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设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独立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以下简称天目学院)是200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教育部重新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天目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吴越文化名城钱王故里——临安市,校园占地面积330余亩。校园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是个学习的理想场所。
天目学院根据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设有28个专业,涉及经、法、文、理、工、农、管等七大学科门类,学制为4年。在校生6000余人。
学院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期限,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院实行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 2008年学院面向浙江省计划招收本科生1500名,其中艺术类100名。学生在校修满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天目学院本科毕业文凭;自2008 级新生开始,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经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学位委员会审定,授予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外国语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浙江农林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2001年设为外语系,2003年升格为外国语学院,2000年起招本科生。
学院由方丽青院长主持院行政工作,胡云江书记主持院党总支工作,章晓雯副院长分管教学、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有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 外国语学院
,硕士51人、常年聘请外籍文教专家5人,聘请国内知名兼职教授4人。赴国外留学访学11人。
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英语系负责人何琼(主任)、陈晦(副主任)、吴俊龙(副主任)。日语系负责人周庆玲(副主任)。公外教学部负责人陈秀(主任)、梁淑梅(副主任)、贺岚(副主任)。设有英语和日语2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方丽青。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具有复合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学院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过级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数十个百分点。08年专四考试一次性过级率100%,专八考试一次性过级率95.3%。除课堂教学外,重视第二课堂的组织与活动,以英语协会、英语沙龙、英语周和外语专业晚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及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加CCTV口语比赛,参与企事业经贸洽谈,提供外语口译与笔译服务。
学院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25项、校级70项、教改立项2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CSSCI刊源20篇;出版著作、教材、参考书18部;教改论文20余篇。
外语教学设施先进,设备投入总值达497万元,有各类语言实验室11个。其中模拟语音室2个,数字语音室7个,网络语音室2个,卫星接收系统1套,外语广播电台1个,音视频采编室1个,外语专业多媒体教室19个。在功能上已充分实现了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数据库资料、网络课件、VOD点播和卫星电视可即时调用,实现资源共享;现有图书资料12500多册,VCD和CD1500种,报刊杂志75种,国外期刊27种,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浙江农林大学林学系。1998年11月更名为资源与环境系,2002年1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7月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学院有林学、生物技术、中药学、生物科学、动物科学等5个专业,其中林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设有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遗传学、植物学、中药学、动物学等7个学科,下设9个研究所(中心)。其中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个(森林培育学学科),省级重点扶植学科1个(森林保护学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遗传学学科),校级重点学科2个(生态学、植物学学科);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1个;硕士点4个(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生态学),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农业推广(林科)硕士学位班。全院本科在校生1112名,硕士研究生252名(含农推硕士)。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教职工114人,教授、副教授53人;具有博士学位54人;外聘客座教授十余人,其中外聘院士1人。学院组织教师 先后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作访问研究或进修深造。2002年以来,学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邬荣领博士、江洪博士和浙江农林大学特聘教授黄丽春博士、汤定钦博士,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7个学科综合实验室,分别为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林学省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森林保护实验室、国际空间生态与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科学实验室、天然药物实验室;建有现代智能温控大棚,拥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包括PCR仪、双向电泳系统、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细胞融合仪、基因枪、测序仪、高速与超高速系列离心机及成套液相色谱系统等,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
学院培养了近6000名林业高级人才,有30余名省、厅局级干部,300余名县处级干部和500余名高级工程师。涌现出杨东海等一批英雄楷模人物,有多名校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2004年以来,学生考研已成为我院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先后有大批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许多同学分别考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985工程大学。自2005年开始,学院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室建设完善等有利条件,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对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的作用。
2005至2006年,学院连获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分别为方伟教授主持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项目及童再康教授主持的《特色经济树种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院主编和参编出版了各种专著、教材30余部,每年度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理学院 理学院前身为基础部,成立于1981年,主要承担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基础课教学工作; 1999年更名为信息工程与基础科学系;2001年恢复基础部,英语、计算机、体育先后划出单独设立系(部)。 2003年学校因学科专业调整和发展的需要,撤销基础部,成立理学院。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411人。
