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

[复制链接]
查看1149 | 回复0 | 2010-11-27 15: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中医药大学,简称上中医;英文: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缩写:SHUTCM;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校名称
  上海中医药大学,简称上中医;英文: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缩写:SHUTCM;

成立时间
  1956年。解放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校概况】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硕士生94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711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校(院)本部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门。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

  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7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该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单位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三级实验室13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2007年10月更新)

组织结构
  主要为: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将详细介绍。

  此外还有:曙光临床医学院、龙华临床医学院、岳阳临床医学院、普陀临床医学院、市中医临床医学院分科简介

康复(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设5个学科大类、19个教研室,现有职工近160余名,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学院管理的学生近1000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200余名。该院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建的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上海市重点(特色)学科,学院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其他如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地位。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愈千万。在开展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的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研究、中医体质学研究、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医经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并创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解剖学科,其学术水平全国领先。近年来,我院先后主编国家统编规划及新世纪课程教材20余本。

  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学院有多名教授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学院在历任领导带领下,长期以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支柱。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

  目前学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务实基础、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开创中医教学科研和谐奋进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药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

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院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0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中药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六十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全院教职员工人数的7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高层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现设置专业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联合办学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目前,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同时,学院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将以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建立针灸专业;1974年建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8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

建立针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国最早实行针灸、推拿独立招生,建立针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针灸推拿学院。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针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学院,近年来坚持大学的“高层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办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逐步扩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中医人才。目前开设专业及方向有: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五年制中医学类(骨伤方向)、七年制中医学针推英语班(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针灸学课程获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有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宝钢奖”和“育才奖”先进个人等殊荣,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与上海复旦、交大、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柔性流动,不断推动着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建设。在针灸经络基础、临床研究和针灸推拿诊疗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和转让专利多项。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师赴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国家讲学交流以及医疗合作。也接待多国学者和团体的学习访问,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护理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在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的护理专业(大专)基础上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学院成立六年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初具规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在2003年,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到张江校区,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办学规模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学院确立了以坚持中医特色为本、中西医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多层次、多模式、外向型”的办学形式,在原来单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护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

  护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生气勃勃的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0%。近年来承
  
上海中医药大学

担多项市级、校级课程建设和科研课题,获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创建市级、校级优秀课程,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数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学教研室)、1个护理学教学研究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

  学院拥有实力强大的临床见实习基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国际妇婴保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几年来,学院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充实、加强中医专业基础课程和中医专业课,强化学生外语交流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能,并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自学院成立以来,本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医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中医药传统养生保健优势,顺应现代养生保健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养生保健、管理服务等医学相关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经过7年的管理与建设,学院由设置之初的中药制药与保健推拿2个专业,60余名学生,发展到至今中药制药、医学美容技术及中医营养等多个专业,2个校外办学分院,共计555名学生。

  目前设置了中医营养教研室、医学美容技术教研室和医学技术联合教研室。在依托其他二级学院专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师资的基础上,学院专设“双师型”师资12名,分别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二项,校级课程建设三项。

  学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现已和美丽田园美容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协议,和上海市托幼协会建立了中医营养后期专业培养的关系,和上海莲氏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健康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和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资源,是学校专设的面向海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自创办以来的近30年中已为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6000余名中医师、针灸师和理疗师,并在全国所有的中医院校中首次参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学院现有长期留学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学生人数1000余名。学院还设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建立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拥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四个专业翻译区域,能以多种语言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办学50年长足发展,已形成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完整的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医教研学科优势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举办各类成人教育,是我校成人教育的专职办学部门和管理机构。下设学历教育、自学考试、继续教育和培训办公室。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目前设有专科、本科、专升本层次的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保健按摩等专业。

  我校是中药学专业(专科段、独立本科段)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

  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全校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培训办公室接受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人事局等部门的委托,承担了继续医学教育和执(从)业药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面向社会(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广大群众和港澳台同胞)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中医药职称考试考前辅导班、成人高考辅导班、中医中药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知识普及和技能(岗位)培训班。

  地址:上海.零陵路530号 邮编:200032 电话、传真:64431379 64177960

其他机构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SHANGHAI MUSEUM OF TCM)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于2004年12月建成开放,建筑面积为6413m2,陈列展出面积约4000m2,年开放日超过300天。博物馆弘扬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反映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博物馆是全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游示范基地,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雅致、新颖、大气,向世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风采。

  医史博物馆成立于1938年7月,是中国最早建立和目前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史专业博物馆,馆藏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物14000多件,《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等古今医籍6000多册,医药报刊3000多册/种,其中不少是20世纪20、30年代稀见中医药刊物。分综合馆和养生康复、针灸推拿、中药方剂、中医文化、中医科教5个专题馆,展示的实物史料,反映五千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史实和主要成就,在中医史教学、普及中医科学知识、促进中外医学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医史综合馆中的展品和展示项目有“中医药千年回响”铜浮雕、“精气神”浮雕、阴阳五行雕塑、历代医家及医事活动雕塑,汉代马王堆出土的花椒、桂皮,唐•太医署场景,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宋代八卦串铃,明刻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代獬豸熏,明代葫芦形黑釉特大药坛,清末《世补斋医书》书板等。

