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老凤祥金银细金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16
注册时间
2013-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老凤祥金银细金   发表于 2013-3-16 15:49: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原为“老凤祥银楼”,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也是全国唯一的由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老店。其商标“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现已走过了158年的历史。


  老凤祥以制作金银首饰、中西器皿、宝景徽章、珠翠钻石、珐琅镀金、精制礼券等上乘工艺品为主。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银楼业组成同业会时老凤祥已经列入九大银楼之一。如今,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从原来一家十几个人的前店后工场,已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全国首饰行业最大集团之一,是黄金企业为数不多的“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

  老凤祥最独特的工艺就是金银摆件工艺,金银摆件是以金银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供室内陈设欣赏或兼具实用功能的传统手工艺品。其生产历史可上溯至殷夏以前,汉代已趋兴盛,至唐代进入鼎盛时期,。品种繁多,大小齐备,除专供观赏的造型艺术摆件外,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摆件已遍及各类器具。在销金,铸造,鎏金,纹饰等方面技法纯熟。产品造型奇巧多姿,工艺完美精湛,明代嵌宝盛行,清代极重华丽,历代名作叠出。如汉代的“马踏飞燕”,“错金博山炉”,唐代的“凿花莲瓣金碗”,“鎏金舞马银壶”,元代的“树桩老人”,凸花人物故事盘“,明代的”金桂日挂屏“,“银提粱壶“等,皆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精深的工艺水平,并能反映出各时代的美学思想和生活情趣的基本特点。

  金银摆件的制作技术,统称大件技术。其中半立体抬压是摆件的主要技术,又称阳花抬压,是采用较复杂的手法,在平面材料上用各类钢凿抬压出有立体效果的花纹,类似浮雕。表现的题材相当宽广,花草,鸟鱼,山水,人物,建筑皆能适应。阳花抬压一般工艺过程是:取金银片――上胶水板――贴样――錾轮廓线――起胶抬压,呈立体感――上胶成形――开色(錾出花纹)――起胶情况――成品。一般器皿摆件的工艺流程为:来料――成型材――铸模压制――焊接――修饰整型――电镀光亮――成品。还有泥塑、板金、拗丝、镶嵌、雕琢等各种技法。一些高级精贵的摆件工艺上十分繁复应需而用,作为艺术品无固定的工艺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购买(老凤祥)银楼的固定资产,筹办了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于1959年6月对外营业。除制售首饰外,继承传统工艺,设计制作了金银浮雕人像摆件及各种器皿摆件,主要供应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如1959年该店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造了直径为9.5米的鎏金五角葵花顶灯和银餐具2.9万余件。此外,历年来还承接了大型建筑的鎏金业务。如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的钢塔五角星,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我国赠送给巴基斯坦的真纳陵墓之大吊灯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等。经过鎏金后,这些供人瞻仰观赏的大型建筑增添了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艺术装饰效果。

  1958年该店改名“上海金银饰品厂”,1962年划归隶属于上海工艺美术公司。与该公司立于1959年底的“上海金银饰品厂”一同成为上海仅有的两家生产金银首饰和摆件的工厂。20世纪70年代,制作了一些当代题材的摆件如“毛主席去安源”,“新安江水电站”,大型传统题材金摆件“丹风朝阳”和“百龙戏珠
联系:暂无
网址:暂无

20857798.jpg (17.53 KB, 下载次数: 49)

2085779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7 00:01 , Processed in 0.41301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