。一提到王妃,她就眉飞色舞地说:“我曾手把着手教她写毛笔字。王妃学习非常认真。在一堂课上,我讲解说,因井水太硬,河水不干净,古人常集雨水研墨。后来我再去格蕾丝家时,她居然真的收集了用来磨墨的雨水。”


为了更好地发挥法中文化交流的作用,1984年高醇芳创办了法中文化协会,通过各种讲座和电影放映,接待各种文艺表演团体,将中国的电影、文学、书画、音乐、舞蹈、杂技、建筑、烹饪等介绍到西方国家。这位老人在翻译电影或戏剧时十分认真,她甚至请来6位法国人帮她翻译。她先讲述故事的梗概,大家用不同的法语说法甚至古法语来进行翻译,从中选择最能让法国人理解的说法。由于高醇芳对法中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2000年,巴黎市长曾授予她金质大奖章。2001年,法国政府授予她学术教育骑士勋章。


把中国的美介绍给世界


这些不凡的贡献来自于高醇芳独特的人生经历。高醇芳的父亲高士愚曾留学于英国,是一位子承父业的纺织工业家。母亲是英国人,曾是宋庆龄的密友。抗战时期,父母曾都是“保卫中国同盟”的主要负责人,为中国的救亡运动做出了贡献。当时就读于上海第三女子中学和复旦中学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1975年,她只身来到巴黎。在这个艺术之都,高醇芳没有去学西洋油画,而是在宋庆龄的关怀下,并受到鲍亚晖、程十发、徐邦达、李可染、刘海粟、范曾、吴作人等人的关心,继续研究和创作中国画,并从此开始了她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不归路。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默默的追求,自1977年起,高醇芳在法国、荷兰、中国、摩纳哥等分别举办过画展。一些权威人士和名家给予了高度评价,法国吉美博物馆中国馆馆长让?保罗?德罗士先生在观看了高醇芳的画展后,这样写道:“有愿望认识中国的人,往往很快就感到自己迷失在浩瀚的而又充满矛盾的资料堆中。中国,千貌万象,难于概括反映。在这种情况下,高醇芳的作品正是为我们消除了障碍,成为敞开于昨天和今天的中国,一贯的中国之窗户。实际上,我们的向导为我们揭开的是另一种民族精华,更富有感情同时又更为基本。”法国最著名的电视文化节目主持人贝尔纳?皮沃称高醇芳的画给世界带来了“中国的优雅和中国的美”。


高醇芳用她的画笔给西方世界留下了深刻的中国符号和中国印象。专门出版世界级绘画大师作品的法国阿藏出版社,将高醇芳的作品与世界顶级绘画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莫奈、梵高和毕加索等的作品刊登在同一页加以介绍。该出版社从2003年以来连续出版高醇芳的中国画,形式包括明信片、贺卡、画片、日记本、印有英法德西四种语言的挂历等,目前世界总发行量已达20万份。


高醇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文化需要走向世界,也能够走向世界。她认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能提升中国的整体形象,同时对建立和谐世界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她一再提醒,现在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什么都学外国的,更不要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根本不应该妄自菲薄,因为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曾对世界的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高醇芳告诉记者,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但要想使中国和中国文化被世界更多地了解,首先必须加大汉语在世界上的推广力度,多多将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其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法国许多文化项目都是由国家直接拨款,企业慷慨解囊。除了国家应设立专项资金外,中国企业家要有文化意识,要立足长远与中国文化人联手打造通往世界之路。


谈到传播中国文化的艰难,高醇芳深有感慨地说,“20年后如此状况仍无多少改观,这也许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各种中国文化活动在世界上遍地开花,这是一个大好现象。只有参与和关注中国文化的人多了,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8 10:38 , Processed in 0.24902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