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3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约名家】{风生水起----姜翔玲根雕艺术根🦅}

[复制链接]

2239

主题

29

听众

4063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乡约币
2334 枚
乡约宝
12 枚
最后登录
2019-10-14
注册时间
2010-5-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黄金罗盘_2   发表于 2017-6-24 21:37: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风生水起——姜翔玲根雕艺术 原创 2016-12-21 姜翔玲 王永钊工作室

风如诗,水似画
万物风生水起

0?wx_fmt=png.jpg


品 名:《风生水起》

树 种: 崖 柏(赤柏 & 沉水)

尺 寸:宽600mm×高460mm×厚400mm

作 者:姜 翔 玲


作品赏析:

这是一块在山崖缝隙中求生变形、长期经受风吹雨打的崖柏瘤体,其造型天然稳重,特质丰富,集螺旋、曲形、流线于一体。作者在创作时取之这个天然崖柏根瘤特有的质感和厚重如大川、坑洼似山谷的外形,以及布满跳跃的流线肌理之表征符号。随着从梳理出的那有粗有细的线条起伏流转中,从有形到无形,从似象非象中,仿佛听到了风啸声、水流声,感受到那岁月掠过的潮起潮落、生生息息……抚摸着那油润沁香的作品,渗透出的是大自然丰厚的馈赠,取名:“风生水起”。


《风生水起》

根艺意象使得作品造型赋有了某种寓意、或引发多种及多层意义的形象、概念。原生态根材的客观造型进入创作者的视觉,经过审视后,在原始、单纯、无意识的根料中寻找经营点和爆发点,注入新的概念点和意念,增强原有的形态意识、获得多方位的思想,植入人文思想的精髓,使客观根材的象形外化为形意兼得的作品。这样的根雕作品具有可观性、空间感和立体感,甚至可以从静态中感觉到动的态势与声的振波,使人们透过形象美、意象美去体味意境美——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
根雕艺术即从外形抽象感观中,力图在“形状”的结构中表现一种“语言”,扩展思路。从形质的变化中,不仅让人们在造型中看出什么,而且还将使人们从造型中读出什么,感受到什么,从而触动创作者和观者的心灵。进入抽象根艺的意象境界。
《风生水起》这幅作品在抽象手法的创作中堪称完美融合。它艺术地再现了山、水、风之朦胧美、力度美、流动美。当我们从主体的大川山谷的表现形式中连想到人生有起有落的哲理,以载体顶部形成的一个浪头作为阐释作品经营爆发点,融入当今世界大变革势态的正能量趋向,抓住机遇定能风生水起;从那一条条、一丝丝循而复始、川流不息、流畅的线条元素中,作者对“风”和“水”有着独到领悟,探索挖掘根材对水、风的运用,利用水与风的作用形成巧妙的肌理所要表现的对象相契合,让我们想象到了风动水流、岁月如诗如歌的画面, 营造了“山水环抱,藏风聚气”的场景,跳跃出“风生水起”的主题思想。在作品中我们仿佛寻找到风的灵魂、水的灵性,它们的无处不在,它们的自由自在,同样唤醒我们的灵魂,惊醒我们的感觉,觉醒我们的思想,唤醒我们的心灵,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经营人生的岁月。
人生的精彩,需要努力的追求,亦需要运势的成全。运势,是一种有生命的能量,它借虔诚的灵气之风而来,随润泽的灵动之水而生!让你的运势随风飞扬、依水转动! 这是《风生水起》作品的又一解读,作者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注入,把“靠山”、“风水”相融合,传达了“风生水起、蒸蒸日上”的祥和寓意。
从天然根趣的造型视觉,到技艺展现的艺术美感,从多种特性的表述到人文精神的体现,诸多意趣、诸多感悟被崖柏根艺作品《风生水起》演绎得熠熠生辉。

姜翔玲根雕艺术作品欣赏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姜翔玲出生于宁德,在53岁时,她带着完成的五件作品上北京参加了中国第六届根艺美术作品展览,夺得两金一银二铜“刘开渠根艺”奖,此殊荣让半路出家的她让业内同行跌破了眼镜。十余年来,姜翔玲倾心根艺美术创作,是目前中国唯一女根艺美术大师,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名誉副主席。她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根雕技法,和年轻人一起探讨交流根雕艺术。姜翔玲先后培养出11位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她培养出来的新艺人,外延力大,张力大,时代感强。2011年,她带着培养出来的根艺大师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今年73岁的她仍潜心于根雕艺术,是个带点传奇色彩的人。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0?wx_fmt=jpeg.jpg
萌萌哒姜大师







国家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国家不仅是生理的,而且是心理的。所以,国家不仅需要发展、进步与繁荣,还需要自信、自豪与自尊。  ——雅志方略《国家全息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2 16:19 , Processed in 0.24931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