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康,1952出生于福建,现任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在中国很多城市,不管是沿海,还是内陆,许多人对“宝龙”这个品牌并不陌生,宝龙集团正以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走进城市,走进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宝龙飞速发展,从房地产到酒店旅游业,从娱乐业到信息产业,强劲的产业竞争力,使得“宝龙”品牌在很多产业领域颇具领军相;和声名远播的“宝龙”品牌相比,一向行事低调的宝龙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对于许多人来说,却显得有些陌生,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宝龙所做的项目或者产品,了解许健康,了解他的企业经营理念。2003年,许健康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事务比以前多了,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机会也多了,人们才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他。解读宝龙的发展历程,分享许健康的人生理念,一个兢兢业业,对事业充满执著的许健康,一个胸怀国家社会,以报效国家社会为己任的形象,跃然浮现于人们眼前。
缩写时代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时代的烙印,许健康亦不例外。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在其事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许健康出生于福建晋江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子承父业,做了医生,一边还在卫校读书。那个时候,他已经在乡亲们那里赢得不错的口碑,他也憧憬着能做一个名医,像父辈那样为周围的乡亲服务。但是随着国门打开,不少福建乡亲移居澳门,这个消息仿佛为年少的许健康打开了一扇窗户,他向往着到外面更加广袤的世界中,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仅差四天就能毕业的他,毅然选择放弃学业,移居澳门。当时,父母亲对他没有一点阻拦的意思,现在许健康每次提及往事,仍是有些纳闷,一辈子安分守己的父母,那时候为什么愿意让他走?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并不容易。“不知道那时候父亲为什么那么确信,我可以出去成就一翻事业”,言语间有一些不解,也有些欣慰——他没有辜负父亲当年的那份信任和期望。
在澳门的日子,一开始非常辛苦,许多熟悉他的人都对他说,放着受人尊敬的好工作不做,出来受罪,何苦呢?但是他心中憋着一股气,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给了他战胜眼前困难的勇气。在不长的时间里,许健康在澳门完成了人生第一个一万元的积累。他筹钱开了一家公司,用自己过去的名字“金龙”命名,他希望自己的事业从这里开始,象龙一样腾飞。由于他为人正直,侠义心肠,做人和做事都很真诚,事业很快就有了起色。在澳门商界,许健康逐渐有了自己的声名。
两三年过后,他的事业渐渐发展起来。当时内地与澳门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在频繁往来家乡与澳门之间,他发现其实很多商机就在眼前。当很多同去的乡亲还想留在澳门多挣点钱时,他已着手回家乡投资兴业了。1983年,他毅然投资20多万元,在家乡晋江创办了制衣厂。1986年,他了解到洋伞在东南亚地区市场很好,就果断筹资近百万元,在珠海创建了一家制伞厂。随着资金积累的规模不断扩大,他又与台湾商人合作,在晋江投资开办了一家现代化的企业——福建东伦织造公司。
而真正让许健康事业腾飞的,则是得益于澳门回归之前,房地产业的异常红火,和他对房地产业市场变化的敏锐把握。1990年,许健康筹集了5600多万澳元,成立了宝龙集团。当时的市场瞬息万变,惊心动魄,有时候房产今天买进来,晚上就要核算,第二天就出手。最漂亮的一次买卖,是他与第一国际集团联手,收购了新口岸国际中心。当时,很多人不得不对他的气魄和胆识表示钦佩。宝龙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澳门房地产界的“新贵”,新闻界称许健康为“澳门地产大亨”。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内地经济开始迅猛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许健康携宝龙品牌进军厦门。和很多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闽商一样,这里有他的血缘和地缘归宿,从他一脚跨入厦门的土地,决定在厦门发展那一刻起,他就把这里当作了今后事业的家。1992年,他斥资2亿多元兴建拥有四栋高层商住两用楼的宝龙中心。随后又投资宝华花园,建筑面积达到20多万平米。当时不少人认为,宝龙中心所处的位置吕厝还很“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商业网点,无所谓人气。但是许健康始终认定,这里是厦门的中心,将来的宝地,只要市场定位好,房子的品质好,就不怕没有市场。此后市场的巨大成功,印证了他的判断,如今这里成了厦门最密集的地区,在宝龙中心周围矗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宝龙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缩影,随着厦门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许健康的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1997年,许健康看中风光旖旎的白鹭洲,投资2亿人民币,兴建了五星级宝龙大酒店,如今,宝龙大酒店已是厦门经营效益最好的酒店之一,成为厦门最具代表性的商务休闲旅游大酒店。2005年晋江五星级酒店也如期开业。宝龙品牌的房产和酒店,已成为推动城市增值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