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家具-郑隆喜-浙江浦江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0

听众

185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9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6-1
注册时间
2013-5-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纾随   发表于 2013-5-29 11:5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郑隆喜简介:

       47岁才开始创业,十年时间凳上“锁王”宝座,梅花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郑隆喜的成功路不能不说是奇迹。但分析这奇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这位老五金人对市场空白的精准分析和目标市场的调研,比如:92年时,市场上只有30毫米规格的挂锁,郑隆喜就生产25毫米的挂锁;市场上有两把和四把钥匙的锁,郑隆喜就生产三把钥匙的锁。

       梅花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郑隆喜47岁才开始创业,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吧。他就是凭着一把小小的挂锁,十年左右时间就登上了锁王的“封神榜”,一年造锁就造出了1.4亿元产值,其中出口额就有900多万美元。

        去年8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梅花锁业集团“中国十大锁王”称号后,郑隆喜就特意打造了这把“锁王”。今年郑隆喜已61岁了,但他依然掌舵着梅花锁业,每天依然在车间穿梭忙碌着。



16.gif




“天命”年下海搏浪

       一年能赚个四五万就好了。这是郑隆喜下海之初定下的目标数。郑隆喜是技术员出身,从工作的第一天就与锁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浦江县的国有锁厂干了近20年,后来转战义乌,在义乌市锁厂当副厂长,做的还是技术活。

       当厂长,业绩干得再出色,一年奖金最多也只是二三千元。快要“知天命”的时候,郑隆喜想到了下海单干。“人家能做锁能卖锁,自己也能做到”,郑隆喜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

       正当他心思蠢蠢欲动时,时任浦江县父母官的郑宇民一席话给了他一颗定心丸,郑宇民积极鼓励浦江人下海弄潮——农民可以下海,当干部也可以下海试身手。

       1992年,郑隆喜辞了职,向义乌一个老板借了15万元,第二年办起了锁厂。他们刚生产的时候,市场上的挂锁只有30毫米一种规格。郑隆喜就凭着技术员的老底子,开发生产25毫米规格的挂锁,就像庖丁解牛一样,这么一个简单的“变种”就让郑隆喜尝到了甜头,1994年他很轻松就赚到了20多万元。

       为什么取名“梅花”?郑隆喜说,工厂是正月里办起来的,正月里梅花盛开时,产品生产出来了,于是应景取了“梅花”,厂名为梅花,产品也为梅花,并当即向工商局申请注册。当时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人都有个名字,产品区别于他人也应该取个名字。

       现在回过头来,郑隆喜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策。他随机取的“梅花”给他带了很大方便,梅花的五个花瓣均匀分布,挂锁上的梅花图案很好印,而且,梅花商标的制作模具也不容易损坏。

       更让郑隆喜高兴的是,从此,梅花锁业的品牌之路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99年,“梅花”锁获取了金华名牌产品;2001年,取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标;2002年,又从中国日用五金协会那里捧回了“中国挂锁中心”的金字招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03:55 , Processed in 0.26593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