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国内只有两三家知名母婴垂直电商,发展到今天的母婴电商市场“百花齐放”,目前市场已经呈现三极格局:首先是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第二方队是垂直母婴电商平台;第三方队是细分平台(APP)。 而其中的商家多以自营、入驻两种方式为主。一般来说,像采取自营模式的乐友、京东自营、红孩子等平台,部分产品相对来说品质较为稳定,但是价格定位略偏“高”。这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巨头,目前是母婴电商市场的头部阵营。 而第三方母婴商家入驻,依旧是当下占比最大的平台电商运营模式。“包括我们在内,很多中小型的母婴电商企业,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入驻平台的,甚至还有一些是个人入驻。”郑乾告诉懂懂,虽然母婴电商类平台越来越多,但是只要有第三方服务商入驻,其本质是改变不了的,“只能说是把某平台上的‘价格战’、‘假冒伪劣’搬到了别的新的平台上,然后继续开打。” 表面上看为了迎“二孩”,母婴电商平台以及供应商都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但其中真实的情况,很不乐观 在国内母婴电商巨头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之后,剩下的部分份额则是由像郑乾他们这样“寄生”在各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母婴品类“散户”瓜分。“到今年底除了‘作假’的之外,连搞低价的母婴品牌也生存艰难。我们也已经亏损了大半年了。”他苦笑道。 随着头部巨头的品牌优势越来越大,留给其他母婴电商平台以及散户商家的市场份额和机会,将会越来越少。 “媒体上说,现在的国内母婴电商市场每年超百亿的增长,其实最终分流到我们这里,也就没多少份额了,毕竟做母婴(的电商企业)的实在太多了。”郑乾自我解嘲道,“我叫‘郑乾’,但创业却给自己选择了在最难‘挣钱’的类目。” 从外面看,这个市场红红火火、水涨船高,但红火似乎并不能为母婴电商市场带来更加良性的发展,反而更多的平台和商家仍在低价薄利、假冒伪劣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这其中,既有电商平台监管不力、商家侥幸投机的问题,也有消费者盲目“跟风”、“任性”消费的因素。 对于母婴电商平台来说,只有“严打”假冒伪劣行为,规范采购渠道甚至建立全球采购商家资质的管理制度,才能避免以假充“大牌”的情况发生,才能真正提高消费者对电商购物(海外代购)的信任度。 作为母婴电商领域的商家,如果只是追逐一时的短期利益,或许将会葬送自身的口碑以及市场的公信力。打赢“价格战”不可能成就出新的贝亲、Avent、NUK和Combi……只有回归产品的品质本身,才能将品牌和市场越做越大。 母婴电商市场的“病”能否“痊愈”,行业是否能够形成良性的发展,责任在厂家、商家和平台,以及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