学院下设应用数学、统计、物理、化学4 个系,其中应用数学系分公共教学和专业教学两部。拥有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化学4个学科,其中应用数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下设组合与优 化、科学计算、方程及应用3个方向。建有物理、化学、数学 3 个实验教学中心(室)及光电子和应用化学2个研究所,其中物理、化学2个实验教学中心199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合格基础实验室”。全院 实验室面积达 6600M2,实验仪器80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2003年建成一个专业图书资料室,现有藏书3000余册,订有各种数、理、化专 业期刊110种。
学院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有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25人、讲师21人,博士9名、硕士39名,在读博士7名;2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省级特聘教授邬荣领博士任我院学术顾问。
学院实行“学院—学系—课程组”的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推行以“分层次基础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专业教学改革为支撑,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 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的全方位教学改革。贯彻“因材施教”,全面启动“分层次”基础课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和手段等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大课堂教学的实践,实行教学研的紧密结合,着力提高基础课教学和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以适应知识时代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自2000年以来,我院每年专门成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其它各类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组织教师精心指导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其它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了27个全国和浙江赛区的一、二、三等奖,其中全国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
学院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实力。自2005年以来,共主持或参加厅局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33项,获校级以上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发表论文116篇,其中SCI、EI等国际引证索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 园林与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园林系,2002年更名为园林与艺术学院,2005年5月园林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分开设立。
学院下设园林、建工2个系,园林植物、园林规划、园林工程及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等5个课程组;拥有园林综合、土木工程2个实验室及园林工程研究中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花卉盆景等 3个研究所,1个学生创新中心,1个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设有园林、土木工程、建筑学、园林艺术设计等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园林为省级重点专业;城市规 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个硕士点;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土木工程等3个学科,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为省级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校级重点学科。下辖园林设计院(具国家乙级园林设计资质和丙级建筑设计 资质)、环境艺术工程公司(具二级园林施工资质)及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3个科技服务实体(同时也是学院自主的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含在读)14人,硕士(含在读)31人。近三年来,学院已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完成风景区、森林公园、公园、广场、居民区、校园、道路绿化等园林规划设计项目200余项,工程施工项目20余项,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办学实力,所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林业经济管理系。学院下设林业经济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1个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其中,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会计学、国际贸易学科为校级重 点学科。学院拥有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点1个,林业经济研究中心、恒星管理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会计学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等5个研究机构,农林经济管 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为校级重点专业;林业经济学、林业财务与会计等2门省级 精品课程,会计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财务管理、农业经济学、国际结算等7门校级精品课程;在校本科生1840人、硕士研究生 26人。
学院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12人,副高级职称22人;博士18人、硕士50人;硕士生导师15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5人列为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另有兼职教授9人。2005年以来,发表论文217篇,其中SSCI收录1篇、一级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 文转载11篇、国际学术期刊2篇、核心109篇、出版教材或专著12部,获省部级奖3项,厅局级奖5项。2007年学院在研课题5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 项,省部级项目17项,厅局级项目13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46.58万元。
学院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除了与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和多家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外,还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院校、科研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 院楼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建有1个现代化的实验教学中心,下设5个实验分室,即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教学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 教学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分室、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建有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7527册,期刊282种;建有11个校内外教学科研实习 基地。
