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士生导师] 山东师范大学-刘怀荣:博士生导师

[复制链接]

39

主题

0

听众

39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98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sdf
最后登录
2013-4-25
注册时间
201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angchuntao   发表于 2013-4-20 22:0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wangchuntao 于 2013-4-20 22:02 编辑

刘怀荣,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024f78f0f736afc3582add6ab319ebc4b745129e.jpg


人物概述:
       刘怀荣, 男,1965年4月生,山西岚县人, 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师从著名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家霍松林先生,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从1997年起,先后任中文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3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大陆文史哲博士论文丛刊》之99
中国诗学论稿/23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两汉大文学史/合著/92万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撰写“文学思想编”共约15万字
忠烈人格/16万字/合著,第二作者/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唐代文人心态史/20万字/合著,第二作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文人心态史》丛书/8本/170余万字/第二主编/同上
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25万字/主编/济南出版社2003年版
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32万字/主编/齐鲁书社2004年版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76万字/合著,第三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文化名人与旅游/15万字/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版

主要论文

关于骆宾王的生年问题/《学海探胜》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古典诗词的模糊性/河南师大学报/1987/3
东坡词与唐宋美学风尚的转变/山西师大学报/1987/3
论杜甫的佛教信仰/杜甫研究学刊/1989/1
骆宾王生平事迹新考/山西师大学报/1989/3
骆宾王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内在矛盾/河南师大学报/1990/2
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转换/传统文化/1990/3
《苏东坡与元好问言情词比较论》/山西师院学报/1991/4
郑板桥文化心态浅论/山西师大学报/1991/3;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11全文转载
骆宾王诗论评述/人文杂志/1991/6;/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3全文转载
《骆宾王生年小考》/山西师大学报/1992/3
金元之际的文化融合与元好问及其诗论/《纪念元好问八百诞辰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盛唐气象的理论渊源/山西师大学报/1994/4;/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2全文转载
采桑主题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文史哲/1995/2
论《吕氏春秋》的文学思想/山西师大学报/1995/3
屈原水死的神话心理基础/东方丛刊/1995/4
赋、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贵州文史丛刊/1996/1;/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7全文转载
孟子迹熄诗亡说的学术价值重估/齐鲁学刊/1996/1
比法思维的发生学研究/《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
诗教的文化渊源与历史形态/重庆师院学报/1996/2
彭祖神话考略/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秋之卷
赋法思维的发生学研究/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传统诗说之关联/中州学刊/1997/1
论汉乐府的文学思想及其理论价值/贵州文史丛刊/1997/3
论殷璠“兴象”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4
论兴的思维源头和美学本质/原学1998年第6辑
比的感性源头与思维积淀/东北师大学报/1998/5
论郑玄对传统诗学的继承与突破/重庆师院学报/1998/4
论王充的文学思想/晋阳学刊1999/4
毛诗《序》、《传》对汉代盛世文化精神的理论阐述/北方论丛1999/5;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1摘要转载
论《水浒传》对传统侠义文学审美理想的突破/《水浒文化探赜》/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2
论桑崇拜文化的发生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山西师大学报2000/3
才人灵心的诗性呈现——《唐代文人心态史》序/东方论坛2000/1;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9全文转载
论赋比兴与诗教及诗言志的发生学关联/东南大学学报2000/3
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仕隐观的演变为核心/文学前沿(4)2001/6
“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东方丛刊2002/1
论《毛传》标兴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东方论坛2002/1;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12全文转载
魏晋乐府官署演变考/社会科学战线2002/5;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1全文转载
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文人个性与玄儒关系的演变为核心/文史哲2002/6
九天说与扬雄“文必艰深”论/山西师大学报2003/4
北魏的汉化历程与歌诗艺术考论/中国诗歌研究(第2辑),中华书局2003/6
东晋南朝歌诗艺术考论/东方论坛/2003/4;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2全文转载
曹魏及西晋歌诗艺术考论/东南大学学报2003/6
北齐、北周及隋代歌诗艺术考论/齐鲁学刊2004/1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黄钟2004/2
汉代以来比兴艺术思维的发展/东方论坛2004/6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关系考论/文史哲/2005/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摘要转载。
论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对建安诗歌的影响/文学遗产/2005/2;《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摘要转载。
论司马迁天人观与文学思想之关系/东南大学学报/2005/2
20世纪以来中国大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东方丛刊2006/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3 01:19 , Processed in 0.222095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