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复制链接]

993

主题

0

听众

1029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22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4-7
注册时间
2010-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海豚   发表于 2010-12-9 12:19: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是国务院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7年,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大学,也是目前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大学。






     
  


学校地址  内蒙古大学[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共有三个校区,北校区(校本部)和东校区位于赛罕区,南校区位于玉泉区小黑河村附近。蒙古学学院与除交通学院以外的理科学院在北校区,交通学院、艺术学院部分专业与其他文科校区位于南校区。
学校历史    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属国家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学校现状    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1978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学校。首任校长是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于建校初期来校执教并担任副校长。后来校长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任校长。前任校长是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
现任校长  现任校长是陈国庆
学校概况     
内蒙古大学综合教学楼

学校实行校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现设有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交通学院、研究生院(筹)、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另外经教育部批准,举办了1个独立学院为创业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满洲里学院、鄂尔多斯学院。学校设有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语文研究所、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所、周边国家研究所、蒙古文化研究所、蒙古文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自然资源研究所、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黄金经济与应用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办学规模  内蒙古大学是一所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   
食堂

综合性大学。其中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18个二级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现有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12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有蒙古语言文学、生物学、生命科学技术和数理学4个国家级以及2个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有9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生情况     
桃李湖

学校以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具有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教育体系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培养层次。现有各类在校生23203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全日制研究生3191人(硕士研究生2905人、博士研究生286人)、普通本科生12766人、高职生2003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965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学生3913人、留学生365人。
    师资力量  学校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教职工2414人, 其中专任教师1303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74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677人;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40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被确定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人。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原则,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校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00项。随着“211工程”建设的实施,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997年以来,新开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准科技项目经费1亿多元,有36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以“试管牛”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已经或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主楼


学校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校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300余项。“211工程”建设以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1997-2007年,新开科研项目2038项,其中国家“863”、“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85项;获准科技项目经费24330.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12815.2万元;发表论文10037篇,被SCI、EI、ISTP收录588篇,被SSCI、CSSCI收录650余篇(“十五”开始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661部;获得专利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以“试管牛”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已经或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国外   
网络中心

34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还有计划地安排了1500多名教师出国留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总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6.09万平方米。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办公、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全校图书文献总藏量达到177万册,图书馆是CALIS中心的B级成员馆,是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NALIS)的中心馆,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6635万元。
学校的发展  在总结办学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不断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   
  

新、机制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力争把内蒙古大学办成一所面向全国、面向国际的开放水平更高、嵌入社会更深、学科建设更有特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贡献、对国家乃至国际某些学科更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努力使学校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大事记
1957--1985年  1957年10月14日,内蒙古大学举行隆重的建校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兼任首任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来校执教并任副校长。在建校典礼上,乌兰夫明确提出内蒙古大学的“双重任务”,即“一方面,它与兄弟高等院校一样地贯彻执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高校,它就要担负起繁荣和发展内蒙古民族的文化和培养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
  1959年3月,中共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
  1977年12月,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使遭到“文革”破坏的教学工作走上正轨。
  1978年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9月,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84年3月,生物系留日教师旭日干同日本学者合作,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体外受精的试管山羊。
  1985年,蒙古语言文学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7--1993年  1987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校作为附属中专保留。
  1988年,中国民族史、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生态学等4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9年3月,在旭日干博士的主持下,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胎试管绵羊。同年8月,成功培育出第一胎试管牛。
  1992年,蒙古语族语言文学被列为国家高校重点学科。   
桃李湖 文体馆

1993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199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内蒙古大学争进国家“211工程”。
1994--2000年  1994年,动物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无机化学、微生物学3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94年1月,在内蒙古大学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学科蒙古学信息中心。
  1994年11月,蒙古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生物学和数理学(试办)2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5月,旭日干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2月,成立蒙古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始进行学院制改革。
  1996年,建立文史哲自治区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化学自治区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1996年9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自治区组织的部门预审。
  1997年,经批准,建立草地资源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家畜繁殖生物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1997年,“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6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国家立项审核,11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7年9月7日,隆重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岚清、布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内蒙古大学题词。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校视察。
  1997年12月,被授予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
  1999年,“基因序列的信息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建立自治区高等学校稀土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9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学校视察。
  1999年1月,由内蒙古大学牵头,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建的内蒙古地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并于2003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32个)。
  1999年11月,成立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至此,学校形成了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体制。
  2000年,“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生楼

2000年1月,组建奥都实业发展集团公司,后勤与行政逐渐实现规范分离,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0年3月,自治区政府决定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并入内蒙古大学,组建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4月,下发《内蒙古大学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8月,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11月,自治区政府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体制的批复》,要求教育厅制定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体制实质性合并操作方案,同时要求内蒙古大学加强对艺术学院的管理。
  2000年12月,蒙古学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2001--2005年  2001年,因在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取得显著成就,旭日干院士被国家科技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先   
  