学院设有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等8个大学生科技协会,学生主持校创新科研基金项目470余项。2003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省财会信息化竞赛及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中,共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二、三等奖92项,省级奖35项。 工程学院 工程学院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森工系和林化系,1986年9月成立林产工业系,2002年1月撤系建院。
学院下设木材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4个学科,并建有科欣科技中心、木材工程技术研究所、室内环境设计研究所、生态环境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设有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5个本科专业,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
学 院拥有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师资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有教职工86名,专任教 师67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2名,副教授18名,讲师27名;博士19名(含在读7名)、硕士46名(含在读14名)。在校本科生1317人,硕士研究生22人。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社会科学部)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学校1958年成立之初的党委宣传科,当时主要承担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目前学院在承担面向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设有法学、广告学、城市管理、汉语言文学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行政管理、法学等两个函授本科专业,广告设计、法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等三个函授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45人。人文学院现在还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两个硕士点,是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人文学院的发展方针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研服 务为基础,全面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学院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2%。另有特聘教授2人,兼职教授4人,兼职副教授5人。教师中有1人曾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有5人曾获得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有7人次担任省级学会常务理事以上学术职务。
学院主持国家、省和横向科研课题150余项,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45部。有1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学院拥有山区发展研究所、吴越文化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山区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旅游广告学、组织形象传播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科研特色。
人 文学院建有专业资料室,面积为260平方米,30个阅览位,现藏图书2万余册,各类期刊290余种,近4000册,各类电子读物450余盘(盒)。并建有人文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法学实验分室、广告实验分室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验分室。法学实验分室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以及法律救援中心。广告实验分室包括平 面广告和影视广告二个实验教学基地。人文实验教学中心为人文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法学实验分室的模拟法庭先后被临安市普法办、临安市司法局和杭州市普法办确定为“临安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和“杭州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于2002年成立,主要职能是负责运行学校的所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承担国际留学生的汉语语言和文化教育,承担出国留学的外语培训工作。
学 院拥有独立教学办公楼一幢,自主学习中心1个,语音实验室2个,多媒体教室7个,商务谈判室2个,资料室1一个(各类藏书近4000册、国内外期刊70余 种、国内外报刊21种)。学院下设3个教学单位:国际商务系、语言教育系和涉外培训中心;2个学科,1个科研机构。目前,有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合作办学 项目一个,已招四级学生,有在校生700余人。有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学分互认项目一个,现正在开拓新的教育合作项目。 旅游与健康学院 旅游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2005年发展为旅游与健康学院,下设生态游憩系和旅游管理系,在森林保护学科招收旅游环境保护方向的研究生,学院现有45名专业教师、3个学科、2个普通本科、1个单考单招专升本,在校生近八百名。
旅游与健康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旅游规划设计实验分室、旅游管理实验分室、健康测评实验分室、中医保健实验分室和旅游资源与环境实验分室,设备仪器总值近181万元。有专业电脑室、旅游环境评价所需的生态指标、大气指标、水质指标的各种检测仪器,旅游规划设计所需的各种图文输入输出设备和软件及健康测评和中医保健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在多家各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与工程和检测技术与 自动化装置三个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生871人。全院现有教师7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10人,外聘教授5人,博士、硕士44人。学院拥有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室(下设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线路、传感器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系统与单片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软件、图形图像、信息管理等13个实验分室)和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下设9个分室),以及林业信息技术应用、学生IT创新、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和天晨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临安市电线电缆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等组成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各类实习基地15个。面积1.2万平方米的信息工程学院大楼为学院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700余万元。特别在重点、重大项目上有了较大突破,其中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 项目5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20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已鉴定成果5项,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 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9部。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简称农学院)是我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新成立的二级学院。
学院有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学院还拥有一个“中国-荷兰种子技术研究中心”,是国际化的种子科学的研究平台。随着浙江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学院将逐步兴办农学、微生物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以推动浙江农业的发展。
