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嘉善田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5-1
注册时间
2013-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嘉善田歌   发表于 2013-5-1 13:49: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中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七种不同曲调组成,即《滴落声》、《落秧歌》、《棣头歌》、《羊骚歌》、《嗨罗调》、《急急歌》、《平调》。这七种曲调,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以“田歌班”的形式数曲联唱。曲调极富江南水乡特色。歌词多用“吴音俚语,谐音双关”。歌词的这种所谓“吴格”,与明代冯梦龙编的吴地《山歌》有直接传承关系,与《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中的南朝“吴声歌曲”也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因此,嘉善田歌也是江南“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善田歌历来受到重视和传承,20世纪50年代田歌联唱《黄浦太湖结成亲》,在省内获奖后,录制唱片,并由中央广播电台作为常播曲目。60年代田歌女声独唱《送粮》,全国流行并一直传唱到90年代。其间当地有两名田歌手曾获“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以嘉善田歌为创作素材的音乐剧《五姑娘》获文华大奖。田歌的表演形式,除了独唱、对唱外,更有以或三人、或五人、或七人、或九人等组成的歌班,以“了卖”形式演唱。有“起头、卖、了,后卖、后了(撩),”四句词起伏循环几次,声音高昂粗吭,在平原上久久地回荡。被专家称为是有和声的民歌。田歌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和场合,一般在每年的春耕插秧、耘田、耥田、夏日的乘凉、摇船、秋收的扇谷时演唱,冬天不唱。演唱的场合一般是田间、打谷场、农家门前晒场、河荡畔。

  随着社会的发展,田歌的演唱氛围逐步弱化,民间唱田歌的人逐渐减少,一批老田歌手也已去世,田歌的保护与传承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嘉善丁栅小学、社区都办起了田歌兴趣班,投入力量抓田歌的普及和保护。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019

2013423135435908.jpg (86.7 KB, 下载次数: 46)

201342313543590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2 06:11 , Processed in 0.44418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