进个人”。
  2001年7月1日,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
  2002年,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2002年1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两个学科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2002年1月,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总数达到15个。
  2002年10月30日,《内蒙古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教育部联合组织的专家组论证。
  2003年,与科技部共建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1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该校曹之江教授主持的“数学分析”课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曹之江教授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全国名师。
  2004年5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和自治区主席杨晶签署协议,成为省(区)部共建学校。
  2005年3月21日,自治区政府下发内政字[2005]67号文件,将内蒙古农业学校整体并入我校。
2006--2009年  2006年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内发改社字[2006]599号文件,内蒙古大学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正式立项。
  2006年8月19日,内蒙古大学隆重举行了新(南)校区奠基仪式。自治区主席杨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瑞清,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盖山林,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院士,自治区各部委厅局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呼和浩特市市长汤爱军、副市长吕慧生及玉泉区、赛罕区领导等出席了奠基仪式并培土奠基。
  2007年9月7日,内蒙古大学迎来自己的50华诞。
  2009年6月,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成功培养出了国内首例克隆绒山羊,并且世界首例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实验也在这里获得成功。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7年的内蒙古艺术学校,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文化部确定的全国重点中专,是自治区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1987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内蒙古艺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在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战略的引领下,内涵发展、创新跨越,以教育教学出人才、艺术研究出成果、创作表演出精品,创造了自治区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为繁荣民族艺术事业、推动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现有美术、艺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戏剧、文化艺术管理、公共课教学部等7个教学系部、1所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设有绘画、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雕塑、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编导、表演(含舞蹈表演、舞蹈表演与教育、国标舞、影视表演、二人台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等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等13个艺术类本科专业,34个专业方向,涵盖了高等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研究的主要领域。 2004年以来,相继获得文艺学、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办学体制,学科建设日臻完善,现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被誉为“民族艺术人才的摇篮”。
  学院现有在校生4000多人,教职工近600人,专任教师占76%,其中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中正、副教授122人,国内外客座教授30多名,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3人。建立了“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内蒙古动漫产业研发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内蒙古皮革艺术产业化项目示范基地”。有14门内蒙古大学校级重点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程,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在民族音乐理论、蒙古族乐器改革、文艺学、文化艺术产业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艺术研究科研课题。
  近年来,学院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自治区民族文化优势和地域特色,确定了“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四位一体,服务、交流功能并举,建设国内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注重实践教学,推动教育教学出人才、艺术研究出成果、创作表演出精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学院坚持科学的人才观,以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以民族特色打造艺术院校知名品牌,树立学院良好形象,扩大学院的影响力,全面实施“人才强院”和“特色强院”战略。“人才强院” 战略一方面设立教师学历提高和进修专项资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设立教学、科研、创作、表演获奖成果奖励津贴,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和激励大家建功立业;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实苦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艺术、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特色强院” 战略是以自治区民族文化优势和地域特色为依托,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办学方针,以蒙古族音乐、舞蹈等民族艺术为龙头,发展特色学科,以特色优势立足于艺术院校之林。为弘扬繁荣民族艺术、建设文化大区、扩大内蒙古民族艺术的影响做贡献。50多年来,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艺术人才,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摇篮、内蒙古民族艺术教育和民族艺术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如,德德玛、拉苏荣、阿拉腾奥勒、腾格尔、李镇、敖登格日勒、康绍辉等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享誉国内外。
  学院在“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四位一体,服务、交流功能并举的办学思路,实施“特色强院”、“人才强院”战略下,在国际、国内高水平专业大赛上多次取得佳绩。“九五”以来,学院师生10余项艺术作品在国际专业比赛获奖,100余件美术、艺术设计作品入选全国画展或作品展,400余件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作品获自治区级奖项。“十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3项,其中有2项与蒙古国国际合作项目,有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十一五”规划艺术科学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等6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发表创作成果3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4部,有60余项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如:蒙古舞获蒙古国举办的“首届金燕子国际舞蹈大赛” 金奖;舞蹈《飞鬃马》在荷花杯全国舞蹈比赛中获编导二等奖、优秀作品及民舞之花奖;舞蹈《顶碗舞》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百灵合唱团”荣获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有表演民谣”项目金牌和无伴奏合唱项目银牌、第九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金奖;在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共获得1个金奖、5个银奖、7个铜奖、6个优秀奖;马头琴独奏获文华艺术院校银奖;长调获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银奖;在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大赛上获得1银5铜的好成绩;在第十一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齐越奖”、三等奖、优秀奖;在香港第四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中荣获双钢琴组二等奖、独奏二等奖;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美术作品《阳光》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我院代表内蒙古参赛的3个舞蹈作品分获荷花奖表演金奖、作品银奖和“十佳表演奖”,是荷花奖设立以来,自治区首次摘金。充分体现了学院教学和创作、表演的水平和实力,展示了民族艺术创新发展的蓬勃生命力,标志着我院的教育水平在国内艺术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尤其是鉴于学院办学水平较高、专业特色突出,教育部于2008年11月批准学院音乐表演、表演、音乐学3大类十几个专业按照《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关于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本科招生办法执行,学院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获批的综合大学艺术学院。
  多年来,学院与国内外艺术院校、团体以及知名专家学者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往。先后与蒙古、美国、丹麦、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港澳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艺术团体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多次应邀组团前往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丹麦、德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访问演出或举办作品展览,扩大了蒙古族艺术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影响,为宣传、树立内蒙古改革开放的新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十余载风雨兼程路,几代同志团结奋斗歌;塞外艺苑春意正浓,北国草原桃李芬芳。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这座承载着内蒙古草原艺术生命的神圣殿堂,将带领无数追随艺术真谛的朝圣者勉力前行、再创辉煌!
近年内蒙古大学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32548537--5本科一批2007532539535--2本科一批2005487516497--5本科一批2004----------不详2003470--------不详2002452--------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6:18 , Processed in 0.23378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