学院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硕士学位教师15人。学院建立之初就树立了国际化的人才战略,即从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实验室引进人才,建立合作关系。
编辑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 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94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68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1.0,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 1、森林培育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
2、木材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A类)
4、森林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5、森林经理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6、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B类)
7、城市规划与设计(省级重点学科B类)
8、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1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 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
3、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第7所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4、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第3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高校)
编辑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唯一拥有的高校)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30余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
编辑本段院士风采 张齐生 院士,现任浙江农林大学名誉校长。浙江省淳安县人,中共党员,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专家。1961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完成的“铅笔板新工艺研究”,对我国铅笔工业中铅笔板生产工艺进行了重大改革,82年获天津市优秀成果一等奖,84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主持完成的“竹材胶合板的研究与推广”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竹材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技术”98年获第二届亿利达科技奖。近期完成的“落叶松单宁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与应用”200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杨木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改进的竹材胶合板制造方法”发明专利95年获中国专利创造金奖,1996年、2006年两度荣获江苏优秀十佳专利发明人。出版专(译)著8本,主要代表作有胶合板生产技术问题解答、竹材工业化利用、中国竹工艺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先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国家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委员、中国竹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副理事长,是我国和世界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王明庥 院士,现任浙江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森林培育省级重点学科学术顾问。1962年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84-1993年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委。主持《平原区速生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美洲黑杨胶合板材纸浆材品种选育》等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和国务院的表彰奖励。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4本,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由于他在学科建设上的成绩,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
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编辑本段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
编辑本段浙江农林大学风景 浙江农林大学部分风景[2]:
图书馆
大香樟树
东湖瀑布
东湖边的茶座
东湖上的木桥
教5 顶楼俯视
房子种在树林中
活动中心俯视
学3和学4
冬日的浙江农林大学
学9与学10
学2 楼上俯视
历任领导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09年9月
汤 勇 2009年9月---2010年6月(副书记,主持工作)
宣 勇 2010年6月---至今 校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校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校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张齐生 2008年12月— (名誉校长)
周国模 2008年12月—至今
编辑本段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 牛瑞延教授(1912—1982),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林刚教授(1891—1979),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
徐明教授(1905—1975),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大猷教授(1901—1968),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郑止善教授(1913--1990),江苏武进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俄勒岗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浙江农学院副教授,浙江林学院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编辑本段浙江农林大学校歌 词:王旭烽 曲:周斌
钱塘澎湃,天目巍然,
桃李不语,桃李不语东湖畔,
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
风华正茂恰少年,恰少年。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文理通观,东西博采,
银杏参天,银杏参天集群贤,
求索无疆我们笃行致远,
薪火传承不舍昼夜,不舍昼夜。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编辑本段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到2020年初步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
国内知名:名教授、名校友、名学科、名成果、名事件、名校园等是大学声誉的标志。其内涵则体现在学校核心竞争力:在不同学科领域,拥有若干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拥有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拥有若干走在国内前沿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智囊人物。
生态性:一是表明了浙江农林大学将致力于生态文明、生态科技、生态产品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以此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办学使命与学科专业属性;二是指生态化理念、生态化教育、生态化管理与生态化校园的办学特色;三是指开放的、竞争的、和谐的、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
