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平阴渔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7
注册时间
201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阴渔鼓   发表于 2013-4-17 18:17: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平阴渔鼓,与长清落子的命运基本相同的平阴渔鼓,眼下能演唱的只有平阴县孔村镇郭柳沟村的朱世年。朱世年很想开师授徒,收了个徒弟没学多久就跑了。他的两个儿子又不愿学,这项传统曲艺也有失传的危机。

  “平阴渔鼓”属柴门“大官腔”寒韵调,唱腔有一种苍凉、艰涩之感。擅长演唱悲剧故事,渔鼓表演一般前面都有四句“开场白”,说起来要合辙押韵,柳扬顿挫,调起观众的情绪,唱起来要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不但要唱出意境,还要唱出人物性格,使听众不但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要闻其声如见其人。“渔鼓”唱词一般为七字句式,唱词讲究合辙押韵唱 多为一韵到底。“渔鼓”的唱腔板式主要有《五鼓三板》、《凤凰三点头》、《跺板》。

  “平阴渔鼓”是由一人独立表演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表演时演员左手持简板用左臂自然弯曲怀抱“渔鼓,鼓面向下,右手中指和无名拍击打鼓面。“平阴渔鼓”中的说“白口”类似评书,说起来要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言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渔鼓书”中的“赞”(贯口)例如:《兵器赞》、《武功赞》、《人物赞》、《马赞》、《风雨雷电赞》、《辕门赞》、《笔赞》等,说起来要语言连贯,跌岩跳跃,犹如高山流水。“渔鼓书”中的“歌”和“赋”例如 《过街段》、《堂台子》、《监狱瓤子》、《金殿赋》、《披挂赋》、《美人赋》等,都是艺人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演出时主要是靠艺人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现挂”把这些“歌”、“赋”融入“书”中演唱出来。过去渔鼓艺人演出多在庙会和集市上撂地摊演出,农闲季节也串村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

  “平阴渔鼓”伴随着历史的沿革已传承了七百多年,在其发展历程中,它能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充分说明了渔鼓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深厚的基础和影响力,人民群众喜爱这种朴实无华,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民间曲艺说唱艺术。千百年来,一代代渔鼓艺人用这种曲艺形式,传播民族文化,说唱历史故事,讴歌民族英雄, 鞭挞丑陋邪恶,弘扬民族精神,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爱国情感,尽情的演绎着古书今世 ,渔鼓书曾在外敌入侵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一部《岳飞传》鼓舞了不知多少中华好男儿投军报国、浴血疆场,普写下壮丽篇章。“渔鼓书”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而且为传播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渔鼓书”在历史的发展进步中具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648

u=1819293656,3996033032&fm=21&gp=0.jpg (5.39 KB, 下载次数: 53)

u=1819293656,3996033032&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07:42 , Processed in 0.34872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