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复制链接]
查看1284 | 回复0 | 2010-12-18 14: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8年,坐落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中心位置,学院占地1100余亩,在册学生一万余人。2006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先进,是一所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绿色校园。学院现有化学工程技术、应用化学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自动化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八个系,其中部分专业为江苏省示范专业。
学院简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创办于1958年,坐落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占地1100余亩,在册学生1.2万余人,现有化学工程技术、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体育九个系。2006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成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园区建设院校。
  
  


  办学五十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致力于为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被评为“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全面启动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目标、素质为特色、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建成多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总资产十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拥有38个现代化实训中心、200余个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及相配套的专业教室、多媒体、电化、网络、语音教室。图书馆藏书53万册,各类中外期刊925种,电子图书180多万册,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等电子图书15.2T。建有千兆以太校园网、宽带接入INTERNET网,学生公寓配备网络接口、电话等现代化生活设施,教学用计算机3200余台,校园内实现一卡通,数字化校园已基本建成。

师资力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0余名,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有教育部、江苏省和全国行业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4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比例达75%。学院每年选派教师赴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培训,聘请国外专家来校任教。

  学院紧贴市场办教育,在加强化工、建筑、制药、机械等传统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新增了无损检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新专业,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学院建立了100余家紧密合作型校外企业,开创性地探索出以 “校内与校外结合、仿真与实操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小试与放大结合、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这一“四结合、六合一”理念建设高职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之路,现有教学固定资产中,七分之一为教师自主设计、安装、调试建成的实训设备,部分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其他高校和企业得到推广使用,这一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引领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方向。学院推行“一凭多证”制度,利用现有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学生提供20余个工种的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考核,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毕业文凭,又可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为部分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联合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双文凭人才,与德国焊接中心共建“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合作共建“中乌焊接技术研究所”。学院积极拓宽继续教育办学之路,与南京工业大学、南办学理念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紧贴市场办教育,所有专业及课程的设置都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学院各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在行业特点采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专业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专业方向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毕业时在掌握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在某一领域内具有比较突出的实用技能;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实训室建设,将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改造为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实践;学院聘请企业一线科技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实训指导老师,通过模拟生产现场、营造真实工程场景,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学院建立了6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直接参加企业一线的生产和管理,做到所学技能与企业无缝对接;学院组织专业课教师滚动式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与革新,使学校在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将最新的生产工艺及技术传授给学生;学院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四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在为社会培训20个工种的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的同时,帮助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毕业文凭,又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一凭多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均衡发展,一大批教授、副教授被企业聘为科技创新促进者、兼职工程师等,将自己的理论成果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经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处统计,2004年度横向科研项目到帐经费在江苏省高职院中名列第五。学院为一些大型企业实施订单式教育,按企业要求设置教学大纲、设置课程,为企业量身打造专门人才,其中一些企业在该校相关专业投资建立了企业实训中心,并设立了奖学金。

院系介绍应用化学技术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学技术系于2003年6月在原化学教研组、实验教研组和环化教研组的基础上成立。目前设置5个教研室:化学教研室、制药教研室、环保教研室、分析教研室及实验教研室;开设4个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学制药;其中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学制药与营销组成两个双专科;设6个实训中心:环境治理技术实训中心、环境监测技术实训中心、化学实验技术实训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分析测试技术实训中心、制药技术实训中心;2个对外服务的科研机构: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分析测试中心。全系现有教师、实验人员61人,还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为兼职教授、副教授,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应用化学系坚持以“化学教学为基础、应用化学为特色,制药工程、环保工程为创新,理工协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的发展目标,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体系。

  全系实训室面积近7000平方米,有基本操作训练实训室、混合物分离纯化实训室、定量分析实训室、物理常数测定实训室、基础实训室;全系还拥有6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化学制药实训室、生物制药实训室、微生物与生化实训室、工业分析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水处理实训室;拥有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度仪、COD、BOD及电化学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训室不仅承担着本系四个专业的基础实验,还承担着全院的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应化系全体教师一贯拥有优良教风,治学严谨;全系学术气氛浓厚,教学成果丰硕。应用化学专业自96年参与全国工业分析CBE教改以来,成果显著,其改革成果在全国同类职业学校中得到广泛肯定,该系教师参与编写的《工业分析专业CBE教程》被评为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第五届优秀教材特别奖。近几年来,一直承担着全国化学化工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工作,共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数十本。其中《仪器分析》获第六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应化系青年教师集体荣获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应化系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娴熟,职业综合能力极强,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用人单位喜爱。
化学工程技术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规模较大的主干系之一,现设有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八个方向,其中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三年制)专业为该院省级特色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五年制)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示范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全系有高中后三年制高职、高中后四年制(双专科)高职、3 3制(对口单招)高职和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四个教学层次,形成了培养化工类高技能、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完整体系,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几年来,该系各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

