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平阴段

[复制链接]
查看849 | 回复0 | 2010-11-29 12: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河从旧县乡前姜沟村入平阴县境,向东北方向流去,流经东阿镇、刁山坡镇平阴镇栾湾乡,至栾湾乡东部的王营出境,流入济南市长清县(现长清区)。隔河与东阿县东西相望,南北与东平阴县,济南市长清区(原长清县)相连,全长40.48公里
  黄河平阴段是河道由宽向窄过渡的起点,左岸(东阿县)有堤防险工护滩工程,右   
平阴云翠山 南天观

岸(平阴县)为山地。河道最宽处5公里,最窄处不足0.5公里,形成天然卡水口。大水时上下水头相差30多厘米。1958年最大流量12600立方米/秒,水位43.13米。河床高出地面,给沿黄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不断的治理河道,修筑控导工程,护滩工程,护城堤工程,引黄电灌工程,逐步的把黄河水害变为水利。先后在平阴段河岸修筑了8个坝头,10处控导工程。长3913米,顶宽8米,高程44米的护城堤;全长29.4公里,顶宽3--4米的沿黄生产堤;1968年修建了山东最大的灌溉面积2.1万公顷的田山引黄电灌站;1970年建成了连接东西黄河两岸,全长963.5米的平阴黄河大桥;历年修筑小型引黄电灌工程6处,把黄河变成了灌溉良田,造福平阴的生命之源。
  1996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黄河滩区村庄搬迁和筑台重建的决策。三年来,平阴县黄河滩区共搬迁村庄27个,4323户,新建住宅47.29万平方米,新建搬迁小学19处,建房1.56万平方米;77个滩区村,10433户村民筑村台528.98万立方米,加固学校22处,安置学生8991名。滩区103个搬迁村和筑台村均达到了防御10000立方米/秒洪水的安全标准。滩区村民可以安心的脱贫致富奔小康。
  2002年国家又投入200多万元,对田山一级站设施进行维修,翻新了机房,维修了水渠和其它设施,美化了环境,把田山一级站变成了吸引人们驻足观赏黄河景色的新亮点。黄河平阴段堤岸,随山岭曲折蜿蜒,时断时续,如巨龙盘旋。水面时窄时宽,窄处如银练飘动,宽处如湖波浩渺。秋末春初常有迁栖的大雁成群结队的在河水边休息觅食。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平阴段河道稳定,岸边人民安居乐业。堤外河水奔流,堤内阡陌相连,村庄相望,绿野无边,果园成片。滩外的40公里防护林带,绿草如茵,林木参天,鸟雀鸣叫,景色诱人。近年来,这条绿色的屏障也成了人们旅游休息的好去处。 浪溪河  发源于洪范池镇的南部山区,源头由三条较大的支流汇成:一条发源于云翠山西侧,大山顶东侧的刘庄一带。另一条发源于云翠山东侧,大寨山西侧,两条支流在张海村东汇流。从张海村东向北至纸坊村,又和发源于大寨山东侧与韩寨山之间的支流狼溪汇流,为浪溪河上游。这段河道两岸山高坡陡,水流湍急,一般沟深30米左右。
  浪溪河从纸坊村向北流经东阿老城,把旧东阿城分为东西两半,著名的永济桥,就坐落在浪溪河上。穿过东阿城,向西北由小河口流入黄河,河道长18公里。旧县志记载:“浪溪河与大清河、运河相连,航运货船能直通南(江南)北(河北)和海边(利津),黄河夺清后,漕运不通,黄水倒灌,河道淤积,山洪泛滥。清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1904、1905)和民国十年(1921)旧官府曾数次对下游河道疏浚。”浪溪河宽30至50米,流域面积11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
  浪溪河上游汇集了各具特色的泉水,各泉虽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却各有风韵,景色佳妙,让人称奇。主要有洪范池、丁泉、白雁泉、扈泉、书院泉等,常年清水长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对浪溪河进行了多次治理。在上游建成了大小水库15座,塘坝11座,扬水站35座,水电站4座,已装机5台430千瓦。1957年建成的东阿水电站,被山东省水利厅称为“山东省第一颗夜明珠”,解决了人们磨面、照明和浇地用电。发展灌溉265公顷。如今的东阿水库水量丰富,水面广阔,已更名为九汇湖。湖东宽阔高大的公路大桥飞架南北,为九汇湖增了几分姿色,更引的人们流连忘返。浪溪河上,因水库相连,如同一串用硕大的珍珠穿成的项连,把平阴县的西部山区装扮得闪光耀眼。1999年东阿镇政府曾组织农民对浪溪河下游进行了统一治理。   
平阴 山村印象

