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1029
- 积分
- 1029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乡约币
- 2227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 |  |  |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是黑龙江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师范学校;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等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学院创建于1958年8月,经历了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宁安师范专科学校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四个发展阶段。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办学。2001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简介 牡丹江师范学院(英文名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座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16个系,1个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个继续教育学院,共计18个教学单位,拥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门省级精品课程。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6000余人,成人教育在册学员2880人。
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24379名毕业生,在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几年位于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学校主办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内涵、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强校之路,努力把学院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大学。
校史沿革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师范院校,现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中路文化街19号,牡丹江山的脚下。学院前身是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9月,1964年停办。在停办的嫩江分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年1月国务院下文批准。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迁至原宁安县良种繁育场,更名为黑龙江省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70年12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扩建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当时只有农教、数学和中文3个专业。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历了30年的农村办学,终于在1995年7月迁入牡丹江市,步入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之路,迎来了再创辉煌的历史新时期。学校现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200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院系专业 学校现有中文、生物、政治法律、数学、体育、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管理、教育、音乐、美术、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欧亚语16个系;
学校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化学、英语、物理学、历史学、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17个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学校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艺术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舞蹈学、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园林、法学、日语18个非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逾4.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574万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先进
牡丹江师范学院
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00.5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楼宇、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建立了面向世界的信息窗口。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良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730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3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39人。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7名,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院级教学名师5人。
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和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学院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学院在师资培训方面投入经费额逐年增加,许多年轻教师通过学院资助的学历教育或者进修,成为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骨干力量。学院还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实施了百名硕士引进工程,共引进毕业硕士研究生150余人,给予
牡丹江师范学院
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极大地改善了学院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学院教师中近一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学院还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教授队伍,编著出版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的著作和教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学院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形成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学院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探索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学院每年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教学优质奖”等评奖活动,这些措施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了钻研业务、奋发有为的风气。
学科建设 学院根据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凝聚态物理学、动物学、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
牡丹江师范学院
育、体育教育训练等几个学科进行了重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艺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态物理、体育教育训练学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化学(J)、思想政治教育、英语(J)、物理学(J)4个省级重点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黑龙江省第一类特色专业”;有凝聚态物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文学理论、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分析、结构化学、现代汉语、基础英语Ⅱ、高师教育学8门省级精品课程。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2007年,超硬材料与新型碳基功能实验室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物理、生物2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合作办学 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培养与互派留学生等多种方式与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有多名海外知
牡丹江师范学院
名学者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学校先后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韩国清州大学、英国西敏斯特大学和布鲁内尔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日本富士大学、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从1996年起,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俄罗斯、格鲁吉亚、韩国、日本等国的学生来校学习进修。学校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访问,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办学成果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深入报道。
牡丹江师范学院
在保证科研成果数量、争取高层次、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同时,学校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合作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工作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校通过“内引外联”、“借船出海”等方法,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促进科研成果向高级别、高层次、高水平方向迈进。学校有教师教育、生物技术、渤海文化、民俗学、数学、应用化学6个研究所,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及教育部青年教师骨干项目等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115项,市级7项,校级86项。获得专利4项,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01项。共有13项教学成果和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出版专著、教材108部;公开发表论文1,142篇,其中,在国外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45篇,被三大检索(SCI、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于志远 | 张学礼 | 李天伶 | 刘祥 | 刘东辉 | 高文满 | 励树武 | 张凤 | 荣广明 | 张国柱 | 修朋月 | |
历任校长
校训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厚积薄发。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学”即崇尚学问。崇德尚学内涵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说 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日积月累、求博达深、蓄势而发。
学院期刊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牡师院学报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空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学术刊物。发表学院和省内有价值的自然科学论文,交流学术信息,从而为高校理科以及中学数理化、生物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学、科学人才服务。
近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462478466--15本科二批2008484496489--7本科二批2008474496481--18本科二、三批2007474484477--5本科二批2007443484466--18本科二、三批2006436455441--7本科二批2006421455432--20本科二、三批
| |  | |  |
|
-
0.jpg
(4.79 KB, 下载次数: 210)
-
1.jpg
(7.53 KB, 下载次数: 246)
-
2.jpg
(5.51 KB, 下载次数: 212)
-
3.jpg
(5.2 KB, 下载次数: 195)
-
4.jpg
(5.6 KB, 下载次数: 236)
-
5.jpg
(6.89 KB, 下载次数: 207)
-
6.jpg
(11.39 KB, 下载次数: 200)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