  化学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余名,兼职教师10多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30%以上,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60%以上,且有一半以上获得研究生学历。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成果斐然。全系有30余人次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教材的编审工作,已出版教材40余种。

  化学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流的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施。现建有化工仿真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基本操作技能实训中心、精细化工实训中心、化工工艺实训中心、高分子材料实训中心、安全技术实训中心、化工生产(冷模)实训中心、化工设计技能训练中心等九大实训中心,并建有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的化工操作工培训考核站以及相关塑料加工工种操作工培训考核站,其中化工操作工培训站是常州市唯一的化工操作工技师与高级技师培训考核站。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技术系十分注重科研活动及技术开发,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及技术服务,并成立了化工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绿色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勇于承接科研项目、参与技术应用研究,近两年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已有多项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等项目获奖或投入生产。并有数十篇教学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其中有多篇论文在市级、省级、国家级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奖项。同时,该系也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多项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市级奖项。

  化学工程技术系将继续以“做强、做特、创品牌”为专业发展总目标,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高职人才为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倡导教研与科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职特色鲜明、职业能力卓越的技术应用性化工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机械工程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设有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制冷与冷藏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六个专业。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对口单招三年制学生,目前在校学生1900余人。

  机械工程系教研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兼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8名,讲师17名,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10名,在读研究生15人,双师型教师32名。

  机械工程系现建有八个实训中心:

  1.化工设备维修实训中心 2.制冷维修实训中心

  3.焊接技术实训中心 4.汽车维修实训中心

  5.机电设备维修实训中心 6.无损检测技术实训中心

  7.CAD/UG培训中心 8.金工实训中心

  经江苏省社会与劳动保障厅批准,设有职业资格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制冷与空调维修工中级、高级与技师的考证资格,可进行车工、钳工、管工、铆工、焊工、数控、汽修等工种的考核和领证。

  机械工程系设有机械研究所,近两年来,全系教研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2004年承担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项目10余项。全年到帐科研经费年总计121.5万。在研课题2项;在建院级优秀课程2门。“液袋式液压胀管机”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冷冻干燥机”已被江苏范群干燥设备厂投入批量生产。“冰箱示教仪”被教育部作为唯一职教成果选调进京参加“建国五十周年成果展——光辉的历程”,已取得国家专利并为多家学校使用。
计算机技术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两个专业方向,自1994年招收首批学员至今,已累计有千余名毕业生。目前系部设有软件技术教研室、网络与多媒体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实训中心教研室等四个教研室,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副教授、讲师等专职教师队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建有网络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硬件实训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等四个实训中心和一个师生创新工作室,各中心分别设有综合布线实训室、Cisco网络实训室、锐捷网络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Windows系统实训室、Linux系统实训室、软件开发室、ERP实训室、企业信息化实训工厂、微机拆装实训室、系统维护实训室、微机故障排除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及多个标准微机房。在专业技能考核方面,目前该系设有思科网络学院、锐捷网络工程师、金蝶ERP操作员与系统管理员、劳动部计算机维修工、Linux操作员与管理员等专业技能证书培训与考核点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系始终以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作为主打专业特色与技术主攻方向。
经济管理系  现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包括市场营销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会计方向等三个专业方向。设有商务模拟实训中心、会计模拟实训室、财会电算化实训室、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国际商务实训室、项目策划室等实训场所,购置了与国家电子商务师考试平台一致的电子商务实训软件、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单证实训软件、财会电算化实训软件等。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该系设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三个专业教研室,秘书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等机构。

  该系主要为企业培养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会计等第一线实用专业人才。累计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合格毕业生,涌现出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私营业主、出国留学者、自由职业者……

  该系老师近年来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参加编写教材十多本,其中《化工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 《公共关系学》等已被列为高职高专的国家规划教材。积极参与院级课题研究、精品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的建设等工作。建立了关系密切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活动,通过双方的合作,互利互惠,实现了双赢。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系已经初步具备了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三个专业方向的师资、实训等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将进一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特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培养一支素质好、作风硬、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建立起一个高效、有序、与国际相接轨的教学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系  目前共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市场营销 (双专科)专业,学制有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对口单招三年制高职、四年制双专科。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系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并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建筑工程技术系配备有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实验室和条件优越的实训中心,建有3个实训中心, 1个建筑工程实训中心,1个装饰实训中心,1个建筑材料实训中心,共30个实验室, 实验设备500余台(套),实验设备固定资产原值368余万元,其中与常州市场营销协会装饰建材分会共同建造的装饰材料展示厅,共投资50余万元,是校企合作中规模较大的一个装饰材料展示厅。 同时建立了有一大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年来,建筑工程技术系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有相当一批毕业生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由于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毕业生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吃苦耐劳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都呈供不应求之势。

  随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技术系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增设适销对路的新专业,不断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自动化技术系  紧紧围绕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全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现代制造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本系设有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三个专业。三个专业均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同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部分计划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

