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花脸
<P p
align=left>京剧是国粹,因形成于北京并流行于而得名,京剧集歌、唱、舞等多种演唱形式,描绘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化历史故事,成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200多年前,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城献技演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经过200年的发展,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上中国传统的二胡、京胡等乐器,终于成为一种系统经典民族的艺术。
传统京剧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极尽简单,一般只含一桌二椅,京剧演员的“行头”却精致繁杂,从脸谱到服饰,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是艺术品。布景简单,表现的内容却不少,演员通过一招一式的表演,再加上马鞭、船浆等简单道具,就可以表现武斗、表现划船、表现策马,甚至表现千军万马,表现时空转换。
脸谱是京剧的最重要的特征,脸谱起源于古代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脸上颜色常代表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角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京剧里的音乐当然也是传统地道的中国音乐,乐器有以传统京胡为主的弦乐器、以笛子为主的管乐器、鼓板檀板、大锣、铙钹、小锣等打击乐器。
京剧的节奏是靠打击乐的抑、扬、顿、挫与演员有规律的表演结合起来,通过声音的快慢、轻重,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场景气氛。板和单皮鼓是整台京剧表演的乐队指挥,从开幕到终场,都控制着管弦乐和打击乐的节奏,紧密配合演员的动作,指挥乐队伴奏,是京剧音乐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