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品牌]中国木耳之乡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5-3
注册时间
2013-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国木耳之乡   发表于 2013-5-3 10:50: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乡品牌
口号:形似燕,状如飞
简介:房县黑木耳产于湖北省房县。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是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房县黑木耳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又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2009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房县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从古至今房县人民均有栽培黑木耳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复之,即生尔”。这不仅记载了房县劳动人民对于常见耳树的认识,而且总结了当时黑木耳的生产经验,这是目前关于黑木耳生产的最早记录,证明了房县为最早生产黑木耳的地区之一。
据传,唐中宗李显(庐陵王)被贬房陵后,心思郁结,久而成病,中医以黑木耳入药,不料却被厨子误以为菜炒制入膳中,李显食后,感此物柔韧润滑,清神解郁,遂久食。回京后,中宗点名“房耳”作贡品。由于当时只有伐木放置野外自然生长的条件,产量极低,供不应求,曾一度出现“百姓皆种耳、官商皆收耳”的繁荣景象,由此推动了房县黑木耳大量种植。清代《房县志》记载:“木耳有红、白、黑三种,白者尤贵。房东北有香山,骛利者货山木伐之,杈了纵横,如结棚栏,阅岁五六月,霖雨既零,朽木余液,凝而生之,获数倍。南山中亦然。今则刀耕火种,丛箐尽成町畦,所市多自兴安汉中来也。”《湖北通志》记载有:“木耳以郧属产者为最著名,世谓之郧耳”,房耳占郧耳总产的90%。从唐朝至今,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黑木耳的习惯,可见房县黑木耳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联系:湖北房县
13585998436
网址:http://www.fangxian.gov.cn

u=2643667765,3221138765&fm=21&gp=0.jpg (7.2 KB, 下载次数: 126)

u=2643667765,3221138765&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 22:53 , Processed in 0.31365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