创业型:其内涵表现在学校办学精神上,强调传承“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注重经世致用的创新与创业文化的培育。在学校组织与管理上,强调组织对外部关系的反应性、适应性,注重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强调知识生产的效率,注重办学资源配置的效益。在人才培养上,强调生态化教育理念,构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在科学研究上,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问题导向,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社会服务上,强调面向“三农”,服务浙江,注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编辑本段杰出校友介绍 1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李春阳,男,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3年,1994年赴芬兰留学。1998年获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2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持植物生态生理与分子遗传实验室,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的生态、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2 知名学者——王传宽
1983. 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 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Biometry)硕士
20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博士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 - 生态学科带头人
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网站 - 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3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滕元新
2005年,浙江林学院优秀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滕元新博士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滕元新博士1982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林学院工作。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林科院担任树木营养专家。以后相继在加拿大国家自然资源部任森林生态及树木营养专家,在多伦多大学任博士后。现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树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在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专题报道和论文。
4 科技标兵——李金昌
李金昌,诸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任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二届)“绍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李金昌同志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著名板栗品种“毛板红”的主要选育者,要林业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13次获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5 病虫害的克星——郎学军
郎学军 建德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成果: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003年12月获得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2004年荣获“首届建德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森防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 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
7 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郑勇平
我校校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获奖励20万元。“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从2001年开始授予,每5年评审一次。评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奖励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支撑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个人。
郑勇平于2000年创办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六年间,森禾已被誉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的领跑者”和“中国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郑勇平董事长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会上,郑勇平作为唯一一位企业界获奖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森禾从机制、投入、项目、渠道等方面入手,定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方向,创新品种、革新流程、提升技术含量,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8 “花仙子”让花儿忘了季节 林霞
林霞1993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她曾引种蝴蝶兰、红掌、一品红、凤梨、仙客来等这些原本在温州难觅踪影的花卉品种,并使之在温州落地生根。她的一品红、仙客来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林霞主持的“良种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9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周国模
1961年4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1987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
主持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分获1999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九五”重点项目“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浙江开化县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研究”获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于2004年和199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先后在《林业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New Fores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部。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0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编辑本段优秀校友一览 1.程渭山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
2.陈铁雄 浙江省台州市市委书记
3.徐培金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
4.傅宾领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
5.方 伟 浙江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6.张立钦 浙江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7.严承高 国家林业局规划院 处长
8.蓝晓光 浙江省林业厅计财处 处长
9.陈勤娟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 副局长
10.汤社平 宁波市林业局 副局长
11.潘孝政 乐清市人民政府 市长
12.朱国平 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林业处 处长
13.陈土根 湖州市林业局 副书记、副局长
