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上海】上海大学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上海】上海大学2
[复制链接]
1182
|
0
|
2010-11-27 13: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历史沿革
·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创立,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与上海市“共建”的一所多科性大学(全国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校徽
1959年定名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书写校名, 时任校长是华东分院副院长--周仁,各系系主任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 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创立。
· 1960年,上海工业大学前身上海工学院创立。同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新校址落成,迁入嘉定南门城中路20号办学。
· 1972年,上海工学院和中国机械部所属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合并。
· 1979年,上海工学院从上海机械学院分离,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长期以来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被列为上海市三所市属重点大学,也是上海市属高校的领头羊,实力其实超过部分国家部属高校,作为上海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全国也享有较高声誉。
上海工业大学校徽
· 1983年,
原上海大学
成立,下设文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院的前身分别是复旦大学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校与上海机械学院分校、上海美专、合并后的华东师范大学分校和上海科技大学分校、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所人文见长为特色的高校。
· 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原上海大学
、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合并成立了新上海大学。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评审专家一致通过上海大学的
"211工程"
部门预审,次年通过上海大学"211工程"建设立项可行性论证。由此,标志着上海大学进入"211工程"全面建设阶段。
原上海大学校徽
· 2000年9月,作为上海教育事业,跨世纪标志性工程的上海大学新校区宣布基本建成。这个连续多年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十几亿元的新校区,被认为是目前上海最美观、最实用、最具规模也是最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学校区。新校区的建设,是根据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的,她代表着中国校园工程建设一流水准,与延长、嘉定两个校区形成整个上大的“一体两翼”之势。
· 2002年3月,征得国家计委、教育部的同意,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对上海大学"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以中科院院士、原复旦大学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为组长的专家组对上海大学"211工程""九五"期间的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次年进入"十五""211工程"建设阶段。
· 2004年金秋,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成立。
· 2005年,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成立。法国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访问上海大学,并在伟长楼发表演讲。“中外校长论坛”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 2006年,上海大学与法国等西欧国家合作开设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 2007年,原理工基础强化班独立成为上海大学自强学院。同年,上海大学借鉴了一些世界一流大学
国家主席题写校名
的做法,依托学生生活园区成立了社区学院,同年,上海大学体育学院成立。
· 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
·2009年,被国家部委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
·2010年,被国家部委列入卓越工程师计划。
在1994年四校合并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江泽民
同志为新上海大学题写校名
, 其含义深远。
学科设置
上海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实力都很强的综合性大学。28个学院、2个直属系、71个学士学位专业,168个硕士学位专业,涵盖13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MBA、MFA和法律硕士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力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材料科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拥有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2个“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和3个“211工程”公共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钢铁冶金)、9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钢铁冶金,先进机器人与现代制造,应用力学,都市社会研究,先进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仪电自动化,信息物理,环境污染与健康 ),8个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建设学科(数学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化学 ,计算机高可信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 ,电路与系统 ,电影学,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 ,传播学,生命科学),以及20个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会展技术与艺术,知识产权法,中国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影视传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光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学,计算机,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档案学,社会学)。
如梦如幻的上大夜景
整合了国家211工程,教育部,上海市和上海市教委多年来对重点学科的轮番建设,如今的上海大学已基本形成了若干在国内,国际享有声誉的学科群;包括冶金工程与新材料(材料学院),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机自学院),应用数学与力学(理学院,力学所),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通信学院,物理系),生命科学(生科,化学系),公共艺术(美术,影视,数码,艺术研究院),环境保护与资源再生(环化,化学系),组织社会学(文,社科学院),现代商务与工程管理(国商,管理,悉商学院)等九大优势学科群,以及各学院的特色学科点。
院系设置
· 上海大学自强学院
·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 上海大学管理教育研究院
·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 上海大学理学院
· 上海大学文学院
·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上海大学法学院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学院
·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 上海大学中欧工程学院
·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 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
·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
· 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
·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机构
·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势恢宏的体育中心
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教育部工程中心:
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自动化制造装备及驱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基地
·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或特色研究中心:
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
上海市非线性科学活动中心
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上海机器人研究所
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特种光纤重点实验室
上海光纤技术与现代通信研究所
上海功能纳米材料中试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
上海电子物理研究所
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上海光纤技术与现代通信研究所
上海计算数学和控制工程研究所
上海粉末冶金研究所
上海热处理技术研究所
上海高校网格技术E--研究院-----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
上海市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经济管理中心
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
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司法研究所
上海劳改法学研究所
上海市老年社会学研究所
上海党政研究中心
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
还有各种校级,校企联合,国际合作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发中心共计百余个
编师资力量
上海大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近30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1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1.70%;教授42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15.71%,副教授76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26.91%。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上海市级教学团队6个,19人被评为上海市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40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8人。
两院院士
· 钱伟长: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上海大学首任校长。钱伟长教授于2010年7月30日早晨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 黄宏嘉: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电机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著名微波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名誉校长,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 徐匡迪: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著名冶金专家、政治家、教育家,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周邦新: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金相及热处理专业,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刘高联:195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研究生毕业,工程热物理和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2008年3月逝世。
· 孙晋良: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纺织材料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周国治: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李三立: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著名计算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
· 傅家谟: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环境与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 刘源张:1949年毕业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1954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质量工程和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院长。
· 刘元方: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 庄松林: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
· 沈学础: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 。
· 王 元: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数学学报》主编,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