  针灸推拿馆展示珍品——清代乾隆皇帝赐与编著《医宗金鉴》官员、1744年铸造的针灸铜人,石器时代的医疗用具砭石,翻刻于1665年的《铜人明堂图》,针灸推拿器械等,揭示针灸推拿的发展历程和医疗成就。中医文化馆展示中医名家等书法、绘画作品和历代医家的处方手迹。康复养生馆从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合理、健身运动、用药有道等不同侧面反映中医注重预防和病后调理的思想和方法。中药方剂馆有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桂皮,晋代王羲之亲属墓中出土的丹丸,泉州湾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清代各式盛药器皿,质地各异的制药工具,古代药典等珍贵实物资料,还有宋•赵太丞家(清明上河图)场景,集中反映中药、方剂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在中医科教专题馆里,有脉象仪、脉象模型,舌诊多媒体软件,辨证论治触摸屏系统,针灸智能人、按摩点穴智能人。针灸智能人等展项,是经过提升改造后的高科技展示内容,它们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揭示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

  中药标本陈列馆成立于1958年,现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点,是中药学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与展示、开展中药科普宣传教育的平台,是收集、制作、鉴定、保存各类中药标本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机构。收藏中药标本和中成药3000多件,介绍中药形态、功效,传播中药科学知识。陈列麝香、野山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珍稀标本,150多种动植物中药液浸标本,传统精制中药饮片,名特优新中成药,名贵中药腊叶标本。还有一个科普活动室,青少年可以与中药“互动”,开展中药标本趣味习作。

  校史陈列馆于2004年12月成立,陈列校史图片、实物700多件。通过参观“杏林绿叶、五十春秋;创业岁月、辛勤耕耘;非常时期、风雨历程;走进春天、改革发展;弘扬中医、与时俱进”等展版,观看校门变迁、杏苑耆英、春华秋实、群贤剪影……励精图治、播扬国粹等等图片和展品,观众可感受到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亲切关怀,了解创建于195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我国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一个重要基地的的发展历程。

  占地16亩的“百草园•杏林苑”于2006年6月23日建成开园,将景观、科普和教学融为一体,与中药标本陈列馆相辅相成,对公众免费开放。“百草园•杏林苑”是学校中医中药教学与研究的资源和社会科普教育的资源,在积极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服务的同时,也全方位为社会的科普教育活动服务。“百草园•杏林苑”融入、整合并依托整个校园丰富的中医药特色生态景观绿化,以点连面,充分呈现和展示“橘井飘香”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整个园区被设计成八卦形与位于博物馆的“阴阳鱼”造型相对应,充分体现具有中医特色的万物众生皆阴阳平衡的特点。在面向社会的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中,主要接待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举行包括常用药用植物品种识别、采集、观赏,挂牌、养护,观看药用植物专题短片等活动;开展青少年及科普对象参与的“挂牌认养”、“我与苗木同成长”、“采果标本发放”等活动;结合芳草园等园区的品种,开展“收集花叶闻香识药”、“采果收种选优建库”、“干花干草香熏摆件”、“功能植物餐饮食品”等趣味活动。引导观众了解、热爱中医药文化,鉴赏各类入药的奇花异草。“百草园”面积约8600m2,有平地栈道、多媒体教室、暖房、人工小溪等,由荫生园、水生园、丹桂园、藤蔓园、木兰园、灌木园、果树园、芳草园、茶艺园、香草园、盆景园、菜蔬园、品菊园、红豆园和引种园等组成,种植400多种常用药用植物,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珍贵的毛曼陀罗、百年首乌和杜仲、石斛、辛夷、银杏、猕猴桃、金银花等。“杏林苑”占地约2000m2,栽种杏树320余株。杏树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师生、校友和单位认购。“神农尝百草”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杏林春暖”也是医学史上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赞美德医双馨的一段佳话,树魂立根、育人济世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职责,所以用“百草园•杏林苑”命名。

  2006年还建成“多语种(汉语、英语、日语、韩语)讲解导览系统”、“多媒体动态演示(海洋药用资源、处方赏析、针灸沿革、名贵中药材真伪鉴别)系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学制 备 注

  1 中医学 医药结合方向 7 本硕连读

  2 中医学 基础医学方向 7 本硕连读

  3 中医学 针灸推拿英语方向 7 本硕连读

  4 中医学 临床方向 7 本硕连读

  5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方向 7 本硕连读

  6 中医学 医院管理方向 7 本硕连读

  7 中医学 中医方向 5 本科

  8 中医学 骨伤方向 5 本科

  9 中医学 针推伤方向 5 本科

  10 中医学 运动医学方向 5 本科

  11 针灸推拿学 5 本科

  12 针灸推拿学 康复治疗方向 5 本科

  13 中药学 4 本科

  14 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管理方向 4 本科

  15 中西医临床医学 5 本科

  16 康复治疗学 中西医结合方向 4 本科

  17 药学 中外合作 4 本科

  18 汉语言 4 留学生

  19 护理学 4 本科

  20 护理 中外合作 3 专科

  21 护理 中西医结合 3 高职

  22 医疗美容技术 中医美容方向 3 高职,原保健推拿美容方向

  23 针灸推拿 3 高职

  24 医学营养 中医营养方向 3 高职,原中医营养专业

  25 医学实验技术 3 高职

  26 中药制药技术 3 高职

  27 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和管理方向 3 高职,原预防医学专业

  28 康复治疗技术 老年管理与服务方向 3 高职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