玉带河  发源于平阴县南部的李沟山区,蜿蜒向北,流经玫瑰镇至刁山坡的外山村南入黄河。全长27.5公里,河道宽50米至70米,流域面积134.2平方公里。河水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玉带河源短流急,上游山泉较少,旱季河水断流,雨季山洪下泄,下游洼地常受其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平阴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对玉带河进行了五次治理,建起水库18座,总库容1775立方米,修渠道50多条,建扬水站35座,涵洞3座,对调节水量,削减洪峰,解除下游涝灾发挥了巨大作用。
  玉带河流域是全县文物古迹较集中的地带。河两岸已列为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就达10处,新石器时代到商周的遗址有陈洼、河套、半边井、胡坡、团山、张庄、罗寨、斗祭台、崔山头等。另有罗寨汉墓群、李之绍墓、双王墓、焦则墓及翠屏山多佛塔等古迹。
  玉带河流域特殊的气候、土质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培植了独具特色的平阴玫瑰。每年的五月中旬,玉带河中游的玫瑰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香的世界。河谷两岸,田间地头到处是竞相开放的玫瑰花,姹紫嫣红,花香四溢。赏花游山的人们络绎不绝。2003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平阴玫瑰为全国首家原产地域保护花类农产品,纳入WTO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锦水河  锦水河又名平阴河。水源有三:一来自分水岭以西的胡庄、尹庄、孙官庄一带,一来自分水岭以北的三山峪,桥口的山峪,一来自城东的山峪。三处来水成“川”字形,在老城南门外汇在一起,故又名锦水。秋日,水清流缓,南门外一段河面景色秀丽怡人,成为平阴旧志载的八景之一,曰“锦水秋萦”。锦水绕平阴老城一周后由城西北流入黄河。全长15公里,来水面积57.2平方公里。 安栾河  安栾河发源于安城东南部山区,流经段天、安城,入栾湾,栾湾东南部山峪之水汇入,经东平洛,至望口山入黄河。平阴县志载的八景之一的“天井飞泉”即在其上游。全长约20公里,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 汇河  
平阴玫瑰湿地

  汇河是平阴县的第二条过境河流,发源于泰安(一说发源于毛铺),由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西入境,流经孔村镇店子乡孝直镇,由孝直镇谷楼村南官桥出境入东平县境,过境长11公里,属季节性河流。河道宽50--70米,最大流量103立方米/秒,枯水量0.6立方米/秒。境内流域面积243平方 公里。汇河在封建社会时,是济运河水源之一,停止漕运后,河道年久失修,逐渐变得窄浅。两岸无堤,夏季洪水泛滥,秋季沼泽一片,至冬季洼内积水不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阴县政府带领群众对汇河进行了治理,开挖了新河道,在两岸筑了河堤,同时对汇河的支流康王河、齐心河、小辛河(大兴)、环河(谷楼)进行了治理,修建桥函20多座,挖排水沟100多米。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沿汇涝洼进行了排灌路林统一规划治理,使6667公顷土地成了“地成方,渠成网,道路两旁树成行”,旱涝保丰收的稳产高产田。2000年,平阴县对汇河平阴段11.73公里河道进行疏挖治理,共开挖土方133万立方米,河底由原来的30--40米,展宽到70米,上口宽98米。堤高7米,堤顶宽8米(形成两条生产路),边坡1:2,行洪能力达到每秒1000立方米。现在,汇河两岸已成为绿树成林、桑园连片、蔬菜大棚相连的富庶之地。
  平阴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集中,秋长于春,夏季来的早。这样的气候很适于人类居住和各种生物的生长及繁衍生息。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在平阴境内留有古人类生活的遗址多处,还发现有大象的牙齿。
  平阴的春季,暖空气开始活跃,温度上升较快,虽然平均气温只有14.3℃,但不长时间就好像进入了夏天。而且天气晴朗少雨,光照充足,其中5月份最多为2703小时。这样的气候很适于玫瑰花和各种果树的开花结果。平阴的春天万物复苏,草绿花红,常被玫瑰花、苹果花、桃花、梨花、杏花等花树装扮地花团锦绣,美不胜收,明朝诗人何海晏有诗曰:“二月东郊物色新,会仙山下草凝茵。相逢不用频携酒,花柳春风自醉人。”由此可见一斑。春季还是播种丰收和希望的季节,农民把丰收的种子和希望播入泥土。人们在工作之余可尽情的到山林、水边观赏那春季的美景,快乐的享受这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平阴的春季过得快,夏季往往不容春天充分展示它的柔媚,就抢先而至了。平阴的夏季平均气温26.2℃,极端最高温度曾到过42.2℃。随着富含水分的东南风的频频光顾,阴雨天气也会多起来。夏季降水一般在430.1毫米,占全年的一半还多,而且还多暴雨。连绵的暴雨之后,山泉喷涌,雷鸣山谷,雨水泉水把沟河及塘坝、水库灌的沟满库溢,为全年的生活、生产用水补足了水源。充足的水分,30℃左右的高温为农作物和各种植被提供了生长的有利条件。这时平阴的山山水水都被生长茂盛的庄稼、草木覆盖起来了。山绿、草绿、树绿、农田绿,到处是绿色,到处充满生机。清朝的诗人肖培之曾有“暴雨横是绿柳树,爽风香送紫薇茶”的诗句,歌咏平阴的夏天,也算是恰如其分吧!
  平阴的秋季是收获和播种冬小麦的季节。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温度35.1℃。10月份多晴天,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抬头是蓝天白云,到处是瓜果飘香,成熟的庄稼,挂满枝头的苹果、梨、柿子、核桃等着人们去收获。“万木霜天红烂漫”,大自然的美景盼着人们去游玩,去欣赏,去抒发对平阴山河的一片真情。
平阴胡庄 耶稣十字架