· 匡定波: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著名校友
· 杨尚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学学习
· 李硕勋:革命烈士,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 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
· 梁披云:全国政协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著名教育家和书法家,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学,获文学学士。
·徐匡迪: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中国工程院党组
桃李满天下
书记兼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终生教授。
· 谢晋:中国著名导演,中国文联副主席,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院长。
·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夏征农: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大学顾问。
·陈騊声: 工业微生物学家,是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创立了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邹元爔: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创办上海科技大学冶金系,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系主任、教授。
·严东生: 中国无机材料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1978~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上海科技大学名誉校长,现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郭本瑜:著名计算数学家,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王林鹤:劳动模范。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电机系。后历任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工程师、副厂长,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市经委副总工程师、市发明协会副会长。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鲍家善:著名低温物理学专家。原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 周慕尧: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理化系核物理专业
· 王生洪:曾任复旦大学校长,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精密机械专业
·周鸿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曹家麟: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电力学院校长。
·腾建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系
· 林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 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科协副主席,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
· 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经济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和预测咨询研究所所长等职。
·郭礼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
· 谢 宇: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系
· 白福浓:美国帮熟人基金会发起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B.L.B教授(2006~ ),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客座教授,1986获上海大学理学学士。
· 干 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
1982年于上海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 王 喆:宝钢集团资深高级技术专家。
· 施大畏:上海中国画院执行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198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 韩 硕: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陈逸飞: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196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龚方震:曾任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学研究室主任,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194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院
·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1975年上海科技大学无机材料专业毕业
· 刘达临: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亚洲性学联合会主席,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馆长
· 葛红兵: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者、作家。
· 和 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中心联合办学的中国电影史专业研究生毕业。
· 唐 豪:上海市工商联合会,上海市商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大学副校长。
·朱皓:上海慧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何志明:新航星集团董事长。
· 高韵斐: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新闻学会副会长,SMG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第一财经频道总监。
· 郭敬明:中国著名青年作家,02年进入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工程专业,后转为影视艺术技术专业。
·许杰: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是第一位担任美国重要艺术博物馆的华裔馆长。
·张林检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
·彭宏陵:玄陵基金会主席
·周忻: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1990年 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
·董泰康:科威特能源工程公司中国及远东发展部经理、科威特华侨华人协会主席。
·吴俊:昆明俊业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文海:宝信软件公司董事长,上海工业大学毕业。
·周文波: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上海大学力学系博士,师从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院士。
·翟建: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
·鲍培伦: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
·江宪: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
·丁红阳:上海飞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MBA06届校友。
·顾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廖建伟:上海兴安得力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计算机学院90届校友
·郭玮:新致软件公司董事长。
·张维华 :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
·吴锡龙: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龚少晖:35互联(中国频道)CEO,1988年毕业于计算机学院
上大教育链
上海大学教育链是指由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优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大附中(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与上海大学构成的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到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连续不间断的教育体系。现在,上大教育链正惠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他们全都受过上大“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校训的熏陶,自信地走向世界各地。
自主招生
为贯彻《全国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若干高水平大学探索实行‘独立考试、自主招生’的办法”,2009年,上海大学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成为上海市属院校中第一所参加高招生
大开大合的上大路正门
革试点的学校。上大独辟蹊径,采取了与其它自主招生院校不同的方式,通过自主招生来不拘一格地选拔“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在更大范围内突破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单一模式,并给中学校长以充分的自主权,切实为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空间,也
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远大理想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为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上海大学将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认定资格的学生名单上报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备案,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首批上海大学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的25所中学名单: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上海市建平中学 ,洋泾中学 ,上海市行知中学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市吴淞中学 ,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 ,上海南汇中学 ,上海市崇明中学 ,上海市市北中学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上海市市东中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高桥中学 ,川沙中学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上海市宜川中学,闸北八中,上海市风华中学 ,上海市闵行中学 ,上海市延安中学 ,复兴高级中学 。各个上海市实验性示范型中学也启动了与上大自主招生接轨的中学素质教育改革项目工作。
编辑本段
大革命时期的上海大学
大革命期间,在当时的青年群众中流行一句俗语:
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
。
上海历史上曾有过一所上海大学,始建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产物,校长为国民党人于佑任,邵力子(当时是共产党员)为副校长,共产党人恽代英任总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系主任,还有不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学者在该校任职任教,共产党员李大钊、章太炎、戴季陶、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恽代英、肖楚女、任弼时、沈雁冰、陈望道、蒋光慈、郑振铎、洪野、朱自清、叶圣陶、曹聚仁、张贤江、施存统、田汉、周越然、朱光潜、安体诚、俞平伯、叶楚伧、张君谋、何世桢、侯绍裘等都曾在上海大学任教。瞿秋白是当时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主讲社会学相关课程。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强行关闭了学校。老上大学风严谨、革命气息浓厚,虽然建校历史很短,但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包括李鹏的父亲——革命烈士李硕勋、曾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此外还有政治和文化名人何秉彝、何挺颖、郭伯和、张治中、王稼祥、顾作霖、阳翰笙、施蛰存、孟超、匡亚明、袁牧之、葛琴、张琴秋、李逸民、张际春等。该校不仅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和共产主义优秀战士,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贡献,而且也对无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建立进行了首创性的探索,在当时就有“武有黄埔(军校),文有上大”的盛誉。
由于受到英国人查封,上海大学1924年2月由青云路迁到西摩路29号(现在的静安区陕西北路南阳路路口)。五卅运动时,上大校址再次被英国士兵占领,学校又迁回闸北。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上海大学最后一次被查封。至此,老上海大学存在了短暂但却辉煌的五年,1994年,
李鹏
总理
为新上海大学题词:“发扬光荣传统,培育跨世纪人才”,寄予上大人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自强不息,胸怀天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上海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532
558
549
--
5
本科一批
2008
525
579
552
--
6
本科一批
2007
537
564
549
--
5
本科一批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品牌推介
人生感悟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