14.方培根 绍兴市建设管理局 局长
15.金益元 金华市农业局 副局长
16.王仁东 衢州市林业局 副局长
17.俞慈英 舟山市林科所 市政协常委
18.王冬米 台州市林业局 副局长
19.吕子春 丽水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长
20.高小辉 杭州市风景名胜管委会 局长
21.汤引男 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工程师
22.俞国雄 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副主任
23.柴世民 临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24.应钟全 富阳市老干部局 局长
25.徐海初 桐庐县瑶琳镇 党委书记
26.洪庆华 建德市人民政府 市长
27.陈新华 淳安县县委 书记
28.钟金龙 鄞州区农林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
29.李松年 北仑区市政工程管理处 处长
30.徐爱明 镇海炼油厂厂容科 主任
31.黄林军 奉化市溪口镇管委会 副书记、副主任
32.葛永土 宁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局长
33.陆百福 余姚市科技局 副局长
34.边少卿 象山县科协 主席
35.沈焕初 慈溪市政协 原副主席
36.高育厅 温州市政协副主席、瓯海区区委书记
37.殷乐人 温州市龙湾区 区委书记
38.阮全根 永嘉县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39.池万银 瑞安市农林局 副局长
40.季昌丰 文成县农业局 局长
41.杨昌棉 平阳县林业局 调研员
42.林志平 苍南县林业局 局长
43.周维亮 泰顺县县委 书记
44.邱海华 洞头县财政局 局长
45.万寿余 乐清市打击走私办公室 主任
46.骆成方 绍兴县林业局 科长
47.徐 耘 上虞市小越镇委 书记
48.袁一钊 嵊州市林业局 科长
49.许仲明 新昌县林业局 副局长
50.王光田 诸暨市经贸局 副局长
51.周建夷 嘉善高级中学 校长
52.张云华 平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任
53.朱梅芳 海盐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党委书记、主任
54.范炳康 桐乡横信贸易有限公司业务 3 部 经理
55.叶秀娟 海宁市园林管理处 副主任
56.沈振建 南浔区委宣传部 宣传部长
57.施国强 吴兴区农林发展局 副局长
58.叶维贤 长兴县林业局 党委委员
59.桂吉庆 德清县水利局 局长
60.胡正坚 安吉县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61.金喜漫 金华市金东区农林局 副局长
62.陈仕强 金华市婺城区农林局 副局长
63.方 平 永康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64.徐文金 东阳市虎鹿镇委 书记
65.羊宝君 武义县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66.许成法 义乌市江东街道办事处 书记
67.张大木 磐安县卫生局 局长
68.范建寅 浦江县工商联 主席
69.成德华 兰溪市林业局 副局长
70.何亚明 衢江区林业局 副局长、副书记
71.杨易海 常山县宋畈乡人民政府 书记
72.郑国华 龙游县科技局 局长
73.祝春敏 江山市林业局 副局长
74.陈勇智 开化县粮食局 局长
75.高金华 青田县建设局 局长
76.廖永平 云和县林业局 局长
77.何柏平 松阳县林业局 副局长
78.吴雄文 景宁滩坑电站 主任
79.潘水松 庆云县工商局 局长
80.张长山 龙泉市林业局 党组书记、局长
81.傅秋华 遂昌县林业局 副局长
82.张一文 缙云县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83.顾亦正 临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84.林继平 温岭市发展计划局 局长
85.叶宜灶 天台县交通局 主任科员
86.梅表翔 三门县亭旁镇 副镇长
87.朱志明 仙居县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88.余水登 玉环县科技局 副局长
89.方林平 黄岩区委常委、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副书记
90. 郭 亮 椒江区林技总站 站长
91.王舜领 路桥区外事办 主任
92.郑圣仕 舟山普陀区六横镇
93.郁庆君 岱山县农林局 主任
94.张伯俊 嵊泗县政协渔农委 主任
95.周华永 国家林业局驻福州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原专员
96.钟高适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 原主任委员
97.叶志深 丽水市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98.朱志泉 浙江省农业厅 副厅长
99.汤 才 广东省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100.邢小方 青海省科技厅 副厅长
编辑本段周边环境 临安市简况
临安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颗绿色明珠,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径118o51'---119o52'北纬 29o56'-30o23',东临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西接安徽歙县,宁国和绩溪,北靠安吉。东西相距100公里,南北宽达50公里,土地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人口51.03万市人民政府设在锦城镇。
临安是首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等称号,两次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今年被列为浙江省十七经济强县(市)之一。临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74.9%。境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天目山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还有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数十处名胜景点。湖光、山色、巨树、溶洞、峡谷、飞瀑、温泉等形成了临安独特的自然风光。
临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县建制是,是吴越国王钱谬故里和墓葬地。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宋代大文人洪咨夔,清代数学家方克猷,革命烈士来学照,爱民模范赵尔春,高原赤子陈金水等都是临安的杰出人物。
秀丽的山水吸引来众多名人墨客。谢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郁达夫、周恩来等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诗文,给临安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临安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西汉佛教初传中国时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驮菩萨的道场。历代高僧辈出,在东南亚尤其是日本影响深远。
生态旅游景点呈现出独特的魅力,现已开发建成的有:天目山、青山湖、钱王陵、玲珑山、太湖源、浙西大峡谷、白水涧、天目石谷、瑞晶洞、西径山、大明山、石长城、柳溪江、浙西天池、神龙川、东天目、天潭公园等十七个景点。临安的真山、真水、真空气、真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2001年度接待了游客200万人次,2002年则达到235万,显示出临安旅游的蓬勃生机,且接待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临安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距沪、宁、杭大都市群落最近的生态示范市,杭州至黄山最近陆路黄金旅游线的中点,随着杭昱一级公路的开通,将大大改善临安旅游可进入性,并纳入华东旅游网络之中。目前临安有旅行社(国内)六家,宾馆饭店床位近万张,已具一定的接待规模。临安餐饮业强调特色,开发了一批以土特产为主的特色菜。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充分发挥临安特有的鸡血石、山核桃、茶叶、笋干、竹制品等旅游商品丰富的优势。形成以锦城为中心,昌化、於潜为次中心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
临安旅游业正朝着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突破交通"瓶颈",打响"天目生态"和"吴越文化"的品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单一型向综合型,各自为政向区域联合转变的方向发展。
近年浙江农林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440446441--5本科二批2008417423420--5本科二、三批2007433458443--5本科二批2007433458443--5本科二、三批2006451479464--3本科二批2006430479448--7本科二、三批2005439459445--6本科二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