  自动化技术系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兼职教师3 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1人,讲师、工程师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3人,国家教育部下设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近三年来全系教师先后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有5人主编、主审、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数十本。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技术系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优良。目前建有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家用电器维修实训室、电子整机装配实训室、仪表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集散控制(DCS)实训室、电气控制实验室、(MPS)实训室、智能楼宇实训中心,为培养名符其实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在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积极改革教育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江苏赛区二等奖,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江苏赛区一等奖。

  近年来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400人,近三年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自动化技术系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集体,学院将为创建一流的高职院校培养一流的建设人才奉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所授荣誉  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在江苏省2007年度高职院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7项指标中,3项指标名列第一、2项指标名列第二。

  学院推行“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管理理念,从思想道德素质、职业创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学院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建有160余个学生社团,形成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文化进课程、名家讲坛、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搭建起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平台。

  学院学子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大学生文化、艺术、科技、技能、体育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近四年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8个,二等奖2个。毕业生凭借其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外界评价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贾庆林、陈至立、刘延东、顾秀莲、李源潮,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先后前来视察。教育部部长周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前来指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人文校园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标由蓝色中文字“工”与红色字母C”构成,与校名中“工程”二字相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标

表明学院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为现代制造业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蓝色部分又是字“Z”,“C”,构成“常州”,点明学院的办学地点。

  校标如破壳而出的小鸟,理想在这里插上翅膀;它像一团火,智慧在这里闪光,创新与突破在这里实现;它像一个磁场,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汇聚天下英才;它还像飞速前进的风火轮,与时俱进、争创一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吉飞

  院长:颜惠庚

  党委副书记:李亚民

  副院长:欧汉生

  副院长:陈炳和

  副院长:洪霄

社会兼职专家  颜惠庚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化工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压力容器学会制造委员会委员

  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华东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研究会主任

  江苏省高职研究会化工类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杂志 理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理事

  陈炳和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化工高职化工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常州市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常州市技师协会理事

  欧汉生 全国化工高职公共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职教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职教工作委员会委员

  陈 群 全国化工高职化工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刘承先 全国化工高职化工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薛叙明 全国化工高职精细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刘国钧职教中心化工工艺专业专家组成员

  潘文群 全国化工高职化工原理类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文华 全国化工高职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陆建国 全国化工高职电仪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电子工程师》杂志理事

  刘福新 中华职业教育社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常州市人大代表

  全国化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省中专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学科评议组成员

  江苏省中专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

  国家级重点中专校评估专家组成员

  省卫生厅中等卫生学校评估专家组成员

  常州市中专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常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专家组成员

  马永山 全国化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芮君渭 全国化工高职材料加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丁敬敏 全国化工高职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李耀中 全国化工高职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 弘 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化学教学研究会副主任

  全国化工高职基础化学类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尹洪福 全国化工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常州市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评审专家

  洪 霄 全国化工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夏一方 全国化工高职公共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向平 全国化工高职公共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朱春娟 全国化工高职公共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谢 斌 全国化工高职公共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协会理事

  苏南片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科学理事会理事

  张黎明 中国制冷学会全国高级会员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工作委员会委员

  邓允 全国化工高职电仪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交流  学院注重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焊接中心、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加拿大歇尔顿学院、加拿大莱姆顿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韩国极东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全面启动。其中,该院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合作共建“常州国际焊接研究中心”已经得到江苏省科技厅批准,作为省级国际合作重点课题立项并取得省、市财政拨款25万元。学院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联合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双文凭人才,2006年首次招生39名学员已经入学。

  学院每年还选派教师赴德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地培训,聘请国外专家来学院任教,通过不断地消化吸收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精华,提升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特色,为培养全球化应用性技术人才积累经验。

教学成果  学院以“育人”为目标,从思想道德素质、职业创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构建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内容体系;从教育教学、生活工作、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过程和环节构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体系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大程度的张扬与发挥,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多次在省、市、国家组织的科技、文娱、体育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毕业生凭借其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经过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满意度较高,96%以上用人单位认为该院毕业生称职。毕业生就业率2004、2005年均为100%,200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近五十年的创业,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的办学经验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建材报等媒体上报道。

  学院设有精细化工工艺、制冷技术与空调,机电应用技术、材料工程、建筑与工程材料、建筑装饰、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环境保护与监测、工程造价管理、楼宇智能化与物业管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等数十个专业,分别招收高中后(三年),初中后(五年)及中职后对口招生(即33)。现有在校生9097人,在职教职工近400人,专任教师2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及在读硕士教师共87人。具有高中级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82.3%,其中教授、副教授等到高级职称教师共58名。

就业情况  学校已经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2万余名毕业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学院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新路子,坚持围绕市场、育人为本、产教结合的办学思想。在新世纪,学院以全新的面貌、创新的精神、超常的速度,向创建一所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迈进。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