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简介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简介2
[复制链接]
1293
|
0
|
2010-12-14 1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北京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地处
北京和徐州的两个办学实体组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型大学。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97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校位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东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西望颐和园、圆明园与香山,学校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6余万册,电子图书28万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一所具有矿业特色,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以及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10个学院,8个
国家重点学科
,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具有博士、硕士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8个“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有50个博士点,96个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多个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还有水煤浆世界实验室、中日地层环境力学中心以及国际交流中心。2007年学校成立了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此外,学校还是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在职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工程硕士的单位。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其中兼职院士5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130人,教授109人,副教授104人,57%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1%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中有2人分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提名奖,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2人入选北京市新星计划,20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1世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始终坚持能源与安全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充实内涵,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现任领导 罗承选:校党委书记
葛世荣:校 长
邹放鸣:校党委副书记
张爱淑:校党委副书记
曹德欣:校党委副书记
宋学锋:副校长
王建平:副校长
赵跃民:副校长
刘炯天: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缪协兴: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秦勇:副校长
科 技 园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科技园,于2000年 10月开始规划并启动建设,2002年7月被列入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建设计划,2006年10月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09年9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首批、江苏省唯一一所“
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
”试点单位,同期获认定的全国名牌大学还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十所。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实验、智力、信息和科技资源优势,在徐州市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基本功能,融合技术、资本、人才和市场资源,力争用3到5年时间,把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转化、成长壮大的培育基地和示范区,成为集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
园区目前在孵企业90余为家,毕业企业40余家; 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毕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在孵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有关联的占60%;2007年,在孵企业年技工贸收入4.24亿元,毕业企业年技工贸收入5亿元;近三年以来,在孵企业年技工贸收入平均年增长率80%,毕业企业年技工贸收入平均年增长率60%。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园区已形成了“一区多园”的格局。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知识产权创业园。
园区重点发展领域为:
能源,包括能源开采、能源安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等;
环保,包括绿色开采、清洁生产技术、土地覆垦、水处理、大气治理、环评技术和环保产品等;
循环经济,包括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网络运输技术等。
通过吸收、孵化在能源、环保、循环经济方面的国内外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科技含量高、特色鲜明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带动相关产业技术和企业共同发展。
重点学科
序号
学 科 分 类
学 科 名 称
学院名称
1
国家重点学科
采矿工程
矿业学院
2
国家重点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学院
3
国家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
化工学院
4
国家重点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
资源学院
5
国家重点学科
岩土工程
力建学院
6
国家重点学科
工程力学
力建学院
7
国家重点学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信电学院
8
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1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环测学院
1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机械工程
机电学院
2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土木工程
力建学院
3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测绘科学与技术
环测学院
4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资源学院
1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2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环测学院
3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化学工艺
化工学院
4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1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
机电学院
2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
力建学院
3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环测学院
4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资源学院
5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1
江苏省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电学院
2
江苏省重点学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环测学院
3
江苏省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4
江苏省重点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学院
5
江苏省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6
江苏省重点学科
化学工艺
化工学院
7
江苏省重点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资源学院
8
江苏省重点学科
矿物材料工程
化工学院
9
江苏省重点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安全学院
1
部级重点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学院
2
部级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
化工学院
3
部级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4
部级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特色专业
序号
专 业 分 类
专 业 名 称
学院名称
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采矿工程
矿业学院
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矿物加工工程
化工学院
3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安全工程
安全学院
4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地质工程
资源学院
5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电学院
6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土木工程
力建学院
7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工程力学
力建学院
8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环境工程
环测学院
9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电学院
10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测绘工程
环测学院
1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会计学
管理学院
1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信息工程
信电学院
1
省级品牌专业
采矿工程
矿业学院
2
省级品牌专业
安全工程
安全学院
3
省级品牌专业
矿物加工工程
化工学院
4
省级品牌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电学院
5
省级品牌专业
地质工程
资源学院
6
省级品牌专业
土木工程
力建学院
7
省级品牌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电学院
8
省级品牌专业
测绘工程
环测学院
9
省级品牌专业
会计学
管理学院
10
省级品牌专业
工程力学
力建学院
1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力学院
2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环境工程
环测学院
3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资源学院
4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应用化学
化工学院
5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工商管理
管理学院
1
省级特色专业
信息工程
信电学院
2
省级特色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 学 院
3
省级特色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院
1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学院
2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3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应用物理学
理 学 院
4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工业工程
矿业学院
5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艺术设计
艺术学院
6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消防工程
安全学院
7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工程管理
力建学院
长江学者
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我校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岩土工程学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获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同时,学校拟在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中国矿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名单
批 次
姓 名
设岗学科
类型
第一批
孙恒虎
采矿工程
特聘
第二批
赵阳升
采矿工程
特聘
第三批
陶东平
矿物加工工程
特聘
第三批
赵 坚
岩土工程
特聘
第四批
彭苏萍
矿产普查与勘探
特聘
第四批
赵跃民
矿物加工工程
特聘
第五批
刘恩儒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特聘
第五批
余海岁
岩土工程
特聘
第六批
徐精彩
安全技术及工程
特聘
第八批
史文中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
讲座
科研平台
中国矿业大学省部级以上(含校级重点研究机构)科研平台
[9]
类 别
名 称
立项日期
主管部门
973计划
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07CB209400)首席科学家:缪协兴 教授
2007.11
科技部
973计划
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1CB201200)首席科学家:谢和平 院士
2011
科技部
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12
科技部
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4
科技部
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1
科技部
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1
发改委
部 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12
教育部
部 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4
教育部
部 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4
教育部
部 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6
教育部
部 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9
教育部
部 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3
测绘局
部 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07
能源局
部 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3
环保部
部 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
2005.12
发改委
部 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
2005.12
发改委
省 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9
江苏省科技厅
省 级
江苏省煤基CO₂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9
江苏省科技厅
省 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11
江苏省科技厅
省 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7
江苏省科技厅
校 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
中国矿业大学
校 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3
中国矿业大学
校 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9
中国矿业大学
校 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8.11
中国矿业大学
校 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9.12
中国矿业大学
校 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8
中国矿业大学
流 动 站
序 号
名 称
设立日期
隶 属
1
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5年2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3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3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9年9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4
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2月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5
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3年10月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6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2月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7
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8月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8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2月
环境与测绘学院
9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8月
环境与测绘学院
10
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5年10月
矿业工程学院
11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2月
机电工程学院
12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2月
管 理 学 院
两院院士
序号
姓 名
院 士
所在学部
备 注
1
陈清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全 职
2
刘炯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全 职
3
钱鸣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 职
4
周世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 职
5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 职
6
谢和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 职
7
乔建永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外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全 职
8
袁 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院长
9
王 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 程 管 理 学 部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10
谭建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
11
闻邦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名誉院长
12
薛群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名誉院长
13
王梦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兼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14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学部
兼职、国家测绘局科委主任
15
杨裕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兼职、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研究员
16
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兼职、国网电力研究院名誉院长
17
王思敬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兼职、中国工程院学部主任
18
孙传尧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兼职、中国矿冶总院院长
19
宋振琪
中国科学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兼职、中国矿业大学杰出校友
20
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兼职、中国矿业大学杰出校友
21
许厚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学部
兼职、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
22
杨元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学部
兼职、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
23
曾苏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兼职、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
24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兼职、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
25
徐政和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外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兼职、加拿大Alberta大学教授
26
韩德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已故(2009年10月于北京逝世)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家乡市场
文化
榴莲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