平阴的冬季平均气温为10℃左右,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份,寒冷的西北风,让河水穿上硬甲,让山川大地披上银装。这时的大自然显得是那样静谧。人们也多足不出户,在屋里生起火炉,安闲的度过这寒冷的季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把冬闲变冬忙了。他们在冬季里兴修水利改造农田,种大棚菜,搞饲养,忙着发家致富奔小康。平阴虽是四季分明,但春短秋长,夏不很热,冬不很冷,四季可人。在这里不管是从事农业、牧业,还是各种工业生产都会事业有成,兴隆发达。
  平阴有着8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温暖湿润的气候,多样的地貌和土壤,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山峦沟壑之间,黄河、汇河岸边,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水利资源,多样的植物、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平阴有土地总面积78000多公顷,粮田34400公顷,常年种植的谷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地瓜、大豆、绿豆、谷子和花生等16种。蔬菜有白菜、萝卜、菠菜、韭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30多个品种。黄河、汇河岸边的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旱能浇,涝能排,早就成了主产粮食和蔬菜的基地。全县年产粮食23万吨,蔬菜46万吨。
  全县的树种有:柏树、白皮松、黑弹、楸叶桐、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臭椿、红叶椿、黄连木等30余种。果树有苹果、梨、杏、桃、柿子、葡萄、核桃、枣,还有玫瑰、花椒、金银花等。在14000多公顷的宜林地中,栽满了含养水源,改善环境的常青树--柏树,还有槐树、核桃树、杏树、柿子树等。山林木材积量33万立方米。柿子、椿树、槐树、桐树还有玫瑰花、花椒、金银花成了绿化村落、庭院的树木。近年来在调整种植结构中涌现的有万亩苹果基地,万亩葡萄基地,万亩玫瑰园,万亩西瓜大棚……平阴的山山岭岭成了绿色的森林,山间平原、山脚梯田成了片片果园,每年都把大批的水果运出去。年产苹果11万吨,葡萄3115吨,其它水果1000吨。
  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动物既有人们长期驯养的猪、牛、羊、骡马、驴、狗、猫,也有野生的狼、狐、兔;既有人工饲养的鸡、鸭、鹅、鸽,又有野生的麻雀、鹊雀、燕子、布谷鸟、鹰、猫头鹰等。在河、湖、水库、池塘等水域中生长着鱼、虾及贝类水产品10几个品种。这些动物既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又为人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肉、蛋、奶和鱼、虾等水产品。既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平阴的山全是由石灰岩构成的,这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建筑材料,还是生产石灰
鸡腿菇养殖

、金属镁、水泥的主要原料。平阴人们靠着它增加了不少的收入。在平阴的山上、水边,堰边、地头,堤上、坝上,到处生长许多花花草草,估计有数百种,这其中有药用的,也有观赏性的,还有的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就说平阴玫瑰吧,经过人们长期的培育,它花大色艳,香气浓郁。平阴玫瑰成了享誉世界的特产,平阴县也成了著名的“玫瑰之乡”。
  平阴县有平原湿地(涝洼)面积约20万亩。分布在县域的西、北部的沿黄一带和汇河两岸,还有一块位于县城西部。沿黄一带的湿地多为山前平原,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排列着10块,它们虽同为湿地,但互不相连,积水难排。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黄河改道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一般形成了比平原内地高约3--4米的滩唇,使山上洪水下泄不畅,积水而成。再就是黄河汛期,大水漫滩后也是一片泽国。
  沿黄涝洼湿地由西南至东北依次为范庄湿地1万亩,白塔湿地3.4亩万亩,孔集湿地3.2万亩,大孙庄湿地1.1万亩,子顺湿地1.3万亩,盆王湿地0.9万亩,栾湾湿地2.4万亩,近镇湿地和张营湿地0.2万亩。
  汇河两岸湿地约3万亩,城西湿地1.3万亩。这些湿地一般是汛期积水成湖,排除大部分积水后变为湿地。有的可以耕种,但收成没有保障。有的长年积水,水边及水中长满芦苇等杂草,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春秋天来到这里旅行,听鸟鸣雀叫,好不热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这些平原湿地进行了多次的治理改造,除疏浚加宽河道外,还计挖排水沟342条,长380.78公里,建成排水电站13座,总装机30万千瓦,排水能力42.75立方米/秒,使平原湿地区域内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湿地变成